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路走来,太多的人与你擦肩而过,太多的事让你深陷其中。要与人和谐相处,要在事中顺利成长,要学会走进自己的内心,学会跟自己沟通,才能在受伤后快速痊愈,以较好的姿态面对未来。
要求:自由写作,自拟题目,表现自我沟通及思想成长即可,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从文题可知,此次习作总体要求是:面对真我,书写真心,应该是记叙文范畴,第一人称,写人或叙事不受限制。只是,要显示“自我沟通”就離不开心理描写,体现“思想成长”得有一个过程,所以本次写作可以归结为:在一个较长的过程中展示自己思想的变化。还要注意一点,“思想成长”不是“思想变化,因而选材时应该向积极阳光的一面靠拢。
回望自己,在遇人或做事中,可以看到或明晰或朦胧的成长过程。
从幼稚到成熟,从肤浅到深刻,从固执到变通,从狭隘到无私,从唯我独尊到顾及他人,从单纯到复杂,从非黑即白到适应缤纷,从率性张扬到约束自我……原本认识有偏差,适时或艰难地进行自我调整,是成长;学会剥离表象,洞察本质,感悟人生,是成长;走出小我,走向社会,感受到了家国情怀,也是成长……
真诚地面对自我,只有选取独属自己的经历,才能展示丰富的内心活动及思想上的波澜变化。
病文展示
心安处,是吾乡
大人们从心理到言语都固执地认为:孩子就是孩子,离开居住多年的地方到繁华都市,好奇欣喜还来不及,怎么可能会有“思乡”这种矫情的东西?唉,大人就是大人,自以为是,以为孩子就是一张可以任由自己拎来拎去随处摆放的照片。(如此开头,缺少扣题或点题的总领句,显得作文结构不紧凑。应该在此段前加一段或一句,以便快速切题。)
正值盛夏,我独自坐上去北京的飞机。一个人坐在飞机上看着窗外的云,突然就冒出一句“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看来诗情的迸溅未必是诗意之时。(第一句的叙事与第二句的抒情间缺少过渡,显得太突然。若加进心理活动或感情渲染,会显得自然些。)
原来思念那么琐碎,琐碎到无处不在——(如此进入思念,行文结构上显得像断崖式。)
努力咽下打着“兰州牛肉面”招牌的牛肉片加面,无奈地放下筷子,一边说着正宗兰州牛肉面“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特点,一边在店员面前“拉仇恨”。当一位同学在心理课上说以前玩得好的小学同学没有分到本班有些孤独时,我不屑地撇嘴直接怼道:“全北京市都没有我一个小学同学,更别说玩得好的了。”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礼貌,也不曾顾及同学的尴尬……(此处应对上段有个小的总结,最好贴近心理。)
慢慢地,我的心告诉我:你得接受北京,这里一定会生出新的情丝。(此处应该加一部分来表现如何接受北京,使得整个表述完整起来。)
当妈妈笑着告诉我,你快要成为真正的北京人了,马上就有北京户口了,我竟然生出莫名的慌张:我曾经的记忆在慢慢淡化,我会不会彻底忘记生活了十年的兰州?
我知道了答案,就在今天。
当一碗与记忆重合的牛肉面摆在我面前时,我有点犹豫。“快尝尝和兰州的味道像不像?”妈妈满眼期待,“之前有个兰州来的叔叔发朋友圈说,这家牛肉面特别像兰州正宗的。”明明害怕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还是忍不住地期待。兴冲冲地拿起筷子,却不敢下筷了,难道此时的心情和“近乡情更怯”的宋之问有雷同?从红红的辣子油中挑起几根面,吹了吹,张口,一鼓作气,浓郁的酸辣味在我舌尖蔓延开来,对兰州那份沉甸甸的感情呼之欲出,眼部的酸涩挥之不去。
“楠茜,等你中考结束,咱们回兰州转转。”妈妈看着我微微发红的眼,微笑着说。我也笑了,突然想通了,喜欢爸爸和妈妈与热爱兰州和北京是一个道理啊。(结尾应该再扣题,使结构完整。)
升格指导
作者选取了从兰州到北京的适应过程来展示自己的思想成长,因真实而独特,因独特而占据感情优势。存在的问题有:行文结构不严谨,过渡显得突兀;心理描写有时没有展开描写,就匆忙收笔;结尾没有回归题旨。
升格佳作
心安处,是吾乡
张楠茜
已经过去两年半了,再次回味口中的酸与辣,仍是那么虚无,原来对家乡的记忆真的是从胃开始的。(以自己真切的感受,从胃到心来谈“家乡”,以真感人,以情动人。)
大人们好像从心理到言语都固执地认为:孩子就是孩子,离开居住多年的地方到繁华都市,好奇欣喜还来不及,怎么可能会有“思乡”这种矫情的东西?唉,大人就是大人,自以为是,以为孩子就是一张可以任由自己拎来拎去随处摆放的照片。(以心理猜测写大人,隐隐流露出不被理解的幽怨。)
正值盛夏,我独自坐上去北京的飞机。因为刚出生的弟弟不得不留在兰州的妈妈和外婆,还有刚在北京立住脚的爸爸,他们压根不知道脸上挂着微笑的我,内心多么茫然,甚至恐惧。一个人坐在飞机上看着窗外的云,脑子里突然就冒出一句,“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看来诗情的迸溅未必是诗意之时。(加入“独自前去”陌生城市北京的原因及将要面对的情形,让感慨的滋生更自然。而“我”脸上“挂着微笑”,内心却“茫然,甚至恐惧”,形象淋漓地展示了当时的情绪状态。)
可能是已预料到未来数年都不能回兰州吧,初到北京水土不服的几天里,心情格外悲伤。看着视频通话中的妈妈,以及眯缝着小眼睛叽里咕噜不知道在说什么外星语的弟弟,我只有抹不完的泪。(为下文思念的切入做好蓄势,自然过渡。)
原来思念那么琐碎,琐碎到无处不在——
努力咽下打着“兰州牛肉面”招牌的牛肉片加面,无奈地放下筷子,一边说着正宗兰州牛肉面“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特点,一边在店员面前拉仇恨。当一位同学在心理课上说以前玩得好的小学同学没有分到本班有些孤独时,我不屑地撇嘴直接怼道,“全北京市都没有我一个小学同学,更别说玩得好的了。”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礼貌,也不曾顾及同学的尴尬……(此段画面感很强,看似平静地记叙,每个细节都张扬着“我”的哀怨。)
如今想来,那应该是初到北京的怨念吧,该是对这个陌生又不能使自己依存在故乡怀抱的城市,还有其中的人,生出的仇视情绪与任性的不接受吧。(小结上段,体现了思想上的成长:从自身心理上找原因,而不是迁怒北京或同学。)
慢慢地,我的心告诉我:你得接受北京,这里一定会生出新的情丝。
努力将自己融入,再融入。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美好,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惊喜。而当我渐渐感觉到北京的美好时,又迷茫了:我对新城市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的喜欢与依赖,是不是意味着我不爱兰州了?这算不算喜新厌旧?当妈妈笑着告诉我,你快要成为真正的北京人,马上就有北京户口了,我竟然生出莫名的慌张:我曾经的记忆在慢慢淡化,我会不会彻底忘记生活了十年的兰州?(写出了努力融入的转变,对“兰州记忆”与“北京感情”,先心生矛盾,而后有了疑惑,行文真实。)
我知道了答案,就在今天。
当一碗与记忆重合的牛肉面摆在我面前时,我有点犹豫。“快尝尝和兰州的味道像不像?”妈妈满眼期待,“之前有个兰州来的叔叔发朋友圈,说这家牛肉面特别像兰州正宗的。”明明害怕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还是忍不住地期待。兴冲冲地拿起筷子,却不敢下筷了,难道此时的心情和“近乡情更怯”的宋之问雷同?从红红的辣子油中挑起几根面,吹了吹,张口,一鼓作气,浓郁的酸辣味在我舌尖蔓延开来,对兰州那份沉甸甸的感情呼之欲出,眼部的酸涩挥之不去。(感情真切,一碗兰州拉面,尽显对兰州的爱。)
“楠茜,等你中考结束,咱们回兰州转转。”妈妈看着我微微发红的眼,微笑着开了口。我也笑了,突然想通了,喜欢爸爸和妈妈与热爱兰州和北京是一个道理啊。
你若再问我是哪里人,我定会坦然一笑,“心安处,是吾乡”。(点题,已经成长。)
(作者系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六六中学高一3班学生)
升格点评
升格后的文章,行文逻辑严谨,过渡自然,结尾点题,结构完整,展示了“我”思想的成熟过程。文字老到,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更有自己的思想认知。从这篇文章中,读者看到了小姑娘心路的铺展过程,更感受到了那个叫“成长”的词的鲜活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