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枫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850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势必会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应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重要作用,创新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才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确保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际效果。
在新媒体环境之下不仅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更加广泛的空间,而且保证了教育的实效性,能够进一步丰富教学的内容,保证教学内容能够迅速、快速的传达给学生。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这样不仅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理论教授模式,而且也能够增强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便利于随时随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习。
由于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和平等性的特点,因此通过借助于新媒体能够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具有亲和力,能够保证学生们在网络平台自由发声、畅所欲言,能够使得师生之间更加自由平等地进行交流,这样就进一步淡化了教师的权威主导者的角色,而且增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主观意识,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由于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具有权益性的特点,因此能够全面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空间。在传统教育模式之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仅仅受到课堂和时空的限制。不仅方式比较单调,而且内容比较浅显,在新媒体的背景之下,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资源和资讯,不仅增加了学生们的话语权,而且便利学生们积极主动接受更多的信息。不仅有效地拓展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而且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全程化[1]。
在新时代下,新媒体中的信息是海量的,海量碎片化的信息存在着泛娱乐化的特点。这样不仅对主流的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削弱作用,而且还会耗费大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给学生们带来思辨精神的缺失,以及精神和心灵上的浮躁,尤其是比较流行的网络语言,不仅折射出了学生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而且还会受到西方不良思想的影响,扭曲学生们的正确价值观,动摇学生们的政治信仰。
新媒体的信息缺乏把关人。因此往往不够客观真实,而且缺乏理性,这样会对大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发布的内容参差不齐,甚至有些内容充满了媚俗、迷信以及暴力等,对于学生良好道德观的形成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容易出现网络暴力化倾向,尤其是网络的虚拟性,如果过度的迷恋网络,会造成学生生活的堕落,走上犯罪的道路。
在新媒体之下,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交流者。因此,不仅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而且受到虚拟环境的影响,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造成的冲击,容易引发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尤其是一些新媒体平台,一味地去迎合学生们的娱乐化需求,造成了价值取向的扭曲,影响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一定负面作用。
在新媒体环境之下,应该全面加强网络的舆论引导能力,充分地将网络舆论引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高校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一些正面舆论进行价值上的引导。可以通过官方公众号、微博等方式及时地发布信息推送一些内容,加强对时政热点社会实施的宣传,让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内容更加感兴趣,创造一种良好的网络氛围[2]。尤其是要结合青年们的网络设置的规则,设置意见领袖,找到工作开展的切入点,因此,高校可以培养优秀的学生和师生等意见领袖,才能够保证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网络新平台来开展,并且保证教育的有效性。高校应该深入的研究和洞察学生们的网络社交习惯,然后通过利用“议程设置”这种新媒体的规则,准确地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切入点。通过培养一些优秀的学生和教师作为“网络的引导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以学生愿意接受的方法开展教学,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因此需要建立一支由学校领导、相关工作人员、教师辅导员以及大学生意见领袖所组成的网络舆论引导队伍,通过建立引导队伍,更好地把握好舆情方向,真正的帮助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要遵守社会公德,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用的人才。
为了保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充分的利用新媒体平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要运用更加具有时代感的语言来传递相关的思想,引导学生们学习先进的理论成果以及治国理论的重要思想,要引导学生们正确地认识世界,以及发展中的中国和时代的责任。只有不断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才能够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让大学生受到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成为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避免价值取向出现扭曲。
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只有全面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学生们的理性思辨能力,才能够自觉抵制一些不良思想。通过让学生们掌握住新媒体的技术特征以及传播的手段,使得学生能够对新媒体有全新的解读,并且能够对内容进行理性的思辨,才能发挥媒体的推动作用,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影响力和渗透力。在进行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时,应该增强学生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既能够优化网络新媒体的传播环境,也能够认清社会发展的主流,坚持唯物论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加强媒介素养的教育,通过二者的有机融合,确保充分发挥新媒体环境的应有作用,更好地渗透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趋势,高校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时,应该借助于新媒体这一手段,比如通过开展网络调查问卷或者是网络舆情调查等活动,了解学生们对一些时事政治的看法,然后进行引导,才能够保证大学生们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特色时代的责任以及历史的使命。通过进行一系列的教育,保证网络舆论环境更加具有政治性,而且保证了对学生们的有效教育,通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网络思想活动,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的参与,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了一定的机遇,比如新媒体成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不仅能够保证新媒体信息的传播,而且也能够实现良好的交互和平等性的交流,最重要的是进一步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空间,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之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比如新媒体的泛娱乐化进一步削弱了主流价值观的影响,新媒体的把关人确实影响到了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另外新媒体的交互性直接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因此要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同时能够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加强媒介素养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们的理性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