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谓创新教育,就是要打破传统被动的教学局面,不断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探索未知的知识并学会灵活应用。要想提高教学的成效,就需要教师认识到创新教学的重要性,掌握并灵活地运用现代化的创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教学情境,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带动课堂氛围。
关键词:语文;拓宽思路;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4-00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4.033
一、突出主体地位,改变课堂氛围
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学的本质并不是一味地将教材上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是应当引导学生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灵活地将所学的知识点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并不断地去进行知识点的延伸。教师应当改变固有的教学方法,不能一味要求学生按照固有的教学思路思考,而是应当通过创建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独立去发现并解决问题,充分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为学生创造更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比如,针对课堂上的某个知识点进行提问时,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坐着举手发言,这样既降低了学生站立发言中的紧张感和无措感,也能让学生更加清晰地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
课堂氛围的活跃,不只是能让学生更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还能有效缓解师生之间的矛盾,这种良好的互动能够帮助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关系。因此,学生针对学习上的疑问才能大胆发言,教师也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从而制订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从一开始就缺乏了兴趣,后期就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于漪老师曾经在自己的作品中也提出,教学的重点并不在于如何将教材上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在于如何才能让学生对这门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利用周边可利用的资源,开设更多的情境式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参与热情。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快速实现,教师在开展语文课程教学之前,可以进行课前的导读,引导学生掌握下节课的教学内容框架,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做到对接下来要讲述的知识点心中有数,从而认识自己的学习短板。
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根据接下来所要讲解的内容,为学生讲述一则故事或者是进行诗歌朗诵,然后再进行发问,引出与本次课程有关的问题。比如,在讲解《黄鹤楼》这首诗的时候,可以为学生讲述这首诗歌的背景。同时也可以运用教材中的知识点来勾勒出教学情境,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其中,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为后文的讲解做好理论铺垫。
三、创新语文教法,促进学生思考
针对语文教学的现状,我结合新课改的有关要求,总结出了几种比较常见的创新语文教学的方法:讲述法,阅读法,提问法等。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地将多种语文创新教学方法融合在一起,从而制订出一套新型的教学方法,下面重点解释提问引导的重要性。
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教学模式,是教学的一种创新模式,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营造相关问题的情境模式,来吸引学生带着好奇的心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这样学生会带着非常想知道答案的想法去积極地思考问题,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表达的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问题中不断地展开思考和分析,无形中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积极汲取的能力。
四、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审美培养也非常重要
学生审美教育水平的提高也是促进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对美的认知和感受可以培养自身良好的情操、乐观的心态和审美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朗读优美的文章
教学中良好的朗读习惯和朗读方式是必修课,因为学生可以通过课文的用心朗读来领会文章的真谛,通过朗读将文章的情感表现出来,所以说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在学生的朗读上进行积极引导和学习,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中,去寻找文章所体现的各种美,在这种美的感受中去领悟作者写作的思想情感。通过这种阅读,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和作者的写作内容形成很好的共鸣,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情感特点的古诗和现代诗就很利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朗读。
1.轻声细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去自主选择文章核心的部分轻声地慢慢朗读,让学生通过这种轻声的朗读仔细品味文章的内涵,包括作者写作文章时的心境、写作时使用的节奏和韵味等,让学生能够在这种阅读中将自己置身于文章的情境中,和作者形成很好的思想共鸣。在这样的情境下开展的阅读,学生就不容易把朗读视为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是能够带着阅读兴趣去朗读,并视为一种享受的过程。
2.大声朗读。这种阅读方式的前提是学生已经对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分析,能够知道作者创作的意图,再通过这种大声朗读的方式来熟悉文中更深层次的意思,还可以在这种阅读下不断地提高对文章的领悟程度,增加对文章中经典语段的记忆和应用。
3.朗读给其他人听。朗读者在朗读的过程中要认真地领悟文中美妙的写作意境,通过自己抑扬顿挫的有感情的朗读,不仅可以将旁听者的注意力带到文中,还能提升自己对文章的领悟,从而让学生通过阅读进入到作者的创作意境中,并感受其真实的情感。
(二)通过形象刻画来感受美
关于美感的教育可以通过情感和形象两种方式来进行传达,这也是通过对形象的美好刻画来促进人们情感不断升华的过程。结合现代语文的教学要求来说,通过刻画美好的形象来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也是教师日常教学的重要内容。例如,激励人心并能触动人们心灵的形象可以很好地让读者对这种形象产生积极的信念;而反面的形象刻画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反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这种针对性比较强的形象刻画来引导学生的思想变化,让学生不断地通过这种形象刻画的方式来触发对美的认识,通过形象的刻画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其情感,这样学生才能通过积极的形象刻画来努力学习人物的精神。
(三)利用有影响力的语段分析语言
语言是文学创作的根本,因为良好的文学课题都是通过语言艺术来进行传递和表达的,并让读者通过语言的形象描述和生动的人物刻画来感受。文学在语言的要求上是非常严格的,在写作中音韵要满足文章所要表述的情感,思想内容要更加完美。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文章的一些经典语段来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和思考,通过这种练习不仅可以让自己的知识积累得更多,还可以很好地提高自己对美的认知。
五、充分融合形象、抽象思维来促进语文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进行融合,利用两个相反思维来形成很好的互补。有两种思维呈现的作品,在中学语文中主要体现在记叙文和一些文学作品中,这些作品中有抽象的主题,也有生動的人物刻画,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这类文章的时候,要关注两种形象的有效结合。
(一)通过情感体验展开理性分析
形象思维最吸引读者的就是情感的传递。中学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情感的投入对了解文章的重要性,所以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形象的情感刻画,深入到文章的内涵中,认真地去思考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写作手段,从而能够清楚地去感知人物形象,教师通过自己的理性分析去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分析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这种方式就可以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进入到作者的创作中,给学生带来的是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通过学生的情感阅读和教师的理性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知识点,并提升其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思想道德、美感等方面的不断提高。
(二)通过形象感知展开总结分析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点关注详细的人物形象分析,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不能简单地用一些话语来开展总结和分析,要通过生动的人物刻画引导学生去认真品味和分析,通过细心的品味来挖掘人物形象的经典部分,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人物所要展现的各种精神,无形中在学生的脑海中也会形成自己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认知,学生通过自己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来分析文章中任务的思想变化特点,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物形象。
(三)采取联想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在很多的文学作品中,读者都可以通过文中的总结和概括联想到更加丰富的东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要发挥学生在这方面的想象力,通过形象的思维来引导学生展开更加广阔的逻辑思维想象。
六、良好的语文教学不能偏离社会和学生自身
语文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科目,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它不仅仅是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学科,和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上的不断成长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语文及语言水平的日常发挥,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引导学生体验自己的生活,教师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七、结语
良好的教学水平需要教师的用心付出,需要教师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采用更多的途径去引导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总结和创新,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学生能力的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魏连新.浅议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好家长,2015(25).
[2]肖发新.“读议结习”四字环节浅见[J].科技信息,2006(7).
[3]姚久泉.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6).
作者简介:王吉成(1983.9— ),男,汉族,甘肃民勤人,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