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的研究

2020-12-08 02:05:52王宇
魅力中国 2020年36期

王宇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6131)

一、目前教育现状

(一)教育观念落后

由于贫困山区经济的落后,信息的封闭,导致有很多家长无法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很多家长认为,读书没用,即使上了大学也不好找工作,倒不如早点出去打工赚钱。大多数孩子读完小学、初中就已经选择了辍学,然后去城市打工赚钱,这些落后的思想观念使很多山区的孩子失去了继续学习的机会。

(二)教学方法陈旧

由于种种原因,贫困山区的教学大多是本地民办教师。这些教师并非科班出身,而且也极少去参加师资培训,造成了自身专业能力差,教学水平不高,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方法非常陈旧,这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是照本宣科就是照搬照写。存在着死记硬背的现象。因此,无法满足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教育设施、设备匮乏

随着国家一系列扶贫政策的开展,大多贫困地区已实现了普及义务教育,但因资金,教学设备等多方面的制约。贫困山区学校的网络、图书等资料依然十分匮乏。学校器材较少,图书较少。音乐课、体育课、图书室成为了孩子们的奢望,这显然不利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四)教师队伍素质偏低

在贫困山区任教的教师大部分使一些民办代课教师,他们极少受过专业教育,而且教师队伍不稳定,能够扎根留下了的大多是本地人。来自城镇及县城的教育很难扎根贫困山区。由于人员紧张,很多教师担任了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这无疑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教学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五)教育经费短缺

近年来,国家对贫困山区教育投入上千亿的资金,虽改善了部分学校的办学条件,但是具体落实到每一个中心学校和教学点仍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很多村小公费紧张。只能购买一些必须地办公、教学用品来维持正常上课。已无力购买其他相关课程设备及教学资料。

二、解决的途径及措施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贫困山区的经济发展

经济决定教育,只有经济发展了教育才会发展。因此,政府需要大力的支持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加大扶贫的力度、制度。并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改变贫困山区落户的面貌。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才会有更好的教育,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做后盾。因此,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二)提高贫困山区全面的素质教育

在贫困山区,大多数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较低,教育观念较差,见识也较少。而且因常年居住在山区,对新鲜事物更是知之甚少。他们的观念是:培养孩子,只需要认识几个字就可以了,多学也没有任何意义。打工赚钱才最实用。这种淡薄的教育观念严重影响到了孩子的上进心、进取心。因此,我认为在贫困山区开展普及教育知识的讲座非常有必要。必须提高贫困地区的全民素质,让家长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完善教育的理念。

(三)加强多形式的师资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治校之道,教师为本。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占有主导力量,同时也是贫困山区教育发展的主要参与者。由于贫困山区学校工资低、条件艰苦,很难吸引到优秀人才来任教。在这种情况下,可采取多种形式的师资队伍建设。如:教师流动制度,山区与城镇、县城建立对口支援的关系。另外,不断增加现有的乡村教师培训制度,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机会。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开展远程教育、线上教育,来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高校师生参与贫困山区支教活动来支持贫困地区的支教活动。因贫困山区的教育思想和文化极其落后,高校师生可抓住贫困地区的现状,以思想帮扶为主,打造一直支教队伍。并将先进的思想、文化、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传递给山区的孩子们。

(四)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从目前的贫困地区的教育状况来看,经费的投入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就是国家政府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以确保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的专款专用。以此来支持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那么从当今形式来看,显然单单依靠国家的扶持,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第二方面也就是当地学校需要根据自身的特色,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团结、组织及个人来校进行教育投资,并以此来增加贫困山区学校的教育基金。

结语

在当今的贫困山区学校,虽然部分学校已经得到了政府、社会各界团体的帮扶,但是目前的教育现状仍然是不容乐观。贫困山区教育问题依然是我们的持久战。教育的发展需要以经济为基础,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教育。二者密不可分,绝非单方面可以做到的。除此之外,还需要各级政府、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加大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完善各方面的教育制度。提升贫困山区教育观念,改善贫困山区教育落后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