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2020-12-08 02:05:52孙浩然
魅力中国 2020年36期

孙浩然

(营口市站前区综合执法中心,辽宁 营口 115000)

引言

我国的食品企业众多,本身在监管方面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并且还有部分中小食品企业其经营规模小,管理不规范更是普遍存在。小而乱,分级包装的水平不足,自身的食品安全是差,甚至存在使用不合格包装物的情况,造成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一、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食品流通环节的经营秩序不规范

首先,食品具有一定的保质期、保鲜期,但有时货物流通速度慢,一些食品在流通的过程中出现了腐烂、损坏的情况。这一情况增加了经营成本,为此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为在食品收购、储藏以及运输的过程中,使用了过量的防腐剂、保鲜剂。

其次,在食品销售的终端,一些不法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过期变质产品,危害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这一现象在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学校周边等普遍存在,小商贩到处兜售一些三无产品,假冒伪劣产品。

(二)市场监管力度不足

首先,劣质产品、假冒产品、三无产品等之所以存在是有其还具有一定的市场,有些消费者自身的安全消费意识不足。尤其是一些中低收入人群,其在消费的过程中将产品价格放在了第一位,但是却对其质量没有太多重视,因此购买了一些不达标的产品。还有部分消费者在自己遭遇到欺诈,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之后,也仅仅是私下与经营者进行协商,缺乏像监管部门举报的意识。作为食品安全的监督主体之一,消费者并没有发挥出自身的监管作用,私下协商的行为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

其次,卫生部门、国家质检部门的检测与监管的水平有待提升,包括农业部在内的多个政府部门都在从事相同的食品监管。但是这些部门的切入点以及管理手段基本类似,导致本身就稀缺的资源变的捉襟见肘,影响了食品安全监督的震慑力。假冒伪劣产品的花样层出不穷,但是相关部门的监测手段却未能及时更新,一些新型监测手段目前仅仅用于科学研究。

最后,新闻媒体等也具有舆论监督的权利,但是在食品安全上新闻媒体发挥的作用还不足,市场监管能力有待提升。

(三)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首先,法律体系不统一,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十几部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个地方政府部门也颁布了一些食品安全管理规范。但是在这些法律法规中存在着重复、交叉的问题,甚至还有一些法规之间互相冲突,各个法规之间并未形成统一的体系。

其次,部分领域内法律的欠缺,由于法律体系结构以及层次之间的差异,一些领域内的食品安全缺乏法律的有效监管。这就给该领域内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存在的空间,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办法,食品在生产、加工以及供应等各个环节中各行其是,降低了食品安全管理效果。

二、面对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研究对策

(一)规范经营秩序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

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小觑,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整顿力度,在食品流通的各个环节都严厉地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给消费者利益提供保障。一旦查出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无论企业大小都要进行严格惩处,更要避免出现腐败现象,消除企业、政府以及检测者的信誉危机。

(二)发挥各方面的监督作用

首先,利用社会舆论进行监管,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通过新闻宣传等措施来揭发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同时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公正对食品的识别能力,保证给人民的食品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

其次,提升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在购买食品时一定要到正规场所购买合格食品,保证自身的身心安全,同时不给假冒伪劣产品以市场。消费者要意识到问题食品对自身、对他人的危害,遇到不合格产品时要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发挥自身的市场监管作用。

最后,国家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食品监管部门是保证食品安全的职能部门,其监管是最直接最有力度的。要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在食品进入市场之前,对其原材料、生产流程以及生产环境等进行把关,在源头杜绝食品安全问题。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对一些食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进行检查,保证食品安全。

(三)完善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首先充分发挥《食品安全法》的作用,这是食品安全的基本法则,应以其为核心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构建完整的食品安全法律监管体系。

其次,根据一些细小的食品安全问题,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在各个食品领域内,所有的工作有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最后,还要完善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中的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只有完善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才能给企业生产、产品经营以及市场监管等提供有力依据,才能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问题关系着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要加强对其的管理与监督,保障食品行业健康发展。要规范经营秩序,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消费者、政府部门以及媒体都要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更重要的是完善相关法律,给食品安全提供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