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绿洲城市的宜居满意度评价及改进策略

2020-12-07 05:58金笑杜宏茹肖凤玲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19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新疆满意度

金笑 杜宏茹 肖凤玲

摘要:从城市特色、城市交通出行、城市公共设施、城市公共服务、城市宜居环境和城市公共安全6个方面构建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开展问卷调查,选取南北疆典型市(县)做样本分析,使用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新疆城市宜居满意度状况。结果表明,居民对城市宜居性的总体满意度一般,其中城市宜居环境和城市公共安全的居民满意度较高,而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管理的居民满意度相對较低,城市交通出行的满意度最低。最后提出提高城市宜居性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城市宜居性;以人为本;满意度;新疆

中图分类号:X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0)19-0216-06

Abstract: This study constructs the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rom six aspects of urban characteristics, urban transportation, urban public facilities, urban public services, urban livable environment and urban public security, carries out questionnaire survey, selects typical cities(counties) 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Xinjiang for sample analysis, and uses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livable satisfaction of cities in Xinjia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of residents to urban livability was general, in which the residents satisfaction with urban livable environment and urban public security were higher, while that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and urban public management were relatively low, and that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was the lowest. Finally,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livability of the city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urban livability; people-oriented; satisfaction; Xingjiang

宜居城市是对城市适宜居住程度的综合评价,宜居城市具有良好的居住与空间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居住地[1]。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第二届人类居住地大会提出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并得到国际共识,成为21世纪新的城市观[2,3]。国内关于宜居城市的研究主要来源于吴良墉[4]关于人居环境的研究,人居环境的理论和方法是宜居城市研究的重要基础。国内学者早期研究主要采用“生活质量”的概念,进入21世纪以来,对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与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研究均有涉及。相比而言,生活满意度更加理性,更适用于衡量主观生活质量[5,6]。

国内学者对宜居城市的满意度评价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彭念一等[7]对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行综合探讨,研究得出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16个指标类排名不容乐观;王培刚[8]利用全国8个省会城市的调查数据,进行不同群体居民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的代际差异研究,得出城市居民总的幸福指数略高于0,为基本满意;陈世平等[9]采用问卷方法对天津市227名居民在各项满意度上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社会环境对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有重要影响。田晓等[10]以郑州市居民为研究对象,探索了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满意度,结果表明居民的需求由传统的社会物质需求逐渐向城市归属感需求转变,居民的整体满意度偏低,特别是归属感满意度偏低,而这受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的影响。从研究区域看,目前对城市宜居满意度的研究多以中东部地区为主,而对西部地区尤其是干旱区绿洲城市的研究相对较少[11]。

在中国干旱区中,新疆有其特殊性和重要性,是中国西北对外开放的边境前沿地区,也是中国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同时新疆的社会和谐与稳定关乎国家战略。新疆的绿洲面积约占总面积的8%,而在这有限的绿洲上却聚集了新疆90%的耕地和人口。截至2018年底,新疆城镇化率已达49%,由于干旱区绿洲的生态本底条件比中国中东部地区更弱且资源有限,城市发展存在许多限制因素,因此建设宜居绿洲城市对新疆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个典型市(县)进行问卷调查,借助因子分析法构建较为全面的宜居城市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分析新疆的城市居民总体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促进干旱区绿洲宜居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干旱区绿洲宜居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研究区概况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温宿县、奎屯市、呼图壁县4个典型市(县)为研究区。阿克苏市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塔里木河上游,气候宜人,水资源丰富。经过多年发展建设,阿克苏市从土壤沙化、风沙侵扰逐渐演变成内外邻水环绕,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提升。温宿县隶属阿克苏地区,与阿克苏市毗邻,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2018年,温宿县和阿克苏市联合打造宜居宜业公园城市。奎屯市是中国西北部一座新兴的工商业城市,位于天山北麓,为大陆性干旱气候。近年来,奎屯市大力打造富有特色的宜居城市,经过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城市基础设施优化建设和惠民工程建设等工作的推进,奎屯市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呼图壁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呼图壁县从一个规模小、城市建设不规范的县城,到现在提出的“三水润城”,城市建设的思路已经初具规模。

1.2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9年8月新疆地区2市2县的问卷调查,根据回收整理后的550份有效问卷,分析干旱区绿洲城市宜居性居民满意度。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50份,有效率为91.7%。男女占比分别为41.8%和58.2%。居民年龄在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以上的占比分别为58.3%、24.3%、8.3%、4.8%、4.3%,年龄在20~29岁的居民占大多数。在选取调查样本时,通过前期预调研发现,年龄较小的居民对城市宜居问题关注度较低,无法做出准确合理的判断,因此本研究的问卷调查中排除了20岁以下的居民。

2 研究方法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研究区的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反映城市宜居性的总体水平。通过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研究区居民的满意度以及其对各项指标的评价。因子分析法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即主成分),其中每个主成分都能够反映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且所含信息互不重复。这种方法在引进多方面变量的同时将复杂的因素归结为几个主成分,使问题简单化,同时得到的结果是更加科学有效的数据信息。由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ωι]([ωι=θi/θi])以及各指标的得分系数构建综合得分评价模型,具体模型如下:

式中,Y为宜居城市综合得分,X′为每个因子分量,ωi为第i个主成分的得分权重,σ为第i个主成分的得分。

此方法是在构建干旱区绿洲城市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选取的指标做线性变化降维,筛选出城市宜居满意度相关度较高的部分因子,用较少的指标代替原有的指标体系。采用每个指标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进行分数计算,此方法使权重的分配更加合理[11]。

3 指标体系的构建

城市宜居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内部各项指标的选取在主观评价研究中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的指标体系遵循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4项原则,结合城市的自身特点,突出指标的区域属性,充分反映城市居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城市宜居性的真实感受[12]。宜居城市的建设应以人为本,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便捷的交通出行、健全的公共设施、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以及良好的公共安全环境,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13]。根据以上原则,本研究结合城市宜居性的相关理论和评价方法,构建了新疆城市宜居性居民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表1)。

4 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研究区的实地问卷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宜居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得到新疆城市居民对城市宜居性满意度的主观评价,从而反映新疆宜居城市建设的综合水平。因子分析能在许多变量中找出隐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将相同本质的变量归入一个因子,以减少变量的数量,还可假设检验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变量进行分类。

在本研究的调查问卷选项设计中,各项指标均按照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4个等级,分值分别为100、75、50、25分。

在进行因子分析归类前,需要先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KMO检验用于检查变量间的相关性和偏相关性,取值在0~1。KMO统计量越接近于1,表明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偏相关性越弱,因子分析的效果越好。在实际分析中,KMO统计量大于0.700效果比较好;当KMO统计量小于0.500时,不适合用因子分析法,应考虑重新设计变量结构或者采用其他统计分析方法。若Bartlett球形检验判断相关阵是单位阵,则各变量采用独立因子分析法无效。SPSS检验结果显示P<0.05时,说明符合标准,数据呈球形分布,各变量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独立。

经检验得到,本研究的KMO为0.869。由表2可见,各变量间的相关程度无很大差异,Bartlett球形检验近似卡方为2 492.524,P为0.00,小于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形检验的0假设,各变量的指标间取值是有关系的,所以调查样本结果适合作因子分析。

对调查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得到因子提取的结果见表3。由表3可见,前5个因子的初始特征值中因子总贡獻率均大于1.000,并且经过了最大方差法旋转后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9.153%、9.049%、7.196%、5.585%、5.500%。第6个因子的初始特征值中因子总贡献率为0.974,小于1.000,表示该因子的解释力度较低。由于因子的初始特征值中总贡献率大于1.000时才能被引用,而第6个因子初始特征值中总贡献率小于1.000,说明使用该因子不如直接引入原变量,因此只提取前5个初始特征值中总贡献率大于1.000的因子作为主因子。

通过因子分析结果得出的因子载荷矩阵对指标进行因子归类,每个因子所提取的重要指标各不相同,但是涉及到样本的绝大部分信息,根据表4将因子进行归类并命名。选择因子贡献率大于0.500的指标,5个主因子的命名及选取指标如下:F1命名为城市宜居环境,指标包括城市公交乘坐、城市冬季供暖、城市公厕、教学质量、公立医院服务、社保服务、城市绿化、城市公园、城市空气质量和城市环境卫生,反映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感受;F2命名为城市公共安全,指标包括抗震防灾演习、消防器材和应急避难场所,反映居民对城市抗震防灾和应急场所建设的满意度;F3命名为城市交通出行,指标包括交通出行便捷度和交通拥堵,反映居民对日常出行的满意程度;F4命名为城市基础设施,指标包括城市停车位及居住区设施服务,反映居民对生活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满意程度;F5命名为城市公共管理,指标包括特色街区或标志性建筑和城市市容市貌,反映居民对城市市容及城市特色的满意度。

为分析研究区居民对城市宜居性的总体满意程度,对各因子进行赋权计算,使用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在总体因子方差贡献率中的权重为各因子客观赋权,并得出新疆城市宜居性居民满意度因子加权得分(表5)。

各主因子得分中,5个主因子的加权得分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城市宜居环境居民满意度最高,包括城市绿化和城市环境卫生等;城市公共安全的居民满意度也相对较高,包括抗震防灾演习、消防器材等。城市公共管理和基础设施的居民满意度相对较低,城市交通出行的居民满意度最低。

根据指标体系加权得分,参考国内外宜居城市综合得分的等级划分,将城市宜居性居民满意度标准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大于90分表示宜居性居民满意度很高,70~89分表明宜居性居民满意度较高,50~69分表示宜居性居民满意度一般,30~49分表明宜居性居民满意度很差。综上所述,4个调查城市整体宜居性居民满意度综合得分为54.278,表明居民对城市宜居性满意度认知中等。

各单项指标中,满意度得分总体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城市环境卫生、城市空气质量、城市公园、城市绿化、城市冬季供暖、公立医院服务等得分较高,而城市市容市貌、公交车乘坐、城市停车位得分较低,外出交通用时得分最低。

5 新疆宜居城市建设与优化措施

基于新疆宜居城市满意度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抓住干早区绿洲城市的特点,参考国内外宜居城市建设的经验,正确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远,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甄选出符合新疆宜居城市发展的人居环境模式。因此,为提升宜居性,本研究提出以下具体的措施。

5.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提高市政设施的覆盖率,对市政管网进行查漏补缺和改造更新[14]。完善居住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城区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老城区要着重检修更换坏损设施。加大城市管理力度,使用私人投资、企業政府合资等方法多方筹集经费,实现城市基础设施服务的需求保障,以保证新疆各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

5.2 改善城市公共交通

通过建设立体停车库、推行差异化停车收费及停车位私转公等方法减小停车压力;合理设置新的公交站点,提高居民换乘便捷性以吸引居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对现有的公交站点及线路进行调查和意见征集,对设置不合理的站点进行调整。

5.3 做好生态坏境保护

因地制宜地进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协同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严格监督审查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11]。加强对土地、水源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制定和完善绿色城区发展计划,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环境优美。在防治污染的同时,加强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如城市污水、工业废水整治、油烟扬尘治理、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处理等。提高公园和公共绿地的绿化水平,提升城市的生态宜居性。

参考文献:

[1] 孟 斌,尹卫红,张景秋,等.北京宜居城市满意度空间特征[J].地理研究,2009,28(5):1318-1326.

[2] 李春佳. 建设沈阳宜居城市的断想[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大连:大连出版社,2008.924-928.

[3] 赵 勇.国内“宜居城市”概念研究综述[J].城市问题,2007(10):76-79.

[4] 吴良镛.关于人居环境科学[J].城市发展研究,1996(1):1-5.

[5] 黎宏宝,徐国泉.苏州市生态宜居度调查评价与提升对策——基于居民满意度视角[J].生态经济,2016,32(12):159-162.

[6] 党云晓,余建辉,张文忠,等.基于主观感受的宜居北京评价变化研究[J].人文地理,2015,30(4):59-65.

[7] 彭念一,李 丽.我国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与综合评价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1-25.

[8] 王培刚.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满意度影响因素的代际差异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8(3):37-40.

[9] 陈世平,乐国安.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1(6):664-666,765.

[10] 田 晓,张红娜.我国宜居城市的居民满意度状况及改进策略——以郑州市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7(4):115-119.

[11] 谢 玲,李孝坤,张红侠,等.干旱区绿洲城市的宜居性评价——以奎屯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5):526-531.

[12] 张文忠.宜居城市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07(3):30-34.

[13] 董晓峰,杨保军.宜居城市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8(3):323-326.

[14] 邓海骏. 建设高品质宜居城市探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1.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新疆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