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
(白城师范学院,吉林 白城 137000)
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图书馆文化建设与服务功能日益凸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必须坚持人文建设管理的管理及服务理念,立足于馆员与读者两大群体,做好图书馆人文建设管理管理服务体系的建构和优化。在服务体系建构中,图书馆要创新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创新服务模式,发挥信息技术服务优势,制定读者个性化服务方案。
做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讨是学生阅读学习有效性提升的主导思路,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是主动学习的驱动力。高校图书馆通过文化氛围的营造可以变知识传授为知识探索,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图书馆正向积极的文化氛围也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坚持有效阅读,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教育及服务机构,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高校图书馆借助现代媒介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视听资料,直观的画面呈现和真实的触摸体验等优化了学生在图书馆阅读学习的体验。在此基础上,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丰富多彩的人文素养教育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十分丰富,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二课堂,大力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多学科资源期刊充足,综合性期刊、高层次科普读物备受学生喜爱,学生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参与网络学习和论坛学习等。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文化氛围的营造也应更符合学生实际,契合时代发展。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更倾向于培养综合型与创新型人才。高校图书馆文化氛围折射出的创新思想激励学生不断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实现了其发展潜能的最大限度开发。
当今时代的馆前教育不再是简单地向读者介绍图书馆规章制度,它更应该是一堂引领读者了解图书馆的启蒙课。它能教会读者馆内各种硬件设备的使用,指导读者如何高效利用图书馆的各类资源。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集人类文明成果之大成,对于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其情操,提高其综合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有数据显示,当前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有效利用率未达50%。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宣传图书馆的各种功能,从思想上让学生意识到其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利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培养其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在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中提倡的“微笑服务”,是要按照读者和本校的特点,对图书馆资源进行组织开发,创造出良好的服务环境,并积极开发各种服务手段,使潜在读者转变为现实读者,使偶尔读者转变为经常读者,使信息提供者转变为知识导航者,让馆员通过虚拟服务体现出“微笑服务”形象。在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中提倡的“微笑服务”,是以读者为本,方便读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我们应以关爱和友谊面对读者,把读者当作朋友。办理借还手续的馆员,应用温暖的目光和微笑告诉读者:你是受欢迎的,欢迎你下次再来。当读者的图书临近借期时,应善意地提醒他书要及时归还,以提高书刊的流通率,并免遭超期罚款;对读者的不文明行为工作人员应心平气和地劝诫;对未能通过电子防盗门的读者应善意提醒是否忘记办理借还手续,而非粗暴地将其视为小偷。关心读者,尊重读者,让每位读者的情感得到理性的关照,让每位读者的需求得到应有的满足,这既是读者的意愿,也是图书馆人性化服务所追求的崇高境界。
信息时代,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趋向更为明显,建构人文建设管理的图书馆服务体系要求图书馆必须关注信息技术优势的发挥,坚持人文建设管理,在服务体系建构中融入微信、微博等信息载体,切实带动服务方式和服务空间的拓展。信息技术作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衍生产物,凭借移动终端传输的便利性实现了信息的有效传递,浓缩、精简、便捷、时效是其显著优势,可以为读者随时随地进行文献查询、业务办理提供便利,也为数字化资源移动阅读、分享与交流提供了可能。图书馆在人文建设管理服务体系建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微信的互动优势,建立图书馆读者粉丝群,定期发布图书馆阅读活动信息,做好活动的宣传推广;建立微信公众账号,策划独具特色的主题板块,兼顾不同读者群体的诉求,吸引广大读者,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引发其对图书馆的持续关注。图书馆也可以尝试在微博发布微话题,引发读者的阅读探讨,有效利用微博进行阅读推广,形成阅读论坛。
高校图书馆应大力发展人文建设管理,而不是还采用传统的管理与服务方式。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做好人文建设管理的管理与服务,人性化的服务可以为图书馆提供一个明确的科学发展方向,丰富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构建舒适的阅读环境。人文建设管理的服务一方面为读者提供人本管理,另一方面促进图书馆人员的被尊重、被关怀的工作理念,从而营造一个优雅舒适的图书馆环境,促进图书馆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