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淮剧的通俗文化基质

2020-12-07 10:55王耀宇
时代人物 2020年25期
关键词:淮剧基质

王耀宇

摘要: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淮剧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才逐渐形成了完善的淮剧表演体系,从无到有,从简陋到繁多,从区域性的戏曲品种发展成全国性质的戏剧文化,并在全球华人世界当中占据重要地位,有着庞大的影响力。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伴随着我国国民物质生活条件的好转以及人均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淮剧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也逐渐从“乡野偏僻之所”走入“寻常人家”,从“难登大雅之堂”的乡野文化转变成“下里巴人”的通俗文学,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民群众的自主选择,在当今时代,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通俗文化,才可以完成在社会层面影响力的进一步提高。但遗憾的是,在当今时代尚缺乏对于淮剧通俗文化基质的研究和探讨,不能够为淮剧地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在这篇文章当中,会进一步探索淮剧的通俗文化基质,深入解析淮剧发展壮大的秘密所在,从而使得广大群众对于淮剧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关键词:淮剧;通俗文化;基质

世界万物没有一个是刚出世就进入成熟阶段的,都是先由一个粗陋的“胚胎”慢慢发展成熟的,淮剧刚出现的时候也只是一种悄悄流传在江淮地区乡野偏僻之所的小戏剧种类,因为缺乏精良的戏剧服装,只能够用粗陋的衣服替代,并且在戏剧内容上也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甚至存在某些戏剧内容过于粗野的状况。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淮剧也在一代代戏剧工作者的努力下日渐完善,在岁月的力量下也逐渐沉淀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戏剧表演内容。概括地说,在近代对于淮剧的研究当中,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但是在这些研究成果当中主要是对于淮剧之所以产生的原因进行更加深入的剖析,更加注重于对淮剧历史走向的研究,而缺乏对于社会大众对于淮剧的看法,以及社会大众在淮剧发展过程当中所表现出的巨大力量。所以,为了进一步解析淮剧的本质,就离不开对于淮剧通俗文化基质的研究和探索,只有将对于淮剧的研究深入到人民群众,才能够真正了解淮剧的内核。

一、淮剧表演主体的大众化和平民化

长久以来,活跃在历史上的都是上层精英阶级的故事,即便是在戏曲、小说等文学作品当中也都是也王侯将相的故事为主导,而对于占据社会绝大部分的基层人员都地选择了忽视,导致虽然历史书籍浩如烟海,但却几乎没有一笔是用来描绘广大基层人员的,即便有,不是作为王侯将相的配角出现,就是几万几十万人的一笔带过。但是在淮剧的表演过程当中,却将表演主体投入到了广大人民群众上来,直接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更近,容易人民群众产生共鸣,为淮剧在人民群众中传播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1.淮剧表现人物的大众性

淮剧不同于主体文化形式,所表演的人物都是社会基层人员,可以是田地里辛苦耕耘的老漢,也可以是走南闯北的小商小贩,也可以是走街串巷的手工艺者,都是社会基层当中的人,这也是由于淮剧在发展之初立足于乡野之地,这就必然要求淮剧的表演人物要贴近于乡野需要。所以,淮剧的表现人物也越来越多地聚焦于社会基层人员,力求与表现出最真实的平民生活,实现了戏剧通俗化的演变,这就导致戏剧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当中可以更加自如地表现自我,而不必受到太多表演形式的束缚,从而为淮剧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使得淮剧具备通俗文化基质。

以实际的戏剧表演过程来说,戏剧扮演者在表演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的时候,通常都要以特定的动作或者是装饰来表现出人物的特殊性质,这就导致戏剧形式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也为戏剧表演者的表演戴上了一层又一层的枷锁。例如,戏剧表演中在扮演帝王的过程当中,就少不了相应动作以及配角的辅助,不但使得戏剧表演更加繁琐,也使得戏剧增添了过多的文化内涵,文化内涵是个好东西,戏剧当中有了文化内涵,才有了被广泛传播的价值,但凡事都讲究一个适可而止,不是好东西越来事物的整体也就越好,就好像平常人家做饭一样,饭菜当中有肉固然是好的,但不能够全部都是肉,没有葱姜蒜掰,不但发挥不出肉的美味,甚至会让人呕吐不已。戏剧也是这样,戏剧广泛流传的基础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一旦戏剧当中的文化内涵过多,就不可避免地曲高和寡,可以欣赏到戏剧内涵的人也会越来越少,导致戏剧丧失最基本的群众基础,从而使得戏剧慢慢丧失流传的基本条件,从而慢慢在历史长河当中消失,成为昙花一现的精彩。

但幸运的是,淮剧认清了自身发展壮大的基础,将表现人物聚焦在乡里乡间的“小人物”身上,保留住了淮剧的人民基础,为接下来淮剧的兴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就导致淮剧当中固然含有一定量的文化内涵,但是这种文化内涵是一种“通俗文化”的内涵,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普世价值,可以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并理解,并且淮剧当中没有过多的表演形式枷锁,不但戏剧表演工作者可以更加轻松地完成表演任务,表现出最真实的一面,人民群众也看得高兴,不用动太多的脑子去思考戏剧当中的暗喻,使得淮剧具备了更高层次的泛娱乐性质,也使得淮剧具备了更多的通俗性质,并在漫长的时光当中一直都是通俗文化的代表戏剧品种。

2.戏剧表演内容的通俗化

社会当中各个阶级的人们都有着不同的生活,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其在生活当中的行为习惯也就有着很大程度上的不同。例如,其他戏剧在表演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的时候,由于所表现的人物通常都是上层阶级的人物,即便是寒门子弟的读书人,也只是家族当中无人做官的地方豪强,并不是饥一顿饱一顿的穷苦人家,所以这些人物在出行的时候通常都要配角相伴,衬托其身份地位,同时也基本有轿子或者是马匹之类的代步工具。而在淮剧的表演过程当中,由于将人物都聚焦于社会底层人物,反而没有那么多形式上的束缚,不需要太多的配角和代步工具进行衬托,只有淮剧表演人员表现出平民生活当中最真实的一面就可以了。

二、观众人群的平民化

在戏剧发展的过程当中,固然戏剧表演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戏剧发展的方向,但是戏剧毕竟是一种带有服务性质的表演形式,观众的意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戏剧未来的发展方向。淮剧最初的起源便是在乡野偏僻之所,所服务的人群也主要是社会底层人群,为了进一步吸引社会底层人群的兴趣和注意力,淮剧表演工作者就不可避免地在淮剧当中添加了更多的通俗文化基质,以此来满足社会底层人员的胃口。

淮剧表现情感的质朴和真诚。由于淮剧是立足于人民群众的戏剧品种,所表现的内容也是以社会底层人员所思所想为基调,而社会底层人员所思所想都是最单纯最质朴的,这就导致淮剧所表现情感的质朴和真诚。同时,淮剧也更加注重观众所提出的意见,及时做出恰当的修改,使得淮剧所表现出的情感进一步向着更加质朴、更加真诚的方向迈进。

淮剧所表现出价值取向的纯真。淮剧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其中也具备有一定程度上的文化内涵,表演的过程也是文化和思想输出的过程,其中也必然掺杂着一定程度上的价值取向,对于事物有自身的看法,有着自身的一套道德逻辑体系。由于淮剧的立足点是人民群众,淮剧的价值取向也不可于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而在淮剧急剧发展的过程当中,正值我国新旧交替的关键时刻,全中国还在为国家的独立和统一而奋斗,没有太多的精力专注于人均教育程度的提高,导致人民群众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但是这并不代表人民群众无知或者是奸诈,受教育程度只能够评判一个人的知识储备程度的高低,而不代表一个人的道德高低,当时人民群众虽然由于条件所限受教育程度不高,但其道德修养还是足够的,体现出人民群众的质朴和存在,这也就决定了淮剧的价值取向。

在当今时代,淮剧是一种在全球华人世界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戏剧品种,但淮剧的诞生于发展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般一帆风顺,反而是充满磨难的苦难历史,但这更加说明了淮剧的难能可贵。在淮剧诞生之初,只是淮河沿岸地区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戏种,当时扮相简陋的淮剧工作者恐怕很难想象到淮剧后续的辉煌时刻,千家万户都在听取着淮剧的精妙之处。淮剧发展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史,这就不可避免地在淮剧当中添加了家国之思,增添了淮剧的精神底蕴。从本质上来讲,淮剧之所以能够展现出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在新中国迅速发展起来,其主要原因在于其通俗文化的性质,为淮剧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劉棠.叙事与思考的碰撞——传统淮剧与“都市新淮剧”的比较[J]大舞台,2019(02):57-58.

[2]张铨.海派淮剧的又一华美演绎[N].中国艺术报,2017-09-06(003).[3]姚骏.爱恨一腔情 随波东流去——淮剧《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舞台美术[J]演艺设备与科技,2017(01):66-68.

[4]吴康.戏曲文化的空间扩散及其文化区演变——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为例[J]地理研究,2019,28(05):1427-1438.[5]祁彦香. 苏北盐阜地区淮剧文化产业化发展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3.[6]张金贞. 淮剧在沪的发展历程及其空间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13.[7]丁和根. 淮剧的发生及其文化背景——淮剧文化考察之一[J]艺术百家,2017(02):38-43.

(作者身份证: 3210**197408160335)

猜你喜欢
淮剧基质
淮剧还好吧
蓝莓基质栽培技术体系中幼苗的选择
蓝莓基质栽培幼苗根系处理不当引发苗木死亡
浅谈推进淮剧进校园常态化
凤楼春·醉湖春
蚯蚓粪配比的泥炭基质特性及其栽培的小型西瓜幼苗生长状况
蔬菜育苗基质混配注意事项
我对上海淮剧的新期待
桂平市早稻不同育秧基质育秧对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