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207)
中国画是以笔墨纸砚为作图工具,以墨为主,其他颜色为辅进行作画。中国画的典型代表就是山水画,古代山水画创作的过程中受限制于作图工具,但是结合中国古代哲学,传统文化,艺术思想,用黑色为主要颜色,再加上创作者充分的想象,所创造出来的画作具有别样的神韵,再宣纸上的画作来源于现实中的山水,但又高于现实中的山水【1】。
留白别名为“余玉”。留白作为中国山水画中最常见的绘画技巧,他在画作中可以体现出山水的特定特点,如云,天空,水,石头等具体的描写。由于绘画创作时所用的笔墨纸砚,山水画的主要颜色为黑色,因此那明暗的阳光,广阔的天空,变化多端的云气云雾等,都需要靠笔墨的黑,宣纸的白相互烘托相互映衬。山水画中的留白是根据具体的景物进行描绘的,此技巧是古代山水画艺术家根据实际的创作工具以及所要描绘的事物进行创作的,是一种极具创新的绘画技巧。
留白主要分为山石留白,云水留白,树的留白。山石留白可以很好地体现出山峰,丛林丘壑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山峰溪流的地貌形象,使绘画更加生动形象。云水留白可以将变幻莫测的风情,云淡风轻以及山远天高的意境从更为广阔,更悠远的角度进行描绘,体现出更加悠远的意境【2】。树作为自然风景中最重要的一种自然景观,对于树的留白以及对树进行丰富的姿,树的生长环境进行描写,在画中体现出一种自然界生生不息,相映成像的景观。
留白不仅可以体现在绘画的手法上,还可以体现在绘画者对于创作表达形式的理解程度上。从技巧方面来看,留白不仅代表着某些特定的山水风景,而且代表的是山水画中写实写虚,虚实结合的主旨。山水画中的虚一般是意境的象征,代表着想象力,从更深层次的东方哲学来看,山水画中的留白也是《易经》中“易”的部分。《易经》是研究变化的哲学,中国古代山水艺术家在绘画的过程中深切地领悟到中国哲学,所绘画出来的不像是西方写实画派那样仅仅是定格在那一瞬间。中国的山水画含有意境,有灵魂,尤其是留白部分随着时间空间的推移,它在每一个欣赏它的人眼中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想象程度不同,所联想到的意境也不相同。山水画创作过程中的留白可以激发起欣赏者想象力的火花在每一个欣赏者心中留下独属于欣赏者自己心中的美好山水。
山水画的世界中,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中国古代艺术家对于古代文化以及古代思想的一种传承。在中国古典的神话中,又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这个神话故事中将人类的世界与诞生,下降的沉用黑色墨描绘出来,留出来白代表变化的天空以及上升的清,代表着艺术家与自然环境之间自然而然地默契。
在中国古典哲学理论《易经》中,阴阳的变化对应的便是黑白变化,对于众所周知的阴阳鱼,就是《易经》中变化的哲学代表【3】。因此,山水画在白色的宣纸上用黑色的墨进行作画这一种艺术形式就是植根于中国艺术家心中的中国哲学文化形式。在某种意义上,一副黑白的山水画可以理解为衣服阴阳组成的卦象,黑为不变,白为变,黑与白相互描绘,变与不变相互蕴含,同时也蕴含着《易经》中阴阳变化,生生不息的哲学思想。留白和黑墨在山水画中体现出来东方哲学的和谐统一。由此而见,中国艺术家在创作山水画时一直保持对留白的熟练运用,这也正是为什么山水画历经千年依然可以让中国人保持一种欣赏的态度对山水画。
对于西方古代的画作中很少会出现留白这样的手法。在西方艺术中提出极简主义后开始有了留白的运用。极简主义在现代作品中更能够凸显出作品的主题,表达出作品的自信以及品质。同样在西方的很多电影,宣传视频,多媒体视频等方面很多都体现出来了极简主义,并且逐渐广泛的获得成功。受到西方黄金分割比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山水画留白逐渐出现量化留白这一概念。量化留白结合黄金分割比可以再给人发散空间进行想象的前提下感受到更加使人赏心悦目的比例标准,推动了中国山水画中留白部分的进一步应用。
随着现在技术的蓬勃发展,影视,互联网,计算机的不断出现,给了艺术家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而留白这一手段在新型的表现载体中,不仅仅可以使中国山水画得到传承,而且还可以让人类拥有全新的艺术欣赏角度以及对画作的思考角度。留白不仅仅是中国艺术家在画作时所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更是艺术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哲学,传统思想的一种传承和发扬。留白所代表的不仅是东方的传统美学表达形式,在近代更是被西方所吸收。在当下新技术的出现,留白更是代表着一种创新,代表着想象力的表达形式,进而衍生出更多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