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荣华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坎响南船闸管理所,江苏 盐城 224000)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对事业单位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事业单位的观念仍停留在“人事管理”层面,没有将人力资源看作是单位的重要资本,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缺乏认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在事业单位战略发展中的认识不足,部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绝大多数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仍然以纸质档案管理为主,没有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当中,工作效率较为低下。
因此,为了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和水平,事业单位应当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平台,积极主动的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信息化建设。事业单位应当改变过去纸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将其转化为人力资源管理数据信息。同时,单位要建立良好的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保证数据信息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事业单位应当注意建立和健全人力资源数据管理软件系统,不断的升级和优化软件设施。在进行软件设计的过程中,事业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现实情况,确保其符合本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和要求。此外,事业单位还应当注意定期对人力资源管理数据进行分析和评判,确保每个数据都有其各自的价值。对于无法满足需要的数据,单位可以对其进行优化或者剔除。
信息化是现代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特征。信息化模式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全面的、专业化的管理,它有助于更新人们的管理理念,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开放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事业单位在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更新优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人力资源信息的管理。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能够将人力资源更好地转变为人力资本,为事业单位创造更大的价值和经济效益。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还有助于帮助事业单位管理者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以便于管理者更好地做出决策。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效率,缩短各部门之间沟通的时间,使事业单位内部信息交流更加通畅、便捷。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将传统的低效率、封闭式的绩效管理、薪酬管理、招聘及员工关系等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变得更加开放和高效。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高了员工对事业单位的信任度,降低了人工的成本,极大的推动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事业单位在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统一数据的来源,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做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当保证人力资源数据信息的完整性、统一性和正确性,注重人力资源信息的管理与维护,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模式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事业单位在进行数据及信息共享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单位的数据信息情况及网络化程度,在保证数据安全性的基础上优化数据资源,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同时,事业单位还应当注意为不同的数据信息模式提供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数据信息,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事业单位人员闲置情况严重,人员的积极性不高,员工的专业性较差,工作效率低下。同时,这些人力资源管理者观念过于传统,其思维仍局限在人事管理的框架中,无法满足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因此,在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模式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应当做好人员的培训工作,使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够充分地掌握信息化模式中所需要的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从而使从业人员能够熟练的掌握信息化的相关技能,善于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够科学、规范的完成相应的工作,运用信息技术技能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
此外,事业单位还要注意对人力资源管理者观念的培养。事业单位应当更新其员工传统的观念,使其能够适应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要求,主动提高自身素质,转变传统、僵化的思想观念。单位还可以通过制定激励政策等方式来激发其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积极投身于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进程,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
总而言之,信息化模式是未来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完善信息化平台,优化管理模式,统一数据来源,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以此来提高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个大工程,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改革方向。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模式需要事业单位及其员工的共同努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当尽快转变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本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未来的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