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娜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5)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致力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在国家治理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梳理新时代国家治理的逻辑进路,对于丰富和升华新时代治国理政经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本质、职能以及关于国家治理的相关表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石。
第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阐明了国家的起源、本质与职能。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指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这是对国家的起源和本质进行的概括。马克思恩格斯还指出,国家自诞生之日起不仅具有政治统治的职能,也具有社会管理的职能。他们还进一步指出,随着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国家将走向消亡,政治统治职能也随之消失,而社会管理职能失去其政治性质,转变为维护社会利益的重要职能。
第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前提。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只有摧毁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使无产阶级由被压迫阶级转变为统治阶级,才能真正地掌握国家政权并以此为武器对整个社会进行治理。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关键之所在。马克思恩格斯还十分重视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中无产阶级政党所发挥的领导作用。在他们看来,无产阶级政党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
此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提出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要坚持完善各项国家制度等重要阐述。总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的相关论述对于今天新时代的国家治理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心系国家发展全局,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原则,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永恒主题,在国家治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在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早期领导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来指导中国革命实践。毛泽东在研读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著作的基础上,写下了《新民主主义论》等关于国家政权建设的许多重要文献。毛泽东等党的早期领导人还带头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去,建立工农武装政权,进行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制定灵活的土地政策和战斗策略,在革命边区的治理实践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以及国家治理进行了初步探索。在政治方面,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在经济方面,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提出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在文化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科技方面,加强科学研究,谋求科学技术现代化;在人才方面,培养一批懂理论、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这一时期的国家治理为社会主义各方面建设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几代领导人对国家治理实践进行了艰辛探索。邓小平同志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提出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他突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提出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还强调要加强执政党建设,完善党的治理体制。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同志强调深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国家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是基于目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围绕现代化发展目标,针对国家治理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现实问题而提出来的。一方面,当前全球处于深陷治理困境的关键时期,各个国家寻求治理难题的破解办法。另一方面,中国进入新时代以来,社会矛盾和现实问题急剧增加,国家治理面临新的情况。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提出与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密切相关,它既是顺应国际形势的需要,也是应对本国情况的需要。
首先,全球治理变迁寻求新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的诞生。从世界范围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各个国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遇到了许多新的治理难题。例如,全球发展不平衡、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破坏、霸权主义、恐怖主义以及其他极端主义等全球性问题的存在,影响到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面对全球性挑战集中爆发,全球性治理体制漏洞百出,西方传统模式难以应对新的治理难题和治理危机,各国急需寻求破解治理难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其次,中国式难题的破解呼唤国家治理体系的全新建构。从本国形势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衍生出来的现实矛盾和问题也层出不穷。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四大考验”和“四大风险”仍然存在,一系列现实问题交织叠加,例如,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增大,城乡地区发展两极分化,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社会监督体制不健全,法治体系不完备,贪污腐败现象频发,还有一些其他治理方面的问题尚未解决。我国当前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面对各方面深层次利益结构调整,目前现存的社会矛盾和现实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话语体系有待全新建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家治理之路。
首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政治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关乎国家命运和人民幸福。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两个方面,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坚定制度设计,展现制度自信,才能明确国家治理的方向,从而在国家治理实践方面取得新进展。
其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必须依靠党的坚强领导,由党中央统一谋划和推进,集中全党智慧和力量来完成。只有不断深化党的全面领导,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使党的领导在国家治理实践中不断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才能更加稳步推进。
再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把提高依法治国能力作为重要抓手。法为国之重器,法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只有不断完善制度设计,健全法治体系,才能使得国家治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立法机制更加成熟,法治体系也更加完备,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制度基础和法治保障。
最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把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全球治理格局作为责任要务。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性治理危机日益严重,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在全球性背景下,我国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持续发展谋求新方案,为全球治理变革谋求新动能,展现了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担当,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根本推动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秉持的根本价值取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为了谁、依靠谁的价值问题。
首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取向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追求越来越深层次、高程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人民群众过上健康舒适、幸福安宁的美好生活。
其次,国家治理现代化各阶段目标的实现必须立足人民、依靠人民。为了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目标,我们党在不同时期设计了不同的阶段性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各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必须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以此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征程。
最后,国家治理实践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习近平同志指出,“群众路线始终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必须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在国家治理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就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倾听广大群众的意愿和利益诉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确保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注释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北京:学习出版社, 2018年, 第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