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妮 何蓉
摘要:通过综合分析恩施州中医药产业发展基础,系统归纳制约该地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利于该地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路径与对策,以期进一步丰富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研究的内容和视野。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中医药;产业发展;恩施州
中图分类号:F426.72;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0)19-0031-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in Enshi prefectu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hat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in this region wer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and the path and countermeasures that were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in this region were put forward, so as to further enrich the content and vision of practical research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ethnic areas.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Enshi prefecture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了重大的战略机遇。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北省中药材主产区和全国重要的商品药材基地,素有“华中药库”的美誉,具备将“华中药库”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条件。基于当前中医药及相关产业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发挥的重要作用,可以结合地区资源禀赋,通过系统评价恩施州中医药资源及产业的潜在价值,探索有利于推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生态化之路。
1 产业发展基础
作为湖北省中药材主产区和全国重要的商品药材基地,恩施州充分认识到中医药产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近年来恩施州州委、州政府逐步将“华中药库”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了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1.1 原生药用资源丰富
恩施州位于巫山、武陵山与大娄山聚集之地,是云贵高原植物区系向东过渡和亚热带植物区系向北过渡的交汇地。境内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其中名贵天然药物较多,药材资源种类分别占全省约76%和全国约20%,素有“华中药库”的美誉。现已查明的药用植物资源有186科854属2 258种、动物类药材86种、矿物类药材22种。此外,全州还拥有一批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道地药材品牌,如鸡爪黄连、恩施板党、紫油厚朴、巴东玄参、巴东独活、五鹤续断、皱皮木瓜、湖北贝母、石窑当归、鸡腿白术等,还有江边一碗水、七叶一枝花、头顶一颗珠、文王一枝笔、金钱白花蛇、竹节人参等名贵珍稀药材也极具开发价值。目前,鸡爪黄连、利川山药、鸡腿白术、紫油厚朴、恩施板党、巴东玄参、巴东独活7个品种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可见,恩施州拥有发展中医药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
1.2 原料种植规模具备
恩施州发挥中药材产地适宜、品质优良等資源比较优势,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建设了紫油厚朴“百里长廊”、48个中药材“千亩村”、12个中药材“万亩乡镇”,打造了黄连、白术、玄参、党参、山药、百合、厚朴等中药材板块经济带,建成了华中地区规模最大、优质药材种质资源最多的高山药用植物园。全州中药材留存面积常年稳定在8.7万hm2左右,其中木本药材5.7万hm2左右,草本药材3万hm2左右。全州中药材人工种植品种60余种,加上野生药材资源,中药材常年收购品种近300种,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药材基地。
1.3 制药生产体系成形
截至2019年6月,恩施州现有各类药业企业80家、药材专业合作社368家。药业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1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通过国家GMP认证的制药企业6家、药品生产批准文号89个。6家通过国家GMP认证的制药企业中,又有中成药企业2家、中药饮片企业3家、原料药和化学药企业1家。全州基本形成了药材种植、医药化工、中成药制剂、饮片加工、医药保健、药业营销一条龙的生产体系。
1.4 产业创新氛围初显
为提高中医药产业现代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恩施州在中医药产业标准化生产、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2017年,中青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组建了恩施州中医药产业发展基金,建设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和流通市场平台,其中建成的巴东玄参、利川黄连、恩施黄连基地已获得国家GAP基地认证。全州制订的20个道地药材种植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规范,被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为省级地方实施标准。地处恩施市新塘乡的华中药用植物园,作为集科研、生产、教学、科普于一体的中医药产业科技孵化基地,近年来与韩国首尔大学、台湾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等20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在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保存、药用植物育种与栽培、天然产物提取与开发等多个研究领域展现出较强的实力[1]。
1.5 文化养生产业兴起
恩施州中医药文化丰富而厚重,境内拥有“药祖”神农氏在搭架采药后顺溪而下获名的神农溪,也留存着诸如《玲珑医鉴》《医学粹精》《杂证灵方》《女科提要》等散落民间的重要的土家医学著作。随着国家及各级政府的重视,目前以中医药文化为依托的养生产业正在恩施州兴起。全州现建成78家国医堂、7家名医堂、7家养生堂、34家知名中医工作室。在养生旅游产业方面,境内作为“清江画廊”精品旅游线路重要节点的华中药用植物园,显示出愈发重要的作用。
2 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近年来,尽管恩施州中医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但是就整个产业而言,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作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恩施州经济发展落后,客观分析当前制约当地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政府部门有的放矢,找准相应的发展策略。
2.1 重视程度较低,扶持力度不够
目前,全州对中药材种植户并没有特殊的扶持政策,而相邻的贵州、重庆等省市除国家政策落实较好外,还对中药材种植大户实行每公顷约13~40元的种植补贴,这些政策差异直接挫伤了州内部分中药材种植户的积极性。为推进当地发展,部分基层干部也选择向种植户宣传政策优惠更多的经济作物,而放弃了对中药材产业的推广。此外,大部分县市药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非独立法人单位,与当地县林业局、农业局或外援办合署办公,均未专门设立编制和专业技术人员,药业产业化建设及统筹管理工作缺失。
2.2 药企规模较小,缺乏龙头企业
恩施州中医药产业发展迅速,但在整体结构上仍然存在专业化程度不高、结构不尽合理等诸多问题。目前,全州产值过亿元的药业企业仅利川市的湖北香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恩施市的湖北圣峰药业有限公司2家运行较好。湖北香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国家批文29个,但新品种较少,产品结构不优,利润空间小,产能无法配套,不能满足全州中药材就地加工转化的需要,州内中药材转化增值利用率不到10%。由于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精深加工不够,大部分中药材以原药材出售为主,导致大基地没有大收益,大产业难有大发展。
2.3 销售平台落后,行业带动力弱
受制于中药材生产粗放、产品深加工不足、现代化程度不高等因素影响,恩施州中药材产品销售手段滞后,销售范围也受到极大限制。恩施州仅在2005年和2006年举办过2届“中国恩施药交会”,之后便很少有以中药材为主题建立的市场交易平台。目前全国有17个大型药材市场,而湖北省惟一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在黄冈市蕲春县,恩施州尚无大型的综合性中药材交易市场。道地中药材主要通过安徽亳州、河北安国等地市场销售,长期面临着有药无市的困境,导致中药材流通不畅,市场信息反馈慢,应对措施迟缓,交易成本增加。
2.4 规模化种植少,科技投入不足
恩施州中药材主要来源于家庭种植。由于缺乏科研资金支持,加上收购商之间在收购时对药材数量与品质三缄其口,使得农民在药材种植选用、种植方式选择方面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此外,靠传统的种植经验容易出现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的现象,使得中药材品质难以达到标准化、稳定化及绿色无污染的要求,最终影响到产业的科学化、持续化发展。
2.5 专业人才缺乏,传承遭遇瓶颈
在中药材种植与服务方面,县市一级的药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人员少、专业不对口,原乡镇农技部门技术人员在综合配套改革后大多从事第二职业,缺少从事中药材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指导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中药材生产加工方面,州内绝大部分药业企业产品没有自主知识产权,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严重制约了药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在中医药技术传承方面,人才青黄不接,中医类执业医师仅占执业医师总数的16%,医学院校毕业的中医专业人员不愿到基层从事中医药工作,中医传承和基层人才短缺的问题十分突出。
3 产业发展路径与对策
要促进恩施州中医药产业的整体可持续发展,需要在政策体系支撑、产业集群重组、原料规范化建设、综合服务扩展及人才队伍供给等各个环节,充分实现相互之间的内在协调配合,才能形成合力,促进产业功能最大化,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3.1 构建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
构建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是恩施州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3.1.1 健全产业发展领导机制 各级党委、政府要重新认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作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产业,中医药资源是恩施州的特色和优势所在。要将发展中医药产业作为解决高山和偏远地区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并将发展中医药产业与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可持续性动力。健全适应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组织领导机构,理顺州及县市药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机构设置,充实工作队伍,明确目标任务,加大督办考核力度,切实发挥各级组织领导机构的作用。
3.1.2 完善产业项目支持机制 地方政府应注重对中医药深加工、贸易流通等新兴产业项目的审批与管理。国土资源、食药监管等部门对中医药产业化项目的申报、供地以及新药、保健食品的研发、审批和备案提供技术与政策支持,开辟绿色通道。将中药材种植良种良法推广应用纳入乡镇公益服务项目,加大对重点药业企业、药材基地、药业品牌和华中药用植物园建设的扶持力度,努力培育壮大药业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政策性投入,推进科研创新、基地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将中药材标准化初加工及仓储设施设备纳入农机补贴,对农业仓储设施项目给予支持。加工企业除享受工业经济发展“二十五条”外,还可允许享受州高新区投资政策,如获得改良型新药、國外上市但国内尚未上市的药品和生物制品、一类或二类之外生产批件、三类医疗器械证书,在州内生产结算且年营业收入超过5 000万元的,给予企业200万元奖励;大型医药企业转入州内生产结算的药品批准文号,每个文号年营业收入超过5 000万元的,给予企业每个文号200万元补贴。
3.1.3 优化产业融资激励机制 优化产业融资渠道,允许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药农大户利用基地担保贷款、延长贷款还款期限,对中医药产业优势项目实行贷款贴息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加大产业发展激励力度,州内企业通过国家仿制药品一致性评价、获得前3名的,给予企业每个药品100万元奖励;州内企业制剂药品获准欧盟、美国等国际组织和国家上市的,给予企业每个药品200万元奖励;新获国家创新药、生物制品一类或二类生产批件、保健食品生产批件以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批件,在州内生产结算且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给予企业500万元奖励。
3.1.4 建立行业规范与监管机制 建立中药材行业生产加工标准,为中医药市场营造良好秩序,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發展的基本条件。食药监管部门应及时为相关企业提供诸如中药材安全标准、质量检测、品质认证、专利产权保护和质量监控等政策咨询与技术指导服务,确保中医药质量安全和市场健康运行。同时,州政府应组织力量加快研究和制订有关的中药材产品生产加工、质量标准和中药材GAP基地建设规范,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中医药产品现代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生产出高质量的中医药产品,抢占市场先机[2]。
3.2 加快重组中医药产业集群
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推进,为实现中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需要不断增强中医药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各类机构的集聚效应,构建创新型中医药产业集群。
3.2.1 整合区域优势产业资源 对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在思路上有所突破。积极探索生态药业与旅游观光、科普教育、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等有机结合的新模式,增强产业链整体效应。深挖药、茶、古、道等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元素,打造集休闲娱乐、观光度假、健康体验、文化传承、养老服务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文化旅游区,推动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中医药健康旅游重点区域、重大项目、重点线路、智慧旅游建设等统筹考虑和安排,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线路的开发建设。一方面,可与恩施州当地民俗及节日活动结合,如自治州州庆、女儿会、月半节、端午节等,让中药饮片企业中的老药工登台,展示铡刀切制、片刀切制等中药材炮制的精湛技艺,彰显中医药的独特魅力,也进一步扩大人文旅游资源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与地方特产相结合,如恩施市的茶叶、合渣,利川市的黄连、柴胡、柏杨豆干、根粑凉粉、葛粉、莼菜,建始县的桃片糕、葡萄,巴东县的高粱酒,宣恩县的苞谷粑粑,咸丰县的红衣花生、生漆,来凤县的姜、松花皮蛋,鹤峰县的箬叶、椪柑、魔芋等,在产品的生产和包装环节,充分挖掘养生价值[3]。此外,还可与恩施州的其他旅游类型有机结合、联合开发,如将华中药用植物园与生态旅游、温泉旅游、民俗旅游、红色旅游等相结合,不仅可以为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扩宽客源,还能促进多种旅游形式共同发展,实现旅游产业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3.2.2 开拓市场交流合作平台 恩施州中医药产业市场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急需加大平台建设,推动中医药发展“走出去”。要促进中医药流通,推进中医药物流中心和中药材城的建设,搭建中药材标准化仓储平台,创建中药材期货交易市场。一方面,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基于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发挥的重要作用,加大对中医药的投资未来可期。目前,积极营造中医药招商环境,将有利于恩施州在短期内快速抓住招商机会。同时,中药材种植具有地域性,对气候、土壤等都有一定要求,自然资源的稀缺刚好成就了恩施州独特的招商优势。要形成专班主动出击,与国内各大制药企业对接,围绕生物制药、中间体提取、功能保健品生产,开展重点领域招商活动,争取龙头制药企业落户。明确政府在中医药不同发展时期扮演的角色,由恩施州国资委牵头组建中药投资开发公司,孵化一批中小企业,形成一定的产业配套规模[4]。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和对外推介工作,树立中医药产业形象,实现中医药科普宣传的规范化,从而加大民众对健康保健的需求,为拓展中医药产业市场创造有利条件。此外,适时组建全州药业产业协会,壮大全州中药材合作社的联合力量,实现抱团发展,充分发挥协会在行业规范、联结市场、以商招商、融资服务、产学研结合等方面的职能作用。
3.2.3 完善营销宣传推广服务 完善中医药科技服务体系,主抓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的研发,着力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速形成创新研发高地、成果孵化高地。一方面,加强品牌培育,通过对传统产品的技术改造和创新产品的推广宣传,培育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知名度,打造知名品牌。另一方面,提高中医药产品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并从包装、规格、剂型等方面跟进市场需求,同时提供免费送货、信贷、质量保证、售后服务、咨询等一系列附加服务,从而拓宽产品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市场占有率。此外,制定政府采购中医药科技成果的政策,通过政策安排,引导中医药企业和个人研发更多的中医药新产品。
3.3 推进中医药原料规范化建设
中医药原材料供应能力和可持续性是中医药产业得以发展的前提,也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保障。
3.3.1 提高中药材育种品质 中药材的品质和药性取决于中药材种子的好坏,并最终影响中医药产品质量。一方面,整合科技资源,发挥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科研优势,建立产学研科技孵化平台,加强应用开发和研究,提供科技支撑。加大科技专项资金对生物医药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产业化开发、中药材品种选育培育、良繁基地建设、制订种植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等方面的重点支持。另一方面,要提高规范化种植中药材的财政补贴,引导农民加入中药材生产合作社、种植合作小组,以科学种植技术为指导,提高中药材种植的规范化程度。此外,鼓励中医药生产企业与农民合作,通过宣传发动和典型示范,转变广大农民的种植观念,鼓励农民选择优良品种。建立企业自身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通过“企业+农民”的订单合作模式,引领和带动中医药原材料数量、质量的提升。
3.3.2 规范产业基地建设 突出资源特色、选准品种、合理布局,建成中医药生产“第一车间”和产业扶贫增收基地。一方面,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药农大户等新型市场主体,带动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在巩固提升现有中药材生产专业乡镇、专业村的基础上,布局建设40个中药材生产重点乡镇、200个中药材生产重点村,力争全州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达到6.67万hm2。在产区建设一批中药材规范化加工基地和标准化仓储设施,创建一批道地的中药材公用品牌。另一方面,以自然保护区为重点,加强药用植物野生资源保护,建立珍稀濒危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建设华中药用植物园国家级种质资源保育基地,实现可持续开发。如利川市重点建设黄连、山药、大黄、苍术、瓜蒌、金银花6个板块基地,咸丰县突出小村、活龙2个白术“万亩乡”建设,巴东县、建始县重点发展玄参、独活、贝母产业,恩施市重点建设板党、白术、黄连、粉葛基地,宣恩县重点建设百合产业,来凤县重点发展藤茶产业,恩施市、宣恩县、鹤峰县、建始县继续推进紫油厚朴“百里长廊”建设。此外,提高和完善符合中医药产品生产需要的中医药催化剂、塑化剂等配套制剂、辅料的质量和环保健康标准,改进中医药产品辅料的生产环节和生产流程,确保辅料数量和质量的提升。
3.4 扩展物流信息综合服务能力
建设完善的物流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能迅速扩大中医药产业贸易流通的范围和能力,加大整个中医药产业系统的开放程度,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3.4.1 提高中医药产业物流水平 物流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一方面,要改善中药材基地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条件,促使物流体系跨省、跨地区协作机制的形成,便于州内中医药产品更方便地进入国内重要交易市场。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州内中医药物流体系,支持制药企业建设中药材物流中心项目如湖北圣峰药业有限公司建设的中药材物流中心港项目,同时吸引现代化物流企业加入到中医药产业体系中,通过完善物流体系来降低物流成本。
3.4.2 打造中医药信息服务平台 建设信息服务平台能够提升中医药产业系统的开放程度。一方面,依托恩施发布、云上恩施等微网络平台,建立中医药专业信息栏目,及时收集和更新有关中医药种植加工、市场需求预测等方面的信息,为中医药企业等生产经营单位提供更便捷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中医药产业管理部门及龙头企业也应健全自身网络体系,积极利用信息平台对外展示自身形象、产品和技术。通过网络及时向社会和公众宣传中医药的特色优势、疗效及产业监督管理状况等,从而为中医药产业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此外,加快推进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和流通追溯电子信息体系的建设,鼓励中医药企业在国内大型药市开设窗口,加强市场信息交流,拓宽市场贸易渠道。
3.5 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供给
丰富的中医药人力资源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基本保障。要在人才培育投入、人才结构调整以及人才资本积累等方面,给予政策保障和优先支持,以期形成中医药产业人才支撑的良性循环机制[5]。
3.5.1 加大人才培训力度 卫生健康部门要继续贯彻落实《恩施州基层中医培训计划(2016—2020年)》,支持州内高校加强生物医药专业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利用国家培训项目,开展中药材种植、加工技术培训,每年培训1 000人次。充分利用湖北民族学院的中医学、中药学等专业资源,为全州中医药机构输送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5.2 拓宽人才培养范围 州内高校要突出培养中医药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增加中医药服务贸易等新兴领域人才的培养。针对企业引进的“两院”院士、研发机构首席技术专家、知名企业高管人才、硕博人才等,给予政策补贴。设立州级中医传承人补助和中药炮制科研奖励资金,分别给予老药工每人每月800元、学徒工每人每月500元的补贴,鼓励他们举办传习班、培训班,将中药材炮制技艺发扬光大。
3.5.3 创新用人留人机制 人社部门在制定用人政策时,要允许在职在编科技人员承担企业科研项目、开展有偿服务或技术入股,确保人才在政策支持、便利条件、创新平台、作用发挥等方面得到有效保障。
4 小结
当前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是民之所需、政之所向。恩施州作為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中的生态安全区域,需以生态立州为本,重视和挖掘中医药深厚的资源优势。通过立足州域实际,在强化组织领导的基础上,发挥资源禀赋、做强本土企业、完善中医药产业链布局,进一步打响“华中药库”的品牌。
参考文献:
[1] 张绍能. 楚雄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4,15(2):108-111.
[2] 王海燕. 中国西部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14。
[3] 宋惠安. 野生葛粉的加工[J]. 农家顾问,2011(12):41.
[4] 刘 磊. 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J]. 农业知识,2012(5):47-48.
[5] 刘永东. 贝科能公司的经营策略分析[D]. 北京:清华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