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妹 魏青
(河北省肃宁县气象局,河北 肃宁 062350)
随着我国对农业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农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一些挑战,如农业发展中的气象灾害问题,而防灾减灾是农民关心的问题。相关的研究显示,一些农民防灾减灾意识不断提升,但是还有一部分人持怀疑的态度。为此,应该采取措施改变这个问题。应该让农民认识到在防灾减灾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工作是如何科学地应对突发的灾害。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同时防灾减灾技术也不断成熟,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借鉴。随着国家对农村发展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一些地区在实现脱贫的同时也开始重点建设气象科技服务产品。
所谓气象预警是指以地方气象为农业根本,以数据信息采集为主要手段,进行自动化天气预报工作。就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状况而言,虽然在农业生产自动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农业发展受到天气气候的影响依旧明显,摆脱不了农民“靠天吃饭”的现状,农民预防灾害的能力较弱。而气象防灾服务可以为提前预警近期内的天气状况,农民可根据新闻播报中的天气情况,采取可行性应对措施,及时更改自己的耕作进度,并选择一些适时的农作物进行种植。同时,伴随着我国风云三号系列卫星的发射成功,各气象卫星间的有效结合,使我国气象预警效率提高的同时,更提高了预报信息的准确性。例如:农民可以借助气象预警系统,提前预知雨季到来的具体时间,及时进行农作物排水措施,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
在农业防灾实际工作过程中,气象部门仍存在着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服务内容过于单一等问题。区域气象观测站作为目前获取气象数据的主要途径,我国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乡镇自动气象观测网,通过对实时数据的比对分析,使数据利用率最大化。利用观测数据,分析潜在的气象风险,改进农业的耕作模式,提前进行灾害预警工作。各地方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现代化应用技术,建立更为完善的数据库,以时间为基准,定期进行数据库内数据的完善工作。将得到的信息和数据资料统一储存到数据库中,保证相关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数据查阅和使用。加大对农民的气象分析指导工作,根据数据库中的不同资料进行气象灾害模拟,增强农民的灾害应对能力。从而切实保障农业灾害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降低自然灾害风险。
在农业的防灾减灾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增加农作物产量,确保农民的收入水平。在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中,如何运用气象服务,指导农业进行科学发展,成了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产环境,针对其对气象的多元化要求,分析出适合当地的农作物品种,以及科学的种植方式。
例如:玉米作为我国部分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当外界环境温度低于10摄氏度或高于25摄氏度时,不适合玉米生长;外界环境温度超过10摄氏度且不高于25摄氏度时,可以开始进行种植工作;外界环境温度在20-24摄氏度之间时,可以进行玉米的授粉工作。针对玉米的种植习性,在进行玉米种植的过程中,要利用气象服务,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控制好温度条件,选择较为适合的时节进行耕作。
气象预报能够准确预测大型自然灾害,在气象灾害应急系统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调动一切有效资源,结合现代化预测设备。通过当地政府的积极领导,以及各单位之间的相互配合,帮助农民解决突发状况。切实结合当地的天气状况,及时对突发灾害进行精准高效的应急响应,最大程度上抵御潜在的气象灾害风险,避免人民财产遭受重大损失。配备专业的气象播报设备,同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化科技,完善气象灾害播报系统,利用有效手段对各种资料进行具体分析。定期为有关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工作,使得气象灾害应急体系能够为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带来更好的效果,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保障农业气象灾害应急系统的正常运行。
为了更好地发挥气象预报为农业发展服务的作用,相关的气象部门应该不断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如保证气象预报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应该加强和农民之间的联系。因为我国的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一些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不能在一些地区使用和推广,为此,相关的工作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气象服务的宣传力度。举例而言,可以在农村地区借助广播、电视等农民比较容易接受的形式进行气象服务的宣传,能够及时将气象信息传递给农民,为提高防灾减灾的质量奠定基础。此外气象预报服务还应该不断提升针对性,对个别气象严重的地区应该重点监测,及时向农民传递气象信息情况。此外,还应该聘请专家和气象部门进行合作,为农民讲解气象灾害方面的知识,为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奠定基础。
气象灾害预警系统是农业防灾减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防御灾害的过程中,主要的目的是将气象信息及时地传递给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预警能力。此外,为了提高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应该研究一些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从而有针对性进行气象预警体系的建设。相关的气象服务工作人员应该理解自身工作的性质,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为提高气象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为了不断提高应用水平,要重视结合区域气象实际,有针对性制定更加完善的气象服务体系,从而才能更好地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