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岩
猕猴桃环剥技术是一项已被广泛应用的管理技术,大量生产实践证明,环剥技术在猕猴桃上有多重积极效应,特别是在需冷量不足的产区,适时适度的环剥对促进猕猴桃花芽分化、提高花芽质量、保证开花坐果效果显著。环剥在抑制树体旺长、平衡生长、培养中庸树势、提升结果能力方面也有独特功效。更重要的是,科学环剥可增加猕猴桃单果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果实内干物质积累,提高果实综合品质。
但是,环剥技术在近年的推广应用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因为操作失误,造成猕猴桃园死树、弱树和病菌感染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此,笔者结合大量调查,整理了猕猴桃环剥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操作者提供正确引导,使好技术得到科学推广,见到良好成效。
1 因操作失误出现的问题
1)操作时伤及木质部造成死树。正确的环剥技术要求是割除韧皮而不伤木质,环剥刀只到达木质部,将木质部表皮上的形成层割断即可,但有些果农在操作过程中将环剥刀直接刻入木质部,取韧皮时,伤及木质部过多,使形成层细胞分裂受阻,愈伤组织无法形成(图1)。当生长季节韧皮不能愈合时,有机营养便无法输送到根部,根系吸收输送功能受阻,树冠叶片光合效能下降,树体衰弱。同时,不能愈合的环剥伤口给病菌(特别是溃疡病菌)侵染提供了条件。到当年休眠期或翌年春季,这些伤口无法愈合的环剥树就会死亡。
尽管这类死树比例很低,但对正常挂果树单位面积产量影响也是不小的,特别是对零散种植户而言。
2)环剥后树体长势被过度削弱。有一部分树进行环剥后有叶片变黄、枝条不发、果实不长等情况。主要原因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选择的环剥树体本身营养不良,树势中庸或偏弱,不适宜进行环剥。二是树体负载量过大,营养供给出现问题,不利于环剥伤口愈合,进而抑制了正常生长。三是环剥伤口过宽,超过了环剥宽度标准,伤口迟迟不愈合,使树体生长变弱。四是环剥后遭遇胁迫性气候,如干旱、高温、雨涝、寡照等,影响了树体对无机养分的吸收和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削弱树体长势。见图2。
3)环剥操作不当造成的其他异常情况。主要指环剥后伤口不愈合,愈合后韧皮隆起裂口或愈合不彻底等问题。
伤口不愈合是因为环剥操作时未割到木质部,特别是没有割到形成层,割去一半木质,伤口无法愈合。环剥后需要依靠割斷的形成层细胞分裂产生愈伤组织才能使伤口愈合,所以环剥不到形成层就会出现割伤后韧皮部不愈合的情况。
愈合后韧皮开裂隆起,说明环剥时韧皮伤口不整齐、不平滑,使愈合后环剥处出现非正常生长表现。
愈合不彻底主要是因为消毒不彻底、不严格,病菌感染影响伤口正常愈合,也有环剥后未将韧皮清理干净,阻止了愈伤功能,造成愈合不彻底。
2 避免环剥失误的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环剥操作要求和标准。猕猴桃环剥主要针对健康正常挂果旺树,主干胸径小于3 cm的初果树严禁环剥,所有非正常树(如小叶、黄化,病虫危害、营养不良等)严禁环剥。环剥时间严格掌握在生长高峰期(5—8月份)。环剥工具务必要在剥前、剥后消毒。环剥宽度严格执行小于等于主干胸径1/10的要求。环剥深达木质但不伤木质。
2)环剥后要加强肥水管理,正常按时供给无机养分和水分,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干旱期一定要保证水分供给。
3)树体合理负载,杜绝超载,切勿因为贪图高产而影响伤口愈合和树体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