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 丽 张 薇
哈尔滨金融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国外远早于国内,美国柏森商学院的蒂蒙斯教授被人们尊称为“创业教育之父”。1947年,美国的哈弗大学在世界范围内首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斯坦福大学于两年后紧随其后。我国最早的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文章发表于1986年,是有关促进农业发展方面的研究,这一点与美国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源相同。
要正确地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必须首先理清创新和创业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也曾展开二者之间的差异和本质的大量研究。创新是创业的灵魂,创新来源于创业实践,在创业实践中又会不断地促进创新的程度。创新创业教育是每所高校必须要开设的创业基础课程,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有机整合,二者相辅相成,创业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创业的灵魂,创新的思维和产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就是创业实践,创业实践中会持续地推陈出新。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业能力,让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或者实现组织内创新,或者实现真正地创业,就基本达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专业教育,又不能脱离专业教育而存在。想要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教学效果,只靠课堂教学来进行是不现实的,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产学研相结合势必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教学。“产”可以简单理解为产业、企业;“学”是指高校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基本过程;“研”就是指科学研究,将习得的内容与科研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创新创业教育与产学研的融合既可以实现创新创业知识的学习,又可以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科学研究,同时将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的成果到企业实践中进行验证,以修正和整合知识学习和科学研究成果,将二者有机地整合。
创新创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教学设计使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重心发生了明显的偏移,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局限于课堂,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无法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科研职能和服务社会的目标。创新创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教学设计强调的是大学生要走出课堂,将在课堂上学习的创新创业教育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积极鼓励学生深入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习,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开拓工作中的创新方法。同时将理论学习和实践中积累的工作经验相结合,以创新创业教育科研项目为依托进行科学研究,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学习、企业实践和科学研究为主线,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的融合、与实践的衔接和与社会的接轨,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实现创业带动就业,激发大学生的工作热情。
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场地局限于课堂教学,教师通过搜集创业案例,阅读教材认真备课等方式进行课堂准备,但学生却对这样的教学场景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一般。创新创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教学设计改变了这种传统的教学场景,对教学场地进行了有效的补充,教学场地除了课堂外,增设了实践企业和科研场所,而且科研场所不拘泥于实验室,甚至在寝室中和社团活动中都可以进行创新创业科学研究,这样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就可以实地融入到大学生企业实践中,在实际的工作场景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锻炼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改变工作模式。在科研工作中锻炼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真正地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教学设计。
创新创业教育不能脱离专业教育而孤立存在,在哪方面创新,在哪些领域进行创业,孤立的创新创业是无稽之谈。所以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转变以往脱离专业的教学方式,强调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设计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具体做法可以体现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体现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课程设置要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课程和特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给予创新创业教育一定的学分,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素材,鼓励大学生在专业实习中创新发展,积极申报国际级、省级、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开展课题申报、管理以及结题验收等科学研究工作,真正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