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

2020-12-07 06:06霍芳芳金正勇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28期
关键词:误诊儿童

霍芳芳 金正勇

【摘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一种主要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该病大多呈自限性过程,但部分患者可出现多器官、系统的损害。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不典型;误诊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8..02

1 病例摘要

患儿,男,1岁,因“咳嗽2周,发热、排黄色水样便2天”为主诉入院,该患儿于入院前2周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为单声咳,伴痰,咳不出。入院前2天始发热,体温最高39.6℃,予退热处理后,热可退,易反复,约2次/日。同时出现排黄色水样便,量中等,有酸臭味,饮食欠佳,小便黄。

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可,轻度脱水貌,全身皮肤未见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心音有力,律齐,肠鸣音正常,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肿大,四肢活动自如,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CRP:39 mg/L;血常规:N:66.4%,L:21.1%,M:12.3%;血生化示:CK:126IU/L,CK-MB:103.75IU/L,AST:63.4U/L,AIL:92.3U/L;末梢血象示N:63%,L:22%,M:15%,异性淋巴细胞:22%,肝胆脾彩超:未见异常;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强。故该患儿诊断为:(1)急性支气管炎,(2)腹泻病,(3)心急损伤;(4)肝损伤。

患儿伴肝脏及心肌损伤,结合患儿末梢血像中异型淋巴细胞数:22%;故予患儿行EB病毒抗体检测,结果示;EB病毒抗体IgM阳性,补充临床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治疗上予抗细菌、病毒感染,营养心肌,保肝治疗后好转出院,嘱患儿1周后复查肝功、心肌酶。

2 讨 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 eosis,IM):是一种主要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EB病毒并不能直接对我们的器官组织产生损害,而是通过EB病毒感染诱发T细胞产生免疫应答,促进炎症介质释放过程,从而对组织、器官产生损害,而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表现。该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数据显示,5岁以下儿童EB病毒感染率高达90%以上[1],EB病毒主要通过人体唾沫传播,而人体是其唯一宿主[2],以秋末至初春高发。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3],但缺乏特异性,若仅表现为单一症状时很容易漏诊、误诊,如本病例从初发症状来看,就很难从临床表现、查体中作出诊断。此时只能从辅助检查中得到佐证,该患儿血生化检查示:心肌酶及转氨酶均升高,末梢血像中异型淋巴细胞数:22%,结合IM诊断标准[4]:1.IM的症状和体征: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2.外周血异性淋巴细胞>10%;3.血嗜异性凝集抗体滴度试验阳性;4.EB病毒抗体(CVA-IgM)阳性。符合第4条及前3条中的一条即可诊断。该患儿有发热,EB病毒抗体IgM阳性,末梢血像中异型淋巴细胞数:22%,故可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该病病因明确,治疗上:(1)予“更昔洛韦”“阿昔洛韦”抗病毒。(2)因儿童免疫力较弱,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可用抗生素治疗;(3)出现并发症时对症处理,必要时可予“丙种球蛋白”阻断疾病的发展。

EB病毒感染与多种疾病有关,有学者认为,在EBV 感染后, 患儿的机体会出现强烈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导致免疫功能异常,从而降低机体的抗病毒能力,促进IM 病情进展。在EB病毒感染期间, 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时会对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有协同作用,病原体多数是由呼吸道传播,所以呼吸道混合感染的情况发生的较多, 这可能和呼吸道感染容易混合感染有关[5],如同本病例患儿伴随明显呼吸道,消化道症状。在儿童期50%以上的原发感染表现为单核细胞增多[6]],有学者对混合感染的患儿进行实验室分析检查发现AIT与AST等肝功能指标明显升高[7],该患儿的肝功能检查亦有升高。

该病大多为自限性,预后多良好,但少数病例有出现慢性或复发性IM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肌炎、肝衰竭等多器官损害,甚至导致死亡,给患儿的生命带来严重威胁[8]。这就要求我们年轻的医生要足够熟悉本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如该病例混合其他病原体的患儿,不易诊断,要能够考虑到该病,并能予以正确的实验室检查,注意与症状重叠的疾病相鉴别从而作出正确诊断,对疾病进行及时的干预,减轻患儿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张 霞,付笑迎,蔡德丰,等.EB 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免疫功能分析[J].海南医学,2018,29(23):3270-3273.

[2] Cao P,Zhang M,Wang W,et al.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is superior for monitoring Epstein Barr viral load in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patients [J].Bmc Infectious Diseases,2017,17(1):323-326.

[3] 謝正德,儿童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征及诊断标准[J].实用儿科杂志.2007,22(22):1759-1760.

[4] 蒋 娟.于 洁.等.伴多脏器功能损害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1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12):919-922.

[5] 蔡 辉Vaivanijkul J,Boonsiri,Kreopun.Conjunctival tumor caused by Epstein -Barr virus -related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J].Orbit,2017,36(2):91-94.

[6] 郭 睿,李奇玉,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国临床使用医学,2019,10(2):78-80.

[7] Burke C,Herrarte Fornos Scarlet. Unexplained Dyspnea in a Young Adult with Epstein - Barr Virus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Pulmonary Involvement or Co -Infectio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J].J Clinical Medicine,2017,6(9):83-85.

[8] Pitetti R D,Laus S,Wadowsky R M.Clinical evaluation of a 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ssay for diagnosis of primary Epstein -Barr virus infection in children [J].The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 Journal,2003,22(8):736-739.

猜你喜欢
误诊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分析
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误诊的因素分析
留守儿童
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临床分析
六一儿童
关于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患者的CT磁共振表现以及漏误诊研究
老年人梅毒抗体阳性诊断梅毒易误诊原因浅析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