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视域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

2020-12-08 06:24王智玮江英飒吴雨桐
山西青年 2020年14期
关键词:媒介价值观核心

王智玮 江英飒 吴雨桐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传统媒体同新媒体在内容、技术、渠道、所有权、管理等方面的融合”“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1]。据第43次CNNIC报告显示,我国互联网用户在年龄段、学历段均呈现出新变化,如图1、图2所示[2],如何有效发挥融媒体信息空间传递、舆论方向引导功能,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作用,对青少年正确价值观树立和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阐释与界定:融媒体的概念与特点

国内关于“融媒体”概念的研究是立足于国外“媒介融合”理念之上而演变而来的。早在1983年,美国浦尔教授在他《自由的科技》一书中提出了“形态融合”这一学理概念,并指出媒介融合就是各种传播技术和传播形态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融媒体是基于互联网思维模式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媒体,是“全媒体功能、传播手段乃至组织结构等核心要素的结合、汇聚和融合”[3],其实现了内容、形态、所有权、组织结构、方式、理念等方面有机融合,实现了从单向到多向传播模式和从二维到三维传播形式的转变,实现了“资源、内容、宣传、利益”共融的新生态传播理念。融媒体具有需求个性化、传播迅捷性、互动体验性、信息海量性、传播多样化、受众分众化等特点。

二、契机与挑战:融媒体视域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分析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以雅安市雅安一中、田家炳中学、雅安七中、名山中学、雅安二中等中小学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问卷20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870份,问卷有效率达99.5%,样本具体情况如下:

在就对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调查中,95%的被调查对象能完整地回答出来,但也有5%被调查对象在填写问卷过程中出现选错的情况,与此同时,虽然学校在思政课上都有讲过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但是仍然存在15%的调查对象表示宣传效果不是很明显。由此可见,利用融媒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势在必行。

(一)融媒体带来的优势

1.进一步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格局

“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国家制度的道义基础,是国家制度赖以立足发展的灵魂,决定着国家制度变革和调整的基本方向。”[4]以电视、广播、杂志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载体上具有狭隘性,传播影响范围小,受众群体面窄等缺陷,但其内容的完整性具有让受众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更加深刻的优势。而新媒体具有信息碎片化传播的缺陷,对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能得以保障,但其具有快速迅捷性、信息海量性、互动体验性、信息反馈与评估性等特性,很大程度上能够吸引受众注意力和参与度。融媒体正是把这两种媒介的传播优势进行综合,一方面对新媒体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上作了重点探索,另一方面对传统媒体在传播形式与载体单一、缺乏生动性与吸引力不足上作了创新,通过促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互补、扬长弊端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空间。

2.进一步提升了青少年信息获取的丰富性和时效性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推进与演变,受众对信息的获取难度逐渐降低,“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键盘侠”“人人都是采编人”,媒介信息海量众多,且可以第一时间被发布和接受获取,这从纵深两个维度增强了信息内容丰富程度。13—19岁的青少年群体正是处在这个被信息裹围的时代,对时代变化极其敏锐,敢于思考,敢于想象,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调查表明融媒体视域下的新媒体使用频率远超越传统媒体的使用频率,并成为了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在“你是通过哪种渠道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的调查中,14.5%的青少年回答是从家庭教育获得,83.4%的青少年是从学校教育获得,95%的青少年回答是从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平台获得,78%的青少年回答是从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中获得,其中93%的青少年一致认为“两微”“一端”“一Q”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影响极大。

3.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网络社会”的虚拟程度

融媒体只是一种媒介理念,而不具有实质性,其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超时空、超理念、不受地域和界限限制的三维场所,其有利于加强青少年独立思考、开放思想、开拓视野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对事物的包容力和审视度。在“你对网络上发表评论的反应是什么?”调查中,有93%的青少年回答是“参与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表现出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6%的青少年的回答是“看别人的评论,不参与评论”,1%的青少年回答是“不看评论”。

(二)融媒体带来的劣势

1.容易造成青少年信仰困惑危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共产主义信仰的教育,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灵魂,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是一个国家、国民和民族不可抹灭的精神力量。无论哪一种信仰,从他诞生到成长再到成熟,都不是水到渠成的过程,而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只要我们能坚定信念,正确处理危机,都可以使其浴火重生,焕发出崭新的活力。

融媒体的发展放大了政治与生活贪污腐败等消极方面,使得社会分工“两极化”现象日趋凸显,各种博人眼球的、商业化的网络事件、网络红人、娱乐搞怪等不良风气日趋盛行,无形之中曲解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蕴,导致了对青少年指引作用的不断削弱,使得青少年的信仰出现理论和现实的脱节。在对“融媒体对你个人影响最大的是什么”的调查中,64.5%的青少年回答是在思想上的引导。

2.容易造成青少年价值观多元选择困惑

融媒体的发展急速加大了多元社会思潮与文化的交流发展,促使价值观念出现传统与现代、精华与糟粕、国内与国际同时存在的特殊现象,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和宣传的过程中,其价值观在现实社会的互动中,出现“视觉错觉”“信息不对称”,导致一些庸俗的社会价值观思潮“抢先登陆”,一些意志力信念不坚定、是非观不强的青少年一旦缺乏正确引导,很容易被错误思潮所影响,进而出现信念淡化、心理异常等非常态现象。在“融媒体对你价值观影响”的调查中,63.58%的青少年回答是影响非常大。

(三)融媒体发展带来的机遇

1.增强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与实践的合力

融媒体的发展促进了媒介技术形态、传播内容、传播载体、传播主体的多方面融合,其为青少年价值观培育构建了一个崭新的理论实践平台,通过该平台“合力”可以进一步促进各种信息资源、理论与实践、传播主体和传播客体的有效整合。

2.丰富了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载体

融媒体的发展促使传播者面临着独具个性化、开放性的传播环体,信息的海量性一方面拓宽了传播主体的知识眼界,另一方面促进了传播客体对信息选择的主动性提升。传统的传播模式大多是以“魔弹式”的单一化传播,这与融媒体的“信息海量性”“及时易取性”“多元主体性”矛盾日趋尖锐,传播形式须待进一步丰富发展,传播主体与传播客体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也有待提高。

3.提高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观培育工程的建设效率

融媒体的传播迅捷性、受众广泛性、信息海量性特征,加速了信息资源的整合,为青少年接受信息的方式创造了更为广阔、平等、自由的环境,为传播客体在信息交流中转变自我理性意识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因此,融媒体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程的建设效率。

(四)融媒体发展带来的挑战

1.传播泛化性:增强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难度

由于融媒体自身所具有的跨时空、跨地域性特征,致使其在信息传播内容、方式上存在“无障碍性”。融媒体的传播泛化性使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一些消极、腐朽的思想也有了可乘之机,潜移默化之中冲击着传统价值观的主旋律,对青少年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产生严重干扰,进而使得青少年对党的信仰、社会主义制度信仰、民族道德的理念提出质疑,其潜移之中增强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难度。

2.虚拟交互性:加大了对传统价值观教育的权威性挑战

传统的价值观教育是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课程教学是传播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老师作为学生群体中的意见领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作用不可小视。青少年是一个正面临人生转折期的特殊群体,稍有引导不慎便会误入歧途。老师作为他们最信任的伙伴,也是其主要教育主体,因此在传统教育过程中,主体与客体关系非常明确,老师的权威性十分稳固。然而伴随着新媒体不断普及,老师的主体地位开始受到冲击,学生获得资源的途径更加方便、渠道更加多样,再也无须等到上课去询问老师了。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喜闻乐好选择自己的喜欢的网络内容,以此不断丰富知识累积。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上和老师进行交流,将知识进一步融会贯通,另一方面还能与老师展开辩论,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由于这种现象的产生,老师的权威性也受到一定挑战,信息的开放性导致他们都有平等的权利利用网络搜索资源,以至于老师在传统的教育活动过程中控制力和权威性不断削弱。

3.需求多样性:强化了传播者和接受者媒介素养的要求

融媒体时代,信息需求多样性逐渐凸显,这不仅增强了传播者传播主流文化话语权的挑战,同时碎片化、商业性和娱乐性的信息内容,也极大地影响着信息接受者价值观判断和价值选择,其主要体现在青少年对信息需求的多样性以及虚拟和现实环境的两面性上。通过调查发现,融媒体环境下传播者(施教者)和接受者(受教者)的媒介素养,如政治、道德、心理等方面的素养,还需进一步提高。在“你对思政课程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的调查中,79.58%的青少年回答是课程吸引力不足,40.25%的青少年表示思政教育者的讲授方式太过于单一化。

三、探索与实践:融媒体视域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强化策略

(一)优化传播环境,加强顶层设计

加强意识形态层面顶层设计对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十分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传播就应该融合现代化发展体系,培育新时代校园精神文明,需要制定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框架,进一步优化传校园播路径和传播环境。

第一,做好信息守门,丰富传播媒体。学校党政宣传部门是舆论场信息的把关人,肩负着舆论把控和党政政策宣传的重要使命,“积极发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5]是党政部门传播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

第二,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准则。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牢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国的重要保障。因此,学校必须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实践检验所总结、概括出来的关于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必须深入理解其价值引领作用。

第三,树立正确的传播态度,加强舆论监管和引导。面对网络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要厘清思路,不能被网络舆论给带偏,坚定立场,树立正确的传播态度和观念。与此同时,面对各种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负声”情况,我们应该通过运用媒介技术手段、法律形式,当机立断,消灭“负声”,还网络媒介一个晴朗的空间,“对于一般的文本错误或者误读误传,可以借助舆论监督和技术监管来纠正,而对于打着肆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号而违反法律的个人媒介平台则应依法惩处”[6]。

(二)创新传播形式,用活用好新平台

马克思曾说过“人们要求新东西—形式和内容都新。”[7]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8]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契机,在实践中不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内容、传播载体、传播技术的创新,要兼收并蓄,包容万千,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因此学校应从注重意识形态建设到价值引领转变。在建设意识形态媒介平台堡垒同时,还要着重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青少年群体价值引领功能。学校应该整合校内各类媒介平台,规范校园媒体平台,发挥媒介平台在价值引领、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特长,通过文字创意写作、视频创意拍摄、艺术创意设计、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多维度、多方面地创新和创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内容和载体,进而来满足青少年群体的多层次精神需求。

以时代价值来审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价值的审视,首先应该关注其理论精髓来源,其次要重视其对于我国意识形态、物质文明建设、社会文化发展以及公民精神文明素质提升的引导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有机融合,二者共同构成了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社会文明建设、公民精神素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当前复杂的媒介环境、政治环境,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过程中,应该着重结合青少年群体现实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审视和梳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方式的创新。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和各类新媒体在语言表达和文本解读方面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9]但是,仅仅通过海报和横幅来表达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完全不能满足青少年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通过借助现代媒体对其内容进行再加工,进行多维度、多方位的创造性转化,在青少年群体喜闻乐见的需求之下才能为现代受众群体所广泛接受。以《领风者》动画传播为例,其讲述了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和社会学家卡尔·马克思的一生传奇故事,主要以动画形式来展现马克思一生为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在受众群体中的评价度极佳。虽然在内容上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其在呈现方式上却抓住了受众群体的需求,一方面避免了通过那些枯燥无味的书籍来了解马克思生平,另一方面丰富了传播载体,真正实现了受众群体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因此,如果我们能在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通俗化阐述,那么更容易使其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进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三)双主体并重,提升媒介素养

在媒介融合创新发展和时代进步双重作用力的推动下,媒介影响力实现了全方位、多角落的渗透,一个遍及全球的大网逐渐出现“媒介社会”。在新媒体时代,传播者和接受者角色开始出现转向,传授互通的双重角色已成定然,因此只有同时提高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教学能力和媒介素养,才有可能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质量和效果,进而实现价值引导和精神文化建设传播者的价值。

传播者的教学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积累程度;第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创新能力;第三是能够以最热情的态度和最真挚的心去和同学们交流,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真正做好思政理论课的传播者。

面对复杂多变的媒介环境,作为传播者(施教者),应该着重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和媒介技术使用能力,及时转变工作角色和传播理念,除了本职工作职位,还应该密切关注媒体信息发展趋势,主动学习和掌握最新媒体技术,了解不同媒介的传播特性、主要功能、生产模式、受众群体等,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采用平等的对话方式帮助他们消除不良观点,消减各类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探索长效机制,完善保障体制

在融媒体这个复杂的媒介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观培育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目的具有一致性、周期性,但在教育内容和载体均出现新的变化下,教育主体、客体、介体、环体、方法、渠道、手段等也相继出现新的特点,我们应该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探索一条长效的构建机制和保障体系。首先是要强化自我内生力和保障外生制度的合力;其次是建立健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体素质提升机制;然后是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奖励机制;最后是完善教育长期反馈机制。

第一,内生动力和外生制度保障协同发力。由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受到多种因素交织影响,尤其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情况之下,媒介信息和社会复杂万千。因此要加强内生动力和外生保障制度建设,各个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着力提升校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影响力。

第二,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体素质提升机制。价值观培育是一个重大的工程,教育者必须是思想意识站位高、理论知识扎实、政治立场坚定,否则不仅不能做到有效的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反而还会误解或者曲解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内涵、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因此要加大对施教者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的提升,完善教师能力素养提升机制和专业素质培训体制。

第三,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奖励机制。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应该以教育客体为中心,优中选优是一种良性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因此施教者要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做?与此同时,学校应该完善教师创新奖励机制,多从侧面激励思政课老师,让他们能获得更多的教学获得感和价值感,让他们深深感受到思政是一门大课,是一门必修课,而不是选修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教育活力。

第四,完善教育长期反馈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归宿是外化于行,良好的理论教育能有效地指导实践,因此学校应该完善教师和学生思政教学反馈机制,实行师生双向评估机制,量化指标,秉承公平公、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实行评价规避制度,并定期向学校上级部门反映,上级部门也应及时回应。

(五)落实传播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从注重室内理论学习到室外的实践。真理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被称为真理,任何理论的学习都离不开实践这个最终归宿,同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必定要落到实处,而不是在课堂上或者校园内宣传就完事了,我们最终目的是既要让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价值内涵做深入了解和深刻理解,又需让其外化于行。因此我们可以创新教学方式,采用“五式法”来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是小班教学方式;第二是比赛创新体式;第三是1+1>2的公式;第四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第五是课上讲解,课下操作形式。

首先应摒弃传统的大班教学方式,采用小班教学方式更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这样能便于老师管理和提高授课质量、传播效果,但这也使部分高校面临着师资力量资源有限、教学资源有限的困境,因此要学校要加大师资引进,政府应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帮助其完善配套设置建设,进而实现对青少年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其次学校应该多举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比赛,让同学们多多参与比赛,一方面通过比赛来达到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校园活动,让青少年着力践行“三走”②,养成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再次是要加强青少年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团体作业形式来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进而实现二级传播。接下来是采用老师和学生角色互演的模式,一方面可以提升青少年群体的综合素质,实现传授互通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和情感认同;最后是老师在课堂讲解之后,老师可以出多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题,让同学们去实践,结果可用多种形式呈现,最后在班级内做点评。

综上所述,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应用,媒体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显重要,在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所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融媒体是推动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堡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必须顺应融媒体发展潮流,抓住新旧媒体传播优势结合契机,不断明确传播定位、创新传播内容、优化传播环境、落实传播实践,最终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与实践影响力和感染力。

注释:

①注:由于国内外对青少年的年龄范围界定没有明确的规定,为了缩小研究范围,精准研究对象,故本文所涉及到的青少年年龄范围是13-19岁.

②“三走”即: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向操场.

猜你喜欢
媒介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