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佳 徐慧媛
十八大以来,围绕国家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落实和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法规,全社会逐步形成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热潮。据统计,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在10%左右,而美国、日本、德国等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约在40-50%之间。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国家创新战略,提高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
2016年,四川大学为深入贯彻国家、部委成果转化政策法规,积极参与所在地区改革创新,围绕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探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新途径和新举措,出台了《四川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试行)》,针对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立项与需求脱节、科技与经济脱节难题,从创新技术开发到成果转移转化及产业化的全过程,提出八大方面、22条具体举措,并修订、制定了一系列配套实施文件、细则、相关操作流程及内控管理制度,全方位系统性推进成果转化。这一系列文件的实施,使我校的科技成果转化走在了西南高校的前列。
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尤其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还很低。教育部《2017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的数据显示,全国各类高校全年专利授权数共229458项,技术合同形式转让数仅为4803件,中国高校科技专利转化率仅为2%。而双一流高校的科技成果特点是超前性强,与产业实际距离较大,教师重科研,轻转化,从而导致其科技成果转化率也不高。除了科技成果特点和转化动力因素外,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校与市场之间信息不对称形成的信息差,很多科技成果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方。为此,双一流高校基本都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部门,但这些部门常常人员数量不足,市场化机制缺失,逐渐趋于成果确权等行政职能。
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在提案《通过校友企业家组织来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提到,要大力发展校友企业家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职业技术经纪人,从而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校友企业家既对母校熟悉,又对市场熟悉,自身所在企业还有技术需求和投资需求,若能成为高校科技成果的“搬运工”,对于消除高校与市场之间信息差、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将发挥重要作用。2019年11月召开的四川省教育大会也提到,像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要发挥好校友作用,把“校友经济”抓起来,形成新的发展模式。
四川大学校友总会是1992年经四川省教育厅同意,四川省民政厅正式批准成立的民间组织,统筹、组织和开展四川大学校友工作。目前,已经成立了100个校友分会。其中国内校友会组织87个(包含26个行业校友会,覆盖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地区),海外校友会组织13个(覆盖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法国等国家)。2019中国大学校友会排名四川大学位居第14位。2016年5月成立了四川大学全球校友创业家联谊会,并发起成立了川大校友投资平台——川大校友同创基金和川大校友产业平台——海纳同创控股有限公司,服务四川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川大“双一流”建设及校友事业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成立了8个地区及行业分会。
“科教兴国”是高校在实现伟大“中国梦”中的使命,校友会在其中应该起到依托校友资源中的人脉、资金和资源优势快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对高校、社会、校友企业三方的“三赢”的作用。
大学校友工作若能丰富和深化工作内容,扩展校友服务平台,为校友企业家参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搭建桥梁,将会有力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因此,研究大学校友工作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发挥,对于推动校友企业家成为高校科技成果的“搬运工”,提升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服务国家創新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晓飞.试论校友工作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发挥的作用[J].教育现代化,2019,6(68):121-122.
[2]徐柳怡,张玲玲.武汉“校友经济”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2019(28):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