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敬
靖远县第七中学,甘肃 靖远 730600
有效课堂教学,无非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获得具体的知识,得到一定的发展,达到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最有成效的教学,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最好的衡量尺度。课堂教学是一个双向活动过程,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该是一个整体,这个和谐整体的形成,便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基础,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切实做到“有效”,不仅要有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形成、兴趣的培养等教学方式,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听的最多的就是“满堂灌”,教师想把自己知道的全部教给学生,于是课堂就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成了主角,学生就是配角。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新课标要求,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则成为主体,这样,课堂才会富有活力,学生才会体会到获得知识的喜悦,那么教师就得改变原有的主动性,来关注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发散思维,思考问题,能体会到探究过程中的乐趣,以及自己创新、拓展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
教师要相信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地给学生锻炼的机会,把课堂的发言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创造学习和努力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自我存在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又是学习者,所以需要一次又一次的锻炼,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受益匪浅。比如有一位老师,一直都在坚持“小老师”教学,每节课前都会有学生导入新课,学生们轮流进行,几轮下来,课前这一环节,学生们都已经得心应手,不仅自信,而且语言表达也非常严谨、流畅。
学生发言的时候,最需要的是老师的判断,老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发言,如果老师能专心地、认真地听学生发言,用不同的表情来告诉学生自己对他的尊重,这样的眼神交流会使学生更加自信,思维更加灵活,对问题的分析可能会更加透彻,更加准确。反之,如果老师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干自己的事儿,发言的学生可能会感到自己被冷落,或者会怀疑回答是否准确。
教师的鼓励与赞赏,一向都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营养品,总是会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其茁壮成长。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会有各自的见解,教师应该站在欣赏的角度做一个热心的听众,并给予学生不同程度的鼓励和表扬,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可以达到共鸣,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学生就会在快乐中获得新知,教师也就会顺利完成课堂任务,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教师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对学生而言就是一个成功的阶梯。
据研究表明,课堂教学效果,不仅受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和讲课艺术等因素的制约,而且与教师上课时的情绪也有直接关系,教师情绪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导体,教师如果具备积极的心理情绪,在课堂上就会有亲切的态度,丰富的表情,对学生会循循善诱,学生也就会体验到这种美好的情绪,在听课过程中轻松、快乐,如沐春风。但教师也会有消极的情绪,如果不能自我控制,自我调解,那么就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学会成为情绪的主人,这又如何做到呢?
有一种惩罚,比自我责备、自我懊悔更为痛苦,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对于不快之事耿耿于怀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任何人都没有能力改变过去,重要的是要改变现在,有句话说的好:如果你已经错过太阳,就不要再错过星星。因此,教师要学会自我欣赏和安慰,培养自我快乐的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的产生主要取决于外部环境,自身的生理变化,及其自身对事物的认知状况。因此,当面临一些冲击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某些不良的情绪,如紧张、焦急、抑郁等,如果把这些情绪带进课堂,那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教师要学会坦然面对情绪。
教师在生活中或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就要及时做到自我安慰、自我解脱,在上课之前就要调整好波动的情绪。比如,听听音乐,让优美的乐曲净化心灵,还可以找同事聊聊天,解解闷,把自己的郁闷宣泄出来,那么焦急的情绪就会得到缓解。进入课堂,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进一步进行情绪调整,摆脱情绪的困扰,降低对课堂教学的负面影响。教师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做到让课堂教学有效。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能成为学生忠实的倾听者,能成为情绪的主人,课堂教学便是一个和谐、快乐的载体,拥有这样的有效课堂,教师成功,学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