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里绽放的花蕾

2020-12-07 06:01高德群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0年4期
关键词:香雪创作风格人物塑造

摘要:入选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的短篇小说《哦!香雪》是作家铁凝的早期代表作。解读这部作品,从中能够感受到铁凝早期作品的艺术特色:淳朴清丽的创作风格、深入人心的人物塑造和自然精巧的情节设置。

关键词:《哦!香雪》 创作风格 人物塑造 情节设置

入选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的短篇小说《哦!香雪》是作家铁凝的早期代表作,发表于1982年第9期的《青年文学》杂志上,并获得了1982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这部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铁凝早期作品中淳朴清丽的创作风格、细致入微的人物塑造和自然精巧的情节设置艺术。

一、 淳朴清丽的创作风格

读者总能从作品里看到作家的影子,或是生活经历,或是情感历程,或是脾气秉性,或是功名成就。作家即便很刻意地拉开自己与作品尤其是小说的距离,也很难做到将二者截然分开。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常采用的一种解读方式就是知人论世,即通过探求作家的生平经历去理解其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要体悟《哦!香雪》淳朴清丽的创作风格,需要了解铁凝早期的生活经历。

铁凝1957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艺术家庭,母亲是一名音乐教师,父亲是一名画家。浓厚的家庭艺术氛围给了她很好的艺术熏陶。这种熏陶转化为她对语言文字的特别的亲近感。18岁高中毕业时,第二炮兵文工团招她当文艺兵。在那个年代,这是很多女生都羡慕的职业,但她却放弃这一机会,自愿到河北博野县的农村去插队,做了一名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因为这个身份可以帮助她深入农村生活。在别的知识青年叫苦不迭的农村,她怀揣着美丽的作家梦,以兴奋昂扬的态度来对待新奇的农村生活。她细心体察、用心记录,在这里开启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之旅,先后写成《不受欢迎的礼物》《夜路》《丧事》等短篇小说并发表。这些小说的背景都是淳朴的田园生活。1979年,铁凝被调到《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在这里,她得以将几年的农村生活体验进行沉淀凝练,《哦!香雪》淳朴清丽的风格就是这种沉淀的结果。

在《哦!香雪》中,铁凝把人物活动的背景放在了偏远的山村,为这些充满青春朝气的农村女孩找到了内在情感的客观对应,并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描绘出来,营造出真实可感的活动空间。我们在铁凝细腻、质朴语言的引领下,会不由自主地随着文字进入台儿沟这个小山村,感受它的风土人情。

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褶皱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著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大山已经给人闭塞落后的感觉,“褶皱”一词更是极为形象传神地传达出这个山村的狭小、无足轻重,为主人公香雪的性格形成和内心情感变化做了很好的铺垫。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台儿沟人世世代代的生存状态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现代文明没有延伸到这里,它就像所有掩藏在大山里的其他物件一样,没有展现出其应有的价值。虽然保存了淳朴,但更多的是贫穷落后。这里的人们是勤劳的,更是寂寞的,他们对大山外的世界有渴望,然而没有出口,向往也只能是“向望”。对于绿皮火车的无情驶过,文中是这样描写的——

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它走得那样急忙,连车轮碾压钢轨时发出的声音好像都在说:不停不停,不停不停!

冷静的语调透露出火车对这个小山村的不屑和冷漠,让人心生冷意。作者试图通过作品告诉我们,生活在大山深处的人是怎样从封闭落后中通过火车这一现代文明的窗口看到光亮的。

二、 深入人心的人物塑造

人物形象通常是经典小说的标配。为了塑造人物,作家需要精心安排叙事角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叙事者就是作家本人,这有助于调动其全部感官向读者呈现小说中营造的各种情境。正如铁凝在《生活的馈赠——兼答青年文学爱好者诸友》一文中所说:“作家都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他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诉说自己的内心的,就像画家懂得运用自己的感觉一样。感觉不光是先天的,也包括了他对生活的独到的见解。”

铁凝在《哦!香雪》的主人公香雪身上寄托了自己对于贫困山村的理想。台儿沟这样封闭落后的小山村也有希望的种子。外界的条件固然重要,内部孕育的种子才是发展的根本,否则机会来到面前,也没有能力去抓住它。田澍兴在《〈哦,香雪〉的当代解读与教学价值的再探索》中写道:“香雪这一人物具有其特殊性,她的身上具有典型的中间色彩,因为她既是这个贫穷封闭的山村中的一员,同时又是村中唯一的初中生,有着接触外界——尽管那也只是一个很小的地方——的经历,并且在这种经历中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生存环境的不尽如人意。她的身上浓缩了那些最早感知到外界风云变幻,并且从自给自足的生活环境乃至价值体系之中跳出来希望改变自身的人的特性。”这样的人物是山村年轻人的典型代表,她身上具有山村少女的淳朴善良,也具有知识分子的好学上进,深受村里姑娘们的喜爱。也因此,当作者悄悄安排了一个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时,读者会被感动。香雪被火车带走,姑娘们没有各自回家,而是沿着铁轨一路来接香雪,她们甚至能准确判断出香雪不会在西山口过夜,会勇敢地踏着夜路回到台儿沟。这是出神入化的一笔,也是充满了人性之美的一笔,让人忍不住含着眼泪会心一笑,感叹铁凝的良苦用心。

由一个带动全体,这“一个”需要全体的支持,相信那些从农村里走出来的人都会在这里找到共鸣。这种高超的人物形象塑造技巧背后,是铁凝对农村生活的深入体验和细致体察,她熟悉这里的人、事、物、景,所以能把人物最真实、最有生命力的对话、动作、心理展现在作品里,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进而使香雪这一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经久不衰。

三、 自然精巧的情节设置

情节设置艺术对于小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情节,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事件的发展过程。作家在设置情节时,就是将一个事件接一个事件,再加上人物行动,并将其整合成具有美学和完整逻辑的连贯统一体。在此过程中,实现人物内部情感与外部事件的有效呼应。这种呼应越紧密,对读者的吸引力就越大。

《哦!香雪》的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为:绿皮火车开进了隐藏于大山褶皱里的台儿沟村,让充满青春活力的山村姑娘看到了现代文明的魅力,激发了她们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心。小说中的主人公香雪用40个鸡蛋换來了向往已久的泡沫塑料铅笔盒,并为此走了30里的山路。

这个故事在现代人看来也许并不新奇,但对于当时被禁锢已久的中国文坛却是充满了新意,像一股清流滋润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这样的故事在改革开放初期是极其真实的,很多偏远山区的居民正是因为通了火车才有了认识外面的世界进而摆脱贫穷落后的可能。香雪是一个十七岁的中学生,因为来自贫穷的台儿沟,在学校里默默忍受着同学的歧视。她在火车停留的短短的一分钟里,关注的事物与其他人不一样。先是那种连小城市都随处可见的皮书包,后来是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对皮书包她没有很执着,看过就算了,对铅笔盒她却产生了拥有的念头。第一次,她向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妇女打听,还没来得及收到答复,火车就开走了。

行文至此,读者的心也会和香雪一起期盼后面无数个一分钟的到来,因为很有可能她会在某个一分钟里再次看到自己心心念念的自动铅笔盒。这个铅笔盒意味着她的人格尊严的挽回和未来的发展。一向胆小寡言的香雪会不会为了得到这样的铅笔盒而大胆起来呢?作者果然没有辜负读者的这份期待。小说后面的情节安排有了飞跃性的进展。

美国作家艾丽斯·马蒂森在《写作课》一书中说:“好的作品中有生动形象的人物、起承转合的情节及鲜明独特的语言,所有这些融为一个优秀的整体。读者只要看了开头就停不下来,直至读到结尾才长舒一口气,还会时不时地回味。”在阅读《哦!香雪》这篇小说时,读者的确有读到好作品的感觉,让人停不下来,非要一口气读到结尾不可。

这里蕴含了作者情节设置的艺术功底。先在前面的情节里安排两个有梯度的事件,不疾不徐,次第而出:一个是绿皮车从台儿沟呼啸而过却没有停留,因为它根本没有在这里停留的理由,不仅台儿沟的乡亲感到失望,读者读到这里也不由得气馁了;接着一个“可是”引出了转机,第二件事接踵而来,列车时刻表上终于有了“台儿沟站”,这条钢筋铁骨的巨龙从此每天晚上七点会在这里停留一分钟。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分钟,也是令人欢欣鼓舞的。从此,台儿沟的姑娘们,在最美的青春年华里,有了向外界展示自己并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之前没有通火车的时候,山里人吃过晚饭后就直接钻了被窝,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姑娘们不管有多美丽,也只能和大山一起归于寂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是一种看不见光亮的死寂,让人无可奈何。她们的美丽无处展现,她们的聪明无人感知。而如今,火车停留的这一分钟让她们的青春有了展现的机会和舞台。于是,我们看到——

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

对于这一分钟,姑娘们有多看重啊!她们明明知道七点钟天已经黑了,打扮得再好看,也许都没人看不清楚。然而,这是一种欢愉心情的自然表露,是她们能够想到的向外界证明自己的最好方式。

作者善于在适当的时机里让事件跌宕起伏,使事件之间有机串联,构成有张力的情节。前面两个事件都是前奏,第三件事才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表达。如果在火车停留的一分钟里,仅仅是姑娘们扒着车窗往里看,借由火车里乘客的物品和穿戴来认识外面的世界,还不能使人物形象立体化。第三件事在此时发生了,姑娘们开始利用火车停留的一分钟和车上的乘客做买卖,用自家的鸡蛋、核桃等土特产来交换外面世界的物品。这就突破了“看”的层面,深入到“用”的层面。此时,香雪在一张堆满食品的桌子上,看到了渴望已久的自动铅笔盒。文中写道——

她放下篮子,心跳着,双手紧紧扒住窗框,认清了那真是一只铅笔盒,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它和她离得那样近,如果不是隔着玻璃,她一伸手就可以摸到。

香雪已经错过一次,这次她不想再错过,于是她的胆子在确认是铅笔盒的瞬间大了起来,她竟然上了火车,小心地朝车厢迈出了第一步。然而一分钟还是太短了,还没来得及完成交换,火车就开走了!气氛在这一瞬间紧张起来,读者的心也和她一起悬起来。

接下来,作者写到了香雪的害怕,也写到了月光下香雪对心爱铅笔盒的喜欢和沉醉,这种拥有心爱之物的幸福感竟然让她战胜了恐惧,对朝夕相处的大山、对月亮和核桃树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境迁情移,这一过程把香雪复杂微妙、跌宕起伏、忧喜交集的心情鲜活精微地表现了出来。

参考文献:

[1] 铁凝.生活的馈赠——兼答青年文学爱好者诸友[J].萌芽,1984(1).

[2] 铁凝.铁凝精选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5.

[3] 艾丽斯·马蒂森.写作课[M].王美芳,李杨,傅瑶,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

[4] 田澍兴.《哦,香雪》的当代解读与教学价值的再探索[J].语文天地,2016(6).

(高德群,江苏省启东市吕四中学语文教师,高级教师,南通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启东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猜你喜欢
香雪创作风格人物塑造
香雪形象探析
哦!香雪
紧贴人物读小说
中国学院派艺术歌曲创作的典范
《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手法与影响探析
渡边淳一作品的文学特色
回家之路
浅析中国油画的绘画特征
《大师与玛格利特》中空间变换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黄河故道梨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