“全职太太”是一个再老生常谈依旧热闹非凡的话题,此番又成热点源于张桂梅校长反对学生做全职太太的一段网络视频。有人批评张校长观念狭隘,却忽略了她提出这一观点的前提。如果认真了解华坪女中和它的生源,就不得不看到,出身底层的女性,要克服无数艰险才能拼来一个独立自主的人生。做了全职太太,有可能前功尽弃,一旦遇人不淑,则又跌入命运的深渊。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底层女性大多是被动成为全职主妇的,她们别无选择。她们很多人十几岁时就被父母换彩礼嫁了人,婚后生儿育女、辛苦劳作且不被承认价值,读书可以说是改写命运的最好机会。张校长为她的学生争取和捍卫的,正是这近乎唯一的机会。通过读书工作,实现了人格独立和经济独立,才能掌控人生,去选择自己的婚姻和生活。做了全职太太,就失去了经济独立,职场竞争力也越来越弱,一旦婚姻出现问题,底层女性没有娘家来兜底,法律目前也很难提供有效保护,那个时候再回职场搏杀,同时还要养育子女,无异于一场人生悲剧。
实际上,所有选择做全职太太的普通女性都面临着同样的风险,只不过有亲可投者抗风险能力强一些罢了。这种风险人所共知,但在生育政策改变、育儿成本提高和社会抚幼资源匮乏等合力作用下,全职太太还是越来越多了,这种变化参考近几年中国女性参与社会劳动率的逐步下降便可一目了然。观察这一群体,堕入悲剧者有之,幸福升级者亦有之。其间幸与不幸的差别,除去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主要在以下几处。
奠定心情基调的,是作为全职主妇的劳动价值,是否得到了认可、尊重和真心感激。反映家庭地位的,是财产上的安全感和相应支配权,这也与丈夫的人品和夫妻感情紧密相关。有的主妇在回归家庭时就和丈夫商定好,将全部家庭财产转入妻子名下,丈夫每月的收入也交由妻子来支配打理;而有的主妇囊中空空,每个月和丈夫要家用还得看人脸色。这二者的境遇,判若霄壤。
女性自我实现的程度,则主要取决于本人的志向与生活的匹配度。想在事业上有番作为的,离开职场难免失落;本来就不爱上班的,回家正合心意。有的女性真心喜欢并擅长做家事,很享受陪伴孩子成长的时光,并从中获得很多成就感,可以说天生适合做全职太太。还有一些能干的“伪全职太太”,她们选择了居家办公或开辟新职业,努力在个人事业发展和照顾家庭之间取得平衡。有的妈妈在带娃过程中成长为育儿专家,亲子公众号做得风生水起;有的妈妈居家写作成了专业的网络作家;有的妈妈直播带货收入翻倍……她们的才华没有因为退回家中而埋没,反而更加熠熠生辉。
以上几处都相得的全职太太,其实过得挺不错,非要劝她们回归职场,并无必要。那些过得不好的,则需要及时止损,掌控好自己的人生,避免堕入更深的悲剧。
最后还有一点值得提醒,“全职太太”这个称谓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她们有不同的性格、经历、家庭……千人千面,便有千万种不同选择的理由。整体的结论,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在现实世界里,不轻易去评判和干预别人的生活,是一种悲悯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