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平旺联校王家园学校,山西 大同 037039)
引言:如果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活动,既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情境活动,又可以让学生参与探究学习活动,无论哪种教学活动,最终可以让学生有效地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核心素养可以表现在知识、实践、创新、情感四个方面,该四项内容具备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关系,同时这四项内容也是培育核心素养的必备条件,需要教师在展开的教学活动中尽数体现出来,这才可以达成培育需求。
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数学教师需要及时地更新教学思维,不应仅围绕固有的教学思维展开教学,一方面表现在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形成连贯的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会滔滔不绝地给学生讲述教材中的知识点,认为这样可以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加入更多的教材知识,让课堂教学显得较为丰满,但是恰恰因为这种过于饱满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显得有无皆可,显然不利于学生学习。另一方面表现在教学内容偏向流程化,通常教师会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序地编写在教案中,在课堂教学中会按照教案依次进行,有些教师如果缺乏教案,课堂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这就说明教师过度依赖教案的问题。并且,由此会引发教师机械式的教学行为,有时候不需要教师介绍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便可在课前大致猜出教师的教学语言,这就说明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小学各项课程教育的目标都逐渐偏向于追求更高的成绩,数学课程也不例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在每节课的时候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当临近期末考试或小升初的考试时,会给学生布置更多的数学作业,以此期望可以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这就体现出追过于追求成绩化的问题。那么,由此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作为受教人的小学生,会突增诸多的学习压力,这些压力会导致学生降低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会压抑数学创新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学习。
从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看,每部分教材内容都会与实际生活相呼应,在生活中处处都包含数学计算,如建筑、生产、销售等,在数学教材中包含诸多的生活内容,如求图形面积、应用题计算等,这些都需要学生通过建模的数学思维思考问题。可见,数学教学和生活内容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教师可以将生活化内容加入课堂教学中,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这会让学生更有兴趣参与课堂学习。
例如,当数学教师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时,从该部分内容来看,主要让学生学会100 以内的数字的加减法,那么教师可以给学生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如“小华到校门口的超市买了5 包糖果,每包都有5 个糖果,请问小华最终共得到多少个糖果呢?”,这会让学生联想到常吃的糖果中,而这道题是相对复杂的题目,在计算的时候,可以这样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如果你们把每包‘糖果’的数量列在草稿纸上,你们会发现什么呢?”。在教师的引导下,该题目中的应用条件会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如“1 包糖果+1 包糖果+……”,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将每包糖果的数量“5”依次写在“1包糖果”的下方,这就可以直观地呈现“5+5+5+5+5+5”的算式,有利于让学生简单明了地求出答案。
例如,当数学教师在教学《有趣的七巧板》时,从该部分内容来看,主要让学生学会辨别和认识平行四边形,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直接使用若干个不同形状的尺子,如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长方形等,让学生在课堂自由地摆弄尺子,将其拼接成多个不同的图形,这就可以顿时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该过程中学生会拼成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多个不同的尺子拼凑成图案,如房子、花朵等,这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由此可见,通过在数学课堂内营造生活化情境,可以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到教学节奏中,同时利用生活事物转变学生的学习视角,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数学中抽象的概念,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主动性成为数学课堂教学需要重视的内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慢慢地让学生逐渐成为课堂活动的中心。那么,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将探究学习活动加入数学课堂,一方面在该活动的展开过程中,学生们会以小组的形式投入学习活动中,这就可以形成若干个小范围的“学习团体”,在该团体内学生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协作竞争的氛围,相对于传统的个人式的学习更有教育意义,另一方面该活动可以由学生自己组织进行,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每个小组可以自行组织成员探讨、分工协作,这就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例如,当数学教师在教学《两位数乘以两位数》时,从该部分内容来看,主要让学生学会两位数之间的乘法计算方式,那么教师可以根据该点需求展开探究学习活动。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问题导入,让学生在思考中进入课堂学习,如“同学们,之前老师带你们学习过两位数乘以一位数,如果老师将一位数变为两位数,这样怎么计算呢?”,这会让每个小组成员产生疑问,然后教师顺利地将学生带入教材内容中,在讲解的过程中不断给学生抛出例题,让每个小组围绕这些例题探讨解题方法,同时要求需要使用2 种以上不同的解题方法,这就会让学生主动地深入教材寻找,如“28×30=?”,对于该道题目,一方面可以按照教师教授的竖式法解题,另一方面可以使用估算法解题,这就可以满足探究学习的要求。那么,在该过程中,可见学生可以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是小学生展开数学学习之路的奠基石,只有站在奠基石之上,才能让学生看到更多数学教材中的风景,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数学知识。不过,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做好充分的引导准备,有利于培养学生更多的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