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内容的转换探析

2020-12-07 06:08马娇刘钊
关键词:转换

马娇 刘钊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形成正确意识形态的主渠道,对于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思政课的质量、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需要对思政课教学话语的内容进行与时俱进地转换。思政课教学话语内容的转换要在政治性与大众性相统一、科学性与生动性相统一、规范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下,扎根社会实践,提高话语时效性;继承优秀文化,增强话语生动性;吸收学术成果,增进话语创新性。

关键词:恩政课;教学话语;转换

习近平总书记在3·18会议上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針对性”。作为思想意识形态传播的主渠道、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主阵地、培育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主桥梁的高校思政课不容忽视、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学话语内容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是教师授课的主工具、优化思政课质量的主方法、实现师生良性互动的润滑剂。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达到优化思政课教学质量的要求,要积极进行思政课教学话语内容的转换。

一、教学话语内容转换的必要性

思政课教学话语内容是指以思政课教师的内在思维活动力、知识体系为基础,按照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教材,通过教师言语把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对象思想素质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科学理论、历史文化、道德规范等表达出来,通过师生良性互动,高度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达到教育高校大学生听党指挥、跟党走,致力于服务、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目标。思政课教学话语内容的转换,是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气象的现实要求,是立德树人、贯彻3·18精神的应有之义,是师生齐进、提高思政课质量的有效链接。

(一)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气象的现实要求

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要求思政课教学话语内容与时俱进,扎根时代土壤,适应新时代新气象,彰显时代特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的新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旗帜,迎难而上、不惧艰险、“乘风破浪”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要求思政课教学话语内容审视夺度、与时俱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情怀、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理论的基本纽带,更是有效理解和科学把握当今社会意识形态、各种思想潮流的重要渠道。思政课教师作为高校上好思政课的关键,教学话语内容应当在旧的教学话语内容中脱颖而出。不能总是陈词滥调,局限于以往旧的教学话语内容,说毫无时代特色的话语,既没有新鲜感又不得学生喜爱、既滞后时代又缺乏创新思维。

(二)立德树人、贯彻3·18精神的应有之义

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内容转换是立德树人、贯彻3·18精神的应有之义。3·18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作为祖国的后备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因而对于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情怀、培养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现实所需。但是,青少年在大学阶段,思维认知仍不全面、逻辑分析能力仍不严密、思想政治情怀仍不稳定,急需汲取源源不断的正确理论和思想体系,更需要有优秀的思政课教师来传播、引导、教授。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政课质量优劣的关键、作为立德树人目标的直接实施者,责任重大。习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寄予了殷切希望,要求其政治要强,即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情怀要深,即要有海纳百川、乐于奉献的可贵品质;思维要新,不固守于自己陈旧的思维模式,要勇于创新:视野要广,即思政课教师不做“井底之蛙”,要“固本开源”,要有开阔的眼见;自律要严,即思政课教师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榜样示范作用;人格要正,即思政课教师要品行端正、三观正确。在这六条寄语中,思维要新主要表现在思政课教师学会辩证唯物主义精神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地创新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创新课堂教学包括教学方法、讲授技巧、教学话语、教学思维等方面的创新,而教学话语内容作为教师教学的基础性工具,对于思政课质量有着直接的现实作用,优质的教学话语内容能够将思想理论讲透彻、易为高校大学生的汲取与吸收。教学话语内容的转换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3·18精神的应有之义,更是现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举措。

(三)师生齐进、提高思政课质量的有效链接

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内容的转换是师生齐进、提高思政课质量的有效链接。多年来,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话语的政治性、抽象性、规范性造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教学效果的空洞乏味、生硬刻板,使得基于自身认知力差、理解力较弱、行为能力有限的大学生出现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排斥、实践应用性低等屡见不鲜的现象。然而,在《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思政课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切实增强办好思政课的信心,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而“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质量的优劣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思政课教师作为最重要的桥梁与纽带,需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讲好思政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语言是一种最精细、最锐利的工具,我们的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它去启迪学生们的心扉”。而教学话语作为思政课教师思维的外化工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直接影响到思政课的质量。因此,通过教学话语内容化的转化,是打破“教师讲台独唱戏,学生低头各自忙”现象、实现师生齐进,提高思政课质量的有效链接。

(二)继承优秀文化,增强话语生动性

生动性话语可以从批判继承中华文化中提炼。之所以可以从中华文化中提炼生动话语,是因为“其中内含着仍然鲜活于当今时代的优秀文化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其生动的、强大的生命力鲜活于当今时代。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习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同一座宝藏,一旦探秘其中,就会终生受用。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赋予中华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我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思政课教师要积极挖掘中国文化中的精华,在讲给学生讲正确无误的科学话语同时辅之以必要的生动话语。首先,思政课教师要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经典故事,讲经典故事可以使得枯燥乏味的科学理论具体化、生动化,思政课教师要善于阅读古典书籍,领悟经典内涵,讲好中国故事。其次,思政课教师要用红色革命文化滋养教学话语内容。红色革命文化是近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蕴含着领导下、在生死存亡的奋战中形成的可歌可泣、激越刚健的文化。思政课教师应当善于用红色革命文化滋养教学话语,激荡、洗涤大学生的心灵,增强大学生的迎难而上、奋发勇为的进取精神。最后,思政课教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提炼教学话语。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提炼教学话语,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学生。

(三)吸收学术成果,增进话语创新性

思政课教学话语内容当前较为注重规范性,而对于创新性显得不够充足。有学者认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创新路径,可以归结为‘再评判、再认识、再提炼”,由此,对于思政课教学话语内容的转换以实现创新性,亦即可以从规范的学术成果中的批判继承中来进行创新。一是对学术成果的再评判来进行教学话语内容的创新。学术成果不仅包括国内的学术成果,而且包括国外的学术成果。但是,时代是不断发展的,每一项学术成果,都有它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文化背景,因此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思政课的教学话语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能够与时俱进、能够体现时代特点。思政课教师不能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以洋为重”,把一些不符合我国当代实践特点的学术成果应用到思政課上,而是要对国外的学术成果加以再评判,科学合理地再吸收再借鉴:对于我国的学术成果,思政课教师也不能一味地复古重复没有生机与活力的话语,而是要不断进行再认识与超越,使之符合时代特色、符合思政课特点。二是对学术成果的再提炼进行教学话语内容的创新。学术成果来源于现实又作用于现实,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实践。可以看先前学术成果对于社会的服务程度,服务程度越高,说明其适用性越强。思政课教师可以从先前的学术成果中中提炼有益的学术话语,并将其再应用教学活动中:之后根据思政课的反馈评估,再进行话语的提炼,随后再进行实践。通过在思政课的“提炼一实践—再提炼一再实践”的反复教学实践中,创新教学教学话语内容。

猜你喜欢
转换
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做好教师角色的转换
变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自动温度补偿原理与调节方法
浅议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对当代书法艺术性的思考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转换与创新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三步法”在球柱处方转环曲面处方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