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琦
摘要:沙县小吃举世闻名,近年来沙县三分之二的劳动力外出经营沙县小吃,致使很多孩子留守在家,留守孩子的教育成问题。本文就此展开论述,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沙县小吃;留守孩子;教育
沙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全境总面积1815平方公里,总人口27.2万人,是全国34个中央苏区县之一。二十多年来,勤奋、聪明、包容的沙县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关于“加强以沙县小吃为支柱的第三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嘱托,敢闯敢试,敢拼会赢,将沙县小吃开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世界五大洲。沙县小吃是福建省三张名片之一,共有240多个品种,获得“中华名小吃”的有39种,获得“福建名小吃”的有63种,代表福建省作为唯一餐饮品种入驻上海世博会“中华美食街”窗口,并成功入驻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和全国人大机关食堂。沙县先后被评为中国小吃之乡、中国小吃文化名城。沙县小吃已成为全国闻名的金字招牌和沙县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2016年以来,沙县小吃产业开启了标准化、连锁化、国际化的新征程。面对新时代,新商标,新理念,沙县小吃不断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目前,沙县小吃已在全国成立25家餐饮连锁公司,新发展加盟店3500多家,沙县小吃已步入“规模化、标准化、公司化、规范化”的品牌餐饮新时代。同时,沙县小吃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现在56个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的17个地区,都有沙县小吃的身影。截止目前,沙县小吃在县外的门店近9万间,外出经营小吃业主6万多人,雇佣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年产值过百亿元。小吃业主常年在全国各大城市闯荡,每年给沙县带回20多亿元的现金资金。沙县小吃,已经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一种沙县人脉络相连的精神。
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沙县举全县之力发展小吃产业,鼓励老百姓走出去,目前全县有6万多人在外经营小吃,占全县劳动力的三分之二,大多是夫妻双方共同经营“沙县小吃夫妻店”,与之共生的是留守孩子较多,目前全县有近6000名学龄中小学生留守在家,占全县中小学生总数的12%。沙县留守学生的生活教育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友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家监护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化水平较低,很多是文盲,只能照看留守孩子基本的生活起居,在学习上无法给孩子辅导和帮助,而且由于与孩子年龄相距都在40岁以上,隔代亲过分溺爱孩子,与孩子思想观念差异很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这些孩子一般性格顽劣,学习成绩较差。
目前在沙县城乡,很大一部分外出经营小吃业主将孩子托付给学校老师照顾,在老师家吃住生活。这些老师有的是孩子的科任老师,有的仅是孩子就读学校的老师,甚至是其他学校的老师。虽然老师在学习方面能给予留守孩子一定的针对性辅导培养,但这些寄养在老师家庭的孩子,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并较少联系,缺乏亲情抚慰与关怀,有寄人篱下的感觉,部分孩子有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不同程度有焦虑紧张、自卑内向、逆反心理重、任性自我等极端性格。目前沙县教育主管部门对公立学校老师有偿收养留守学生是明文禁止的,老师照看管理留守学生,只能在隐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状态下运营。而且有的老师为追求经济效益,超能力承揽收养留守学生,托管质量一般。
沙县境内有一所私立全日制寄宿封闭式学校—三明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学校由福建东盛教育集团与三明生态新城管委会于2016年投资兴建,座落于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园区,沙县湿地公园如意湖畔,目前在校学生超过3300人,是三明市在校学生人数最多的基础教育学校。笔者2016年至2019年在该校七至九年级就读学习。学校沙县籍学生中约20%为父母外出经营小吃的留守孩子,学生平日在学校封闭学习生活,两周放假回家一次。学校初中中考成绩在三明市数一数二,2020年首届高考本科率达96%。
留守孩子在三明北大附属实验学校能得到良好的学业教育和有序的生活起居管理,外出经营小吃业主把留守孩子寄放在该校生活学习是放心、满意的。但是,把留守孩子交给三明北大附属实验学校有三个问题:
该校是私立校,收费昂贵,初中生每学年学费加生活寄宿费不低于30000.00元,高中生每学年学费加生活寄宿费不低于33000.00元。在疫情大背景下,各地沙县小吃经营普遍不是很景气,对小吃业主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该校2016年至2019年每年初中招生都要求参加入学考试,2020年改为按小学平时成绩,都要择优录取。高中招生的分数线虽低于当地一级达标高中沙县一中的录取线,但高于沙县另外两所公立高中分数线。大部分留守孩子达不到该校的录取要求,无法进入该校学习。
2020年前该校仅开设有初中部和高中部,未设立小学部。2020年开始第一次尝试小学招生,一、二、六三個年级总共仅招了76名学生。目前,年青人是沙县小吃的壮劳力、生力军,他们的孩子大多处于就读小学阶段,这部分市场需求该校无法满足。
近年来,随着外出经营小吃留守孩子托管市场需求的催生,沙县城乡雨后春笋般成立了不少社会留守孩子托管机构。这些社会托管机构或由社会闲散人员,或由退休的老师发起设立,租赁1套商品房或是独幢自建房,再雇个保姆负责留守孩子的饮食起居。这类社会托管机构纯粹以营利为目的,良莠不齐,教学专业素质低,收费高,学习生活环境很差,学生安全得不到保障。与上述另外3种留守孩子托管方式比较,社会托管机构无疑是最差最糟糕的。
沙县外出经营小吃留守孩子教育问题,不仅仅是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其实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的一个缩影,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因此,解决沙县外出经营小吃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能停留于教育自身改革和完善的层面,而应该将其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上思考,从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层面寻找对策。
(一)政府层面
政府应建立长效机制,发挥职能作用,在政策层面采取措施,确保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1、财政拨款建设几所公立寄宿制封闭式学校,不断完善学生宿舍、食堂等基础设施,让留守学生以较低廉的价格接受优质的教育,课内课外有人照看,学习、安全、生活有保障。
政府应尽可能协调三明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年级招生时,给外出经营小吃留守学生一定的倾斜名额,适当降低学费和生活费用,让大部分小吃业主都能承受。
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严禁留守学生进入网吧、歌舞厅等社会娱乐场所,以有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加强对社会托管机构的运营监管,探索“民办公助”校内托管模式,按照市场竞价准入方式,规范引导社会托管机构教师进入公立学校坐班备课,在校内为留守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课后服务。
(二)家庭层面
外出经营小吃业主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经营小吃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决不能富了上一代,误了下一代。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沟通,随时掌握孩子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以书信、电话、微信、QQ等联系方式与孩子随时保持联系,尽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阶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三)学校层面
学校要积极落实教育监管、心理疏导等措施。留守学生教育问题,在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引起重视,未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建议学校建立留守学生管理档案,对留守学生的学习情况、身心健康状况、家庭情况、父母外出经营小吃地等进行动态收集记录。在教师队伍中推行“代理妈妈”、“代理爸爸”、“爱心妈妈”、“志愿家长”等模式,给留守学生特殊的关爱、关注,从学习、生活各方面全方位关心呵护留守学生,弥补家庭亲情缺失,营造“家”的氛围,让留守学生充分感受“家”的温暖与幸福。
(四)社会层面
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仅靠学校和家庭很难彻底解决,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介入。村委会、居委会应发挥主导作用,联合关工委、妇联、工会等社会组织,建立邻里乡里留守学生管护网,让留守学生不“留守”,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互补共生。
笔者相信,只要外出经营小吃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教育问题得到切實有效的解决,小吃业主无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小吃经营,沙县小吃一定能打造成国民小吃,中国第一餐饮品牌,民族品牌的肯德基和麦当劳。
参考文献
叶敬忠, 王伊欢, 张克云,等.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综述[J].农业经济问题, 2005, 26(010):73-78.
范方, 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J].心理科学, 2005, 028(004):85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