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应急管理中的高校卓越人才培养机制

2020-12-07 06:08郑雅方
关键词:科研能力应急管理线上教学

郑雅方

摘要: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中,为保障高校卓越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和高质量,必须从多个层面建立和完善应急教学机制。应急状态下的教学是由”在校现场教学“转变成”居家线上教学”的网络教学样态,为此应遵循网教基本规律,加强教学内容的专题化、简明化和教学互动化,以保障线上教学的质量。应急状态下的学生德育应与危机应对的现实紧密结合,以开展生动的公民道德教育。应急状态下要通过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应急工作,在风险应对中提高实践能力,同时,还应针对应急管理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开展科研创新,以增强问题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应急管理;应急教学机制;线上教学;德育;实践能力;科研能力

重大疫情爆发等突发公共事件往往会使全国或某一区域由日常状态转入应急状态,对于高等学校而言,因疫区封锁、禁止聚集性活动、交通管制等而紧急停课、师生居家滞留在所难免,常规教育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而且这在各种突发事件频现的当代风险社会,并非只是个别情况。因此,在应急状态中如何开展高校卓越人才培养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问题。目前,人们通常只注意了从在校“现场教学”到居家“线上教学”的单一教学形式转变,而对于其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适应性调整,以及同步推进学生的德育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研究创新培养等一系列问题尚缺乏深入思考,本文试就此提出一些见解,以期有益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应急教学机制及其预案构建。

一、完善应急管理中的“线上教学”

应急管理中的线上教学,指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教师以教学班为单位依托互联网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的应急教学活动,于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响应“停课不停学”政策应运而生。它与日常“在线教育”同属网络教学,即是以互联网及信息技术为环境与媒介的教学活动,但仍有不同特点。以MOOC(慕课)为代表的在线教育缘起于美国开放教育运动,以免费、共享、开放为理念,追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课堂向信息时代以激励学习者内在动力为主的高效课堂转变,在线教育20年的高速发展历程使世界高等教育经历了一场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历史变革,衍生出视频公开课、私播课、个性化公播课等学习新形态,及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新模式。应急管理中的线上教学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的产物,于疫情防控期间借助网络环境的时空延展性,将原本面授的现场教学内容转为线上呈现,以顺利推进教学计划、有力维护教学质量为追求目标。其具有师生全员参与、临时替补性、课程短期筹备、缺乏稳定技术支持等特点。由此,这种线上教学尚属一个新生事物,是网络教学的一种特定类型。对此,不能照搬照套现场教学或日常在线教育的既有经验简单开展,而需要对标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这种网教类型的基本规律及建设原则。

(一)网络教学规律及线上教学的现存问题

尽管线上教学的本意是通过改变教学环境执行预定面授教学目标,但其本质已然从面授教学转变为网络教学,其教学活动需遵循网络教学的一般规律,否则必然损耗教学效果。网络教学于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自有教学规律如下。(1)教学内容精要化。网教授课单位时长偏短,课授知识容量有限;教师难以实时捕捉学生学习反应,知识传授效率存在短板;课程数字信息化,学生可以反复观看领会,这些特点要求网络教学内容主题鲜明、通俗易懂、科学准确,注重讲授思路清晰、知识要点突出、逻辑展开精准,以便学生接受、理解、记忆、掌握;(2)教学方法交互化。综合运用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是网络教学发展的突出趋势,如开展探究性学习、沉浸性学习、在线论坛等。网络教学早期实践倾向于技术中心论,认为科学技术比教学方法更能促進教育进步,在教学方法上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方法。但随着实践深入,大量实证表明“机灌”与“人灌”一样不适宜知识时代对人才思考技能的培养要求。由此,线协作学习理论兴起,认识到技术能促进师生互动但其本身不能替代讨论互动后,网络教学实践利用网络交流能供性创立诸多互动式教学方法;(3)教学资源多样化。网络教学从根本上丰富了教学资源的形式样态。资源形式不限于纸质书目,包罗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类媒体,集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身;且资源素材不限于经典理论、基础知识,还充斥大量时代信息、先锋学说、前沿理论等。海量多元的教学资源是线上教学的显著优势,能够用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知识视野、辅助实现高级教育目标,是弥补网络教学知识传授效率不高的利器;(4)教学评价过程化。这是线上教学的又一显著优势。网络教育依托大数据发展完备了学习分析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跟踪师生教学全历程,分析教学活动实际产生的教学效果,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观察教学互动规律,促进教学评价从传统的结果型评价向兼有过程型评价转型。

基于我国目前线上教学现状,依照教与学的时空标准,可归纳两种基本的线上教学形式:异时异地录播式与同时异地直播式。录播式基于视频教学,即教师提前用录屏软件录制好课堂讲授内容,上传于学校指定的网络教学平台或班级QQ群等,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收看学习。直播式基于视频会议系统教学,即教师通过QQ、腾讯会议等即时通信软件,与学生同时连线同步开展教学活动。现行录播式与直播式教学中,均存在教师满堂灌的不足,即便直播式有师生、生生互动的可能,但出于网速考虑,教师多要求学生“封麦”听讲保障直播顺利进行。从照本宣科到照屏宣科,线上教学以先进的幻灯片(以下简称“PPT”)、视音频文件等多媒体演示应用,重复着传统教学的知识灌输型老路。复因应急状态下线上教学准备仓促,绝大多数教师缺乏网络教育经验,多直接沿用以往的教学内容及资料或小修小改,使得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不能完全适应网络教学规律,教学效果有待提升。

(二)线上教学内容的调整

网络教学在知识传授效率上存在天然短板,但在教育的信息化、多媒体化上具有明显优势。线上教学应扬长避短,遵循网教内容精要化原则,借鉴认知负荷论、认知系统论等有益理论,在原有面授教学内容基础上作出适应性调整。

1.内容结构:从系统式到专题式

面授教学的内容结构多与其选定教材趋于一致。教材编写讲求结构内容系统性,即按照本学科知识体系内在规律,严谨、全面、层级式展现知识,且常按照从抽象知识到具体知识的枝分式种属关系组织编写,这锻造了面授教学的系统式内容结构。面授教学内容多依据教材通行的编、章、节、目体例划分教学单元,集结知识信息、安排讲授顺序。面授教学比照教材进行系统式展开并无不妥,首先,其授课单位时间长,使教师有充沛的课容量完整阐释以教材为基础建构的复杂信息块。其次,教学时空同步性,使教师能够通过变化教学节奏、穿插调动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于知识体系中把握知识重点,于长时间学习中集中注意力。然而,这些授课优势并不为网络教学所具备,即便人为拉长网教视频时长,因为教学时空的不同步性,多种学习调动手段难以恰当、及时、灵活的配合运用,学生也无法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这正是网教视频单位时长较短,最长不超过40分钟的主要原因。

线上教学要适应网络教学单位课容量有限的特点,不能单靠将一个长视频剪辑成若干短视频让学生分次观看完成,将教学内容的系统式展开转变为专题式展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专题式教学内容可以显化知识逻辑、聚合相关信息,加强知识讲授的主题性。线上教学可基于既有面授教学单元,在单元内部打破节和目的固有设置,提炼若干知识主线,围绕主线调配、组合知识链、知识群、知识块;如保留既有教学单元章节,则可在梳理教学单元内在的知识线索基础上,沿知识线索描绘“知识树”,揭示单元内在的知识关联,并将“知识树”置于单元PPT首页发挥学习导航作用。

2.内容呈现:从全面到简明

与系统式内容结构相一致,面授教学在内容呈现上注重完整完,这从面授教学所用PPT上可窥一斑。面授教学的配套PPT标题栏多援引教材章、节、目、段句的标题或文字,尤其是章节标题属必引项,故从PPT标题本身难以判断知识点的主次地位,有时甚至缺乏明确的知识点指向。而PPT文本内容较为全面的包含学科理论知识、实践材料、练习习题等,其中理论知识多复制教材、文献等相关内容,实践材料多大段甚至全篇直引(如直引数千字司法案例判决书)。在面授教学中,这样制作PPT具有一定合理性:教材是面授教学中的主要工具,PPT作为次要工具在标题制作上与教材章节目保持一致,便于学生对照教材观看翻阅,拓展学习:而且在普通多媒体教室开展的面授教学不方便借助信息技术建立虚拟教学空间,PPT承担了一体化呈现教材以外教学资源的重要作用,直引课外材料有利于更详实的反映资源内容。

但面面俱到的内容呈现不符合网教内容精要化的规律,将原有PPT、讲义直接运用于线上教学,无疑会阻碍教学效果,例如不對复杂理论加以要点提炼,会加重初学者认知负担:不按照时空临近原则整合知识点及其支撑材料,会使学生因无关认知操作而消耗认知负荷:大段材料直引会造成学习信息冗余等。线上教学中,PPT是内容呈现的核心工具,教材退居其次,故修改PPT成为调整线上教学内容的主要抓手。首先,PPT标题应凸显知识点,围绕主要知识点编排支撑论证、实例等内容,次要知识可依托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由学生自学完成。其次,PPT文本信息应加以归纳提炼,给不同知识层次冠以编号格式,知识阐释力求精准扼要,尽量避免各类教学材料不编辑、不删减,原文重现。最后,PPT编辑除文字表达外,积极使用图表、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使内容呈现成“视觉+听觉”双通道,“利用视觉和听觉两个相对独立的信息通道,可达到最大信息量的输入同时降低认知负荷”,增加信息的新奇性与吸引力l引。

(三)线上教学方法的优化

于线上教学而言,互动式教学方法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必备方法。首先,“机灌”比“人灌”更加扼杀学生的学习动力。“死读书,读到死”(drill and kill)是对教育领域机械性训练、传输型教育模式的形容。在网络学习这个比现场教学“更加孤独的环境”里,面对计算机高效传递的信息,无论理解与否均需记录并复述,学生学习兴趣被快速消磨殆尽,这正是高比例学生不能有始有终完成MOOC学习的症结原因。其次,“机灌”比“人灌”的讲授效率更低。教师线上教学难以实时捕捉学生学习反应、包括细微表情,无法对引起学生疑惑、不解的授课内容随时跟进补充。而这类补充对解答学生疑惑、及时纠正错误认知有重要意义,“教育者应指导学生努力获得真实的和规范的概念原则,因为它们反映了学科和教材领域最普遍接受的和最普通的知识和思维。”而且,立足于社会交互和协作的教学方法是网络教学中有效建构知识、提升教学质量的保障,网络教学环境中媒体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和社会性本质渗透影响教学方法,且使互动式教学方法简便易行。为此,我国线上教学的录播式和直播式均应加强互动式教学法运用。录播式可优化为录播+在线互动答疑式,直播式应划出专门时间甚至课次用于课堂互动。考虑教学空间差异及网速可能对互动教学效果产生的不利影响,在充实讨论预备工作的同时,可预分讨论小组并指定当堂课次的互动小组,让线上互动教学更具计划性、组织性。

强化教师指导环节是优化互动式教学法运用的关键。经年教学改革,互动性教学方法在我国现场教学中逐步得以推广使用。观察我国互动陛教学方法运用不难发现,课堂问答、案例分析、小组作业等具体方法运用较为普遍,但运用中多存在重讨论,轻指导的问题。事实上,教师指导在互动性教学方法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互动式教学情境中,对学生探讨、解决问题过程中作出跟进性指导,对学生解决问题中出现的知识匮乏及疏漏予以补充,能够助导学生正确深入的筑建知识体系。“大量研究表明,如果学生有机会在问题解决中应用教学解释的内容,他们就会进行更多的自我解释,修正错误的理解,联系新旧知识,保持较高的认知主动,从而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指导在线上教学的互动陛方法运用中则更具有多重功能。发挥补充讲解功能,线上教学的课授知识容量有限,有关主要知识点的延伸内容及次要知识点等多会安排学生自学,教师指导能为学生自主认知活动奠定基础,保护学生的认知能动性,提升自学效果。发挥调动学生学习的功能,教师利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具体需求给予指导,强化学生学习能动性,督促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此外,网络教学平台配备的学习分析工具能为教师及时提供学生学习状况与问题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教师基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形成性评估进行灵活指导。正如加拿大在线教育专家哈拉西姆所言:“在线协作学习强调教师应该既是学科专家又懂得如何指导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教师是知识社区的一员,引导学生参加本学科的知识社区。”

二、在应急管理中加强德育教育

应急管理中的德育应注重将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道德伦理要求,与公共危机应对现实紧密结合,展开具体而生动的公民道德教育活动,使德育观念关照生活,力促公共危机转化为德育契机。

(一)突出重点开展公民道德教育

依据《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大纲》,我国高校德育已形成较为科学、相对稳定的德育内容体系,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囊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教育,民主、法制教育,人生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学风教育,劳动教育,审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九大部分。培养个人美善品质的公民德育就是道德品质教育部分的重要内容。公民道德是公民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为追求公共秩序及社会公正性所应遵守的道德原则及规范,包括善良、正直、诚实、守信等。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为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于2019年发布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内含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丰富内容维度。

公共危机时刻,秩序混沌之际最拷问公民的德性。例如新冠肺炎抗击中,涌现出一大批彰显人间大德、大善、大爱的生动事例,无一不是对勇敢正派、崇德向善、遵纪守法等公民道德概念的鲜活诠释。此时,高校德育应紧跟社会现实,确立公民德育着力点,助推学生从社会隋境中深刻理解公民道德理论知识,鼓励学生将优秀公民品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于居家学习中砥砺品质、立根塑魂,防止因长期居家衍生出纪律涣散、心理焦虑、不思学业等学习问题。

在应急管理中,对学生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应选取并突出重点,形成切合公共事件及具体情况的针对性和鲜活性,以开展生动的公民道德教育。以2020年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新冠肺炎事件为例,期间中央文明办发布《关于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的通知》指出,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基层干部群众中涌现大量先进群体和先进人物,展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风貌,并明确要加强公民德育,包括:要在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中更加注重培育文明有礼、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进一步强化尊重自然、保护动物的生态文明意识,注重强化遵守秩序、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等。故结合新冠肺炎疫情抗击时事背景,以生态道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为主的社会公德;以爱岗敬业、奉献社会为主的职业道德:以乐观向上、自律自强为主的个人品德等都是此次危机应对中的重点德育內容。

社会公德方面,首先是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我国已经历的sARs、新冠肺炎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均发端于对疫源野生动物的滥捕、滥杀、滥食等生态不道德行为,均缘于人类对其他自然生命的不尊重、对应负自然责任的不履行。为此,抓紧疫情抗击有利时机,指导学生了解新人类中心论等有益理论,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讲授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共生关系的基本路径,使学生认识到在发挥人类的科技生态能动作用的同时,感恩自然,尊重其他自然生命的价值和权利,力求人类与其他自然种群和谐发展。其次,加强遵纪守法教育。疫情防控的特殊应急状态与常规社会管理有明显区别,政府部门必须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采取必要的严格管控措施,并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中的相关规定惩治违法犯罪行为。但许多公民对这类应急管理的法律规范并不熟悉,缺少对涉疫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的认识,由此会发生不理解、情绪抵触、不履行法定义务等现象,如外出不戴口罩、不愿受封闭隔离、参加聚众活动、在自媒体中表达不满发牢骚等现象。在疫情防控的应急状态下,应针对现实问题抓紧向大学生开展精准普法、需求普法,助导大学生成为公民守法的带头力量,身先示范,并向家庭其他成员、所在社区、村庄传播相关法律知识,帮助身边人增强遵守执行的意识和能力,协力构建抗疫的社会法治秩序。

职业道德方面,以疫情抗击中白衣天使、人民解放军、快递小哥、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最美逆行者”舍小家为大家的义举为生动教材,诠释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引导学生从时代楷模、先进人物身上感受道德风范、汲取道德滋养,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不仅需要通过学习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还需要养成敬业乐群、勇于担当的职业操守,树立“成功在于奉献”的职业情怀,促使学生增强责任意识,明德修身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个人品德方面。组织学生学习疫情抗击中志愿者先进事迹、爱心人士感人故事,学习他们发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一腔热忱、不计回报,鼓励学生养成从容坚韧共克时坚,昂扬乐观宽厚善良的好品行:并在学生中树立居家学习典型,督促学生制定科学的作息计划,加强自我管理,全身心投入学业,自强不息彰显少年意气。总之,要让学生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见贤思齐。

(二)创新应急状态下的德育方式

鉴于应急状态德育内容的选取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且为适应应急管制带来的教学异步问题,高校可在常规思政课程基础上建立嵌入式德育,即将道德教育通过互联网技术嵌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点滴。嵌入式德育宜采取情境化、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教育方法。首先,情境化方法强调根据时代发展调整德育内容,组织学生关注身边事、探讨时代命题,让学生通过切实感受形成自我反思。在思政课中,教师可挖掘危机应对环境下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案例来模拟真实情境,提升学生德育理论素养。在专业课程思政中,教师可选取与本学科相关的公共危机现象、实例,从学科视角阐发道德伦理,如法学课程通过解读2020年新冠肺炎抗击中党中央作出的“依法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决定,进行抗疫斗争中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其次,主体问性教育方法能较好适应居家学习工作形成的去中心化教育状态。该方法强调师生同为德育主体,教师可利用新媒体环境,展开师生自由讨论、平等对话,通过共读危机应对政策、共学英模典型形成德育认知上的“共现”“统觉”“移情”,达成传统灌输式教学难以企及的德育实效。

嵌入式德育可统合多种网络教育手段,分类加以利用。首先,依托思政课程的线上教学,搭建德育知识平台,发挥核心培养功能。其次,打造德育微平台,发挥辅助培養功能。以班级为基础单元,以班主任、辅导员为主导,利用班级QQ群、微信群等,组织学生参与主题班会、团会、党会,将德育理论知识从线上教学延伸到日常生活讨论。最后,充分发挥高校校园网弘扬主旋律的宣传阵地作用。开辟子网、专栏、专版、热线、通道,聚焦危机应对,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工作。

三、在应急管理中注重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培养

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均属卓越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应急状态下,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应急工作,在应对风险实践中提高实务能力,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研究和解决危机应对中的现实问题,以保障人才培养工作全方位稳定开展。

(一)应急状态下的实践能力培养

应急状态下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注重将学生实习实践与社会现实需求紧密结合。与普通民众相比,大学生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相关专业知识,有校园纪律养成的规则意识,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熟悉计算机操作、互联网平台的运用,有热情和精力。高校应支持倡导学生居家学习之余,力所能及地协助所在社区乡村开展应急管理工作。一方面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实际了解社会和体验社会治理,一方面以青年学子的实际行动为国分忧,服务人民。如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微信等方式在社区乡村宣传法律知识、危机防护知识、环境卫生知识、科普知识,撰文歌颂身边的先进事迹、批评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德的言行,揭露识别谣言。在确保安全防护的条件下,根据自愿原则也可适度参与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活动,如电话联络、传送通知、统计数据、分发物质帮助困难群众等等。为支援社区一线工作人员,传播正能量,和谐社会关系。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高校可将学生在危机应对中的表现记入学生评语,对于做出突出成绩的适时给予表彰。

(二)应急状态下的科研创新引导

应急状态下的科研创新引导,应注重帮助学生将科研、论文选题与应急现实问题紧密结合。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为例,倡导学生以疫情及抗击斗争中出现的问题为导向,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大学生创新课题”、“大学生科研课题”的设计论证,亦可积极参与老师的抗疫相关课题研究,在此过程中,培养问题意识和学术敏锐性,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重大疫情的发生发展、疫情应对、疫后恢复重建等事项对诸多学科提出了各类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这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了研究空间、现实材料,及富有价值的论文选题。学生们应立足国情、社情,“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通过分析、思考和设计,有针对性地就疫情响应中某些事项的处理、某类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疫情防控、有序管理、生活保障、舆论引导等方面的决策和措施贡献智力支持。

总之,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状态下,高等学校的卓越人才培养工作既不能停顿,也不能降低质量,为此,需要结合现实背景和条件,因时因地制宜地从改进“线上教学”、加强德育、提高实践能力、引导科研创新等各方面来建立和完善应急教学机制。

猜你喜欢
科研能力应急管理线上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徐州技师学院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新途径研究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科研能力途径研究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