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有林场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2020-12-08 02:05:52崔丽婧
魅力中国 2020年36期

崔丽婧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国有林场工作站,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我国国有林场一直是国家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林业生产机构。当前,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林场的未来发展路径需重新考虑。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模式,国有林场改革必须遵循这一科学发展观,保护国家森林资源,从而促进我国林业长远、健康发展。

一、国有林场的内涵

国有林场在20世纪又被称为“国营林场”,作为国内众多直属国营单位之一,其主要建设目的是培育植被和森林,扩大森林分布面积范围,提高森林质量,充分发挥林场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提升森林资源的应用价值,近年来也常被用来从事生态涵养和环境净化工作,是我国政府部门为了培育和保护自然资源与森林资源而专门设立的从事林业生产的国有事业单位,自建国之初进行国有林场的建设至今已有多年时间,目前在我国,国有林场的总数已达到4507个,这些林场多数分布在国内31个省(区、直辖市)的1600多个县(市、旗、区)境内,而现有的林场相关工作人员总人数达66万余人之多。比如,截止2019年底,呼伦贝尔市地方设有国有林场88个,其中市直属林业六局38个林场和旗市区所属50个国有林场.全市地方国有林场林地面积8902万亩,森林面积5597万亩,活立木蓄积2.67亿立方米,共有职工13802人,其中在职职工8646人,离退休职工5156人。

二、国有林场改革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国有林场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作用,承担着保护木材生产、森林后备资源、自然风景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的职责,在当前是我国环境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从当前我国的国有林场经营实际来看,还存在着很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这些问题若不及时妥善解决,严重时会直接导致林场经营的崩溃,进而影响到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因此,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国的很多国有林场在改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使其经营的经济效益有所增加,例如常见的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林家乐”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林场的经济价值,但需注意的是,很多国有林场的改革起点不是很高,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的特点。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在国有林场的改革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从而为进一步深化推动国有林场的改革起到了带动作用,在经过改革后的国有林场,更容易达到精细化管理和高效经营的目的,使其自身的作用能最大程度发挥,进而保证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协调统一。

三、国有林场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明确林场改革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设立国有林场最主要的目的是实现森林资源的合理、有效保护和管理,并大力造林和育林,从而扩充林业资源。近年来,林业资源的重要性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变得越来越明显,新时期林业的发展方向应以“生态建设”为主。因此,在改革前,需明确其发展方向和目标,即稳定国有林场干部职工队伍,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蓄积量,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能。也即是说,通过各种各样的措施来推动资源培育的进程,当然,在此过程中,还需注意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不被破环,以提升森林资源的整体质量,促进其更好的发展。此外,国有林场具备一些独特的优势与特点,借助这些优势能实现对林地空间与生态系统环境的合理利用,如种植养殖、生态旅游等,以实现林业经济的增长。

(二)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

在国有林场实际运行中存在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够科学、职工人数过大、未建立其沟通平台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导致国有林场在运行中出现问题,也导致国有林场难以更好的发展,并且浪费资金。在对国有林场运行管理方式进行优化时,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转变市场观念,国有林场负责人要改变市场观念,了解当前市场发展,在企业内开展新的管理机制,确保所使用的管理机制能符合新时期市场的需求,为我国林业发展做出贡献,同时选择科学合理的运行方式,保证国有林场在完成改革投入社会后,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其次,对用人管理方面进行改变。可在国有林场实行岗位责任制及聘用制等,优化职工的配置,并保证每一位上岗的职工都能完成任务。要定期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考核,在国有林场内实行绩效管理,若员工多次考核不合格,需对其劝退,保证林场内员工的工作效益,对考核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提高员工实际工作的积极性,完善用人制度,让国有林场与当前的市场发展相适应,促使国有林场完成改革,从而为我国绿色经济做出贡献。

(三)全方位分类管理,科学规划运营

国有林场可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类管理,如依据国有林场的经营范围、目的及功能定位等进行分类,其内容主要包括商品经营型及生态公益型等。同时,由于国有林场改革过程中其实施项目(如植树造林、基础设施建设、病虫害管理预防等)通常较多,在经营发展中,一旦规划差错,将会使整个林场陷入紧张的发展困境中。因此,在林场管理中,应科学规划运营,保证各项改革措施在完整的方针政策下协调发展。将林场建设纳入科学合理的管理规划中运营,可保证国有林场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进而有效降低国有林场的运行风险。

(四)采用多元融资,促进持续发展

关于林场的建设资金问题,国家应积极实行财政政策支持。在林场的保护与扩建中,足够的资金支持必不可少。国家应统筹安排财政资金的使用,合理规划在林场建设的投资,促进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作为地方政府,应采取一些多方位的融资政策,拉拢有关企业进行合作,林场本身也可扩大其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对外进行招商引资,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提高林场附加值。只有在足够的资金支持下,我国国有林场的改革才能进一步实施,才能一步步向生态文明的建设迈进。

(五)推行政企分离

在国有林场的改革中,最终目的为让政府部门对国有林场进行管理,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采取合理的管理方式推行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所以在国有林场的改革中,核心工作内容为推行政企分离政策。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各区域的政府部门要根据财政情况合理推行工作,财政收入更高的区域,政府部门可直接推行这一工作,让国有林场能直接受到政府部门的管理,以达成国有林场改革的最终目的。对财政收入一般或较低的区域,政府部门的首要工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并优化与调整各个部门的运行状态,只有在获取更高经济收益的基础上,才能高效有序地推行政企分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