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英萍
(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青海海东 810700)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了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以赛促教学、以赛促合作,提高职业院校育人质量和水平,培养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学院全力支持专业技能大赛建设,专业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也对此有所收获。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环境。学院成立于2015年,作为乐都第一所大学,深受期待。物流管理专业是学院的重点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设备的建设有不错的基础。为了学生创造物流职业技能大赛的教学环境和训练场地,例如:目前学院的物流综合实训室,就是根据物流职业技能大赛的现场情况而重新布置的,有自动立体仓库、AGV小车、打包机、塑封机、重型货架、电子标签货架、叉车、笼车、托盘、系统软件等设施设备,教学实训条件良好,满足日常教学及物流专业技能大赛训练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可以实战实践的实训设备和场地,贴近技能大赛和行业要求。
物流管理专业师资条件。物流管理专业6名教师,4名研究生,1名在职研究生,学历背景较为优秀,均为年轻教师,在建校初期均从基础做起,对物流管理专业的现状和发展都有较高的共同认知,且都作为任课教师直接接触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较为了解,积累了大量的的教学经验,同时聘请具有5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或者中级及以上技能证书的检验丰富的一线员工为学生讲授实训科目。
参赛情况。物流管理专业现参加青海省省赛两次,国赛一次,指导老师和学生均缺乏实战经验,由于参赛指导老师接触该项比赛的时间较短,对与比赛相关的培训教学方式方法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不够,所以教师团队的能力还需要提升,指导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上,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关注不够。
学生选拔。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赛能力有待加强。所谓综合素质,不单是指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还包括学生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竞争意识,高强度竞赛中需要的现场发挥、灵活应变、团队合作等能力。由于初次参赛缺乏经验,对赛项理解不通透,同学上阵准备时间较短,心理素质有待提高,竞赛中的失误情况较多,影响了比赛成绩。参赛学生的选拔是比赛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反思比赛,队员的选拔和培训都显得不够充分,由于比赛前的选拔和培训都未能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模式由此给后续的比赛带来不良影响。
积累了一定的比赛培训经验。通过摸索和实践,我们逐渐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培训方案,在实际比赛应用时也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形成了稳定的教师培训团队。物流教研室的教师在指导和培训学生参加比赛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支比较稳定的培训团队,通过这次比赛的磨合和摸索,指导教师对比赛规则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并根据比赛特点,逐步形成了较为有效的竞赛培训体系。但是现只有两名教师参加技能大赛带队,所以整个专业对技能大赛的认识程度普及度不高,后期进行赛教融合会面临困难。
总结技能大赛的竞赛标准,参考教学目标重点,重新修改人才培养目标,形成"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增加大赛实训项目,对标行业准则,强化项目模块实训,提高师资水准,让学生素质能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提升了学生专业综合技能。在组织学生参与培训和比赛的过程中,通过理论考试、方案制作和方案实施等方面的培训和考核,让学生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也使大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对加强个人和团队各方面能力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以及团队合作精神。通过选拔,同学们在队伍中分别担任不同角色,参赛队伍所有的队员都尽了最大的努力,在为期一个月的训练中,同学们抗住了各方面的压力,放弃了所有课余时间,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复习专业理论知识,训练实践操作,选手们也在不断的磨合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总而言之,时代和技术的发展为物流管理活动的发展提供了沃土,技能大赛的推进让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更加贴近行业现状,学生在竞赛中学习,在学习中竞争,专门培养和培训对物流管理有兴趣的学生,让他们在各个环节与岗位上实践,接轨毕业工作岗位,应该加强和物流企业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与课程相结合,参与一些竞赛或者等社会活动来进行人才培养,这对学校的学生来说,不但可以正确认识物流管理,学习相关知识要点,积累实践的工作经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沟通与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以后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
教师同样需要多参加大赛锻炼指导能力,多进企业提高个人专业技术技能,物流教研室需要制定符合现代以赛促教学、以赛促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把培养现代行业需求,岗位合适的学生作为教学目标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