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卫
摘 要:神入历史试题凸显历史学科能力和历史学科特点,有利于高考核心价值的落实,拓宽了命题路径。教师可以通过让考生以历史人的身份感受历史、让考生体会历史人对以后历史的感受、让考生以历史人的身份决策和让考生分析历史人在同时期不同空间的可能情况四个途径来命制神入历史试题。
关键词:神入;历史试题;命制
神入历史的试题,就是让考生以历史人的身份神入到历史环境中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神入历史的考题,其突出优点是考生能在当时的历史環境下思考,不会以今人的标准苛求前人,有一种历史的同情之理解,非常有利于培养考生的历史理解素养。目前这样的考题在全国和地方高考卷中还不多见,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下面谈谈本人的尝试。
一、神入历史试题命制的尝试
(一)让考生以历史人的身份感受历史
通过情境创设和设问,使考生以历史人的身份去理解和感受历史,既可以是选择题命制,也可以是非选择题命制。
例1 毛泽东刚把革命队伍带到井冈山,当时革命队伍中不大可能出现的想法是
A.觉得这是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B.对这一做法心存疑惑
C.这只是无奈、暂时的权宜之计
D.觉得艰苦渺茫想逃跑
例2 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之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的国际秩序感受各不相同:①先悲后喜的获胜者;②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③得胜得利而寝食难安者;④心有不甘的获胜者;⑤先喜后悲的获胜者;⑥极不服气的屈辱者;⑦被排斥的孤独者。与此相对应的国家正确的是
A.美、英、法、意、日、德、苏
B.美、法、英、意、日、德、苏
C.美、意、英、法、日、德、苏
D.美、英、法、意、日、苏、德
例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1792年9月,为了和东方这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度正式建立起商业和政治上的联系,当时的英王乔治三世借着为乾隆皇帝祝寿的名义,向中国派遣了一支由马戛尔尼勋爵率领的官方使团。这支由800多人组成的庞大船队,带着精心准备的19宗、590件充分反映欧洲现代文明成果的礼物,远渡重洋,经过10个月的航行,在1793年7月顺利抵达中国天津的大沽口……在马戛尔尼要求觐见乾隆皇帝时,清朝的官员硬是逼着使团人员像朝贡国的使臣一样行三叩九拜之礼……遭到马戛尔尼的强烈反对。
——周英杰:《大历史的小切面——中国近代史的另类观察》
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设身处地地想想,在礼仪问题上清朝皇帝和官员与英方的使团成员分别有什么样的感受,并说明有这样感受的原因。
【评分说明】感受的表达可分三等:表达错误、表达有些问题但基本正确、表达到位。原因注重自圆其说的程度:比较牵强、比较有道理、解释充分)
【解析】以上试题通过题干告知时间、事件,要求考生设身处地地以当时人的身份去思考,即让考生神入历史,这样就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紧密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意识、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凸显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考生不可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获得答案,只能以当时人的身份去思考、理解和判断。
(二)让考生体会历史人对以后历史的感受
所谓让考生体会历史人对以后历史的感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历史人穿越到以后的历史;另一种就是后人穿越到以前的历史。这两种情况都能让历史人去感受以后的历史。
例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中世纪的欧洲,每一个人既是国王的臣民,更是上帝的子民。遍布乡村的教堂、不停穿梭于村野的神甫,给山村注入了神秘的气息,也使乡村生活的每一秒及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虔诚。
那时的人们把现世看成苦难的赎罪地,人生在世,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赎取自己的罪恶,以便升入天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人们严格遵守基督教教义,标榜赤贫,从肉体上折磨自己(所以那时出现了很多修道院,有那么多的修士和修女)。有的宁愿离开城市跑到没有人的深山老林,开荒种地,极端的人甚至会把自己放到井里或悬崖峭壁上的山洞里修行。
在中世纪的道路上,随时都流动着那些虔诚的朝圣者,奔向罗马,奔向耶路撒冷。许多人宁愿面对躲在黑黑的暗室里的教士们,吐露自己的心事。
在中世纪的欧洲,哲学成为宗教神学的婢女,教育成为宗教扩张的工具,文学成为宗教教义的衍生物,艺术成为宗教神灵的催化物。教会还凭借手中握有的无可匹敌的政治经济力量,将教会的文化钳制政策转化为现实的威力,如书刊的查禁、对异端的镇压,宗教的怪光流溢于欧洲大地的上空。
当时的欧洲可以说是废黜百家,独尊神学。普天之下,莫非教土;率土之滨,莫非教徒。
——陈伟国:《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札记五:欧洲宗教改革》
(1)根据以上叙述,用几个关键词概括欧洲人基本的精神状态。
(2)假如我们能穿越时空来到中世纪的欧洲,把我们的精神状态也带到中世纪的欧洲,当时的欧洲人会怎么看待我们?
【解析】本题通过材料和第一个问题让考生知道欧洲中世纪时人们的基本精神面貌,为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奠定基础。第二个问题就是让考生明白我们现代人的精神状态与中世纪欧洲人的巨大差异,让考生换位思考,以中世纪欧洲人的角度看待我们,特别能考查考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理解素养。
(三)让考生以历史人的身份决策
通过创设情境和设问,使考生以历史人的身份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面对真实问题做出决策,既可以是选择题命制,也可以是非选择题命制。
例5 西安事变发生后,日本对解决此事最有可能选择的做法是
A.趁机杀蒋,报仇雪恨
B.讨伐叛乱,武力救蒋
C.停止内战,和平解决
D.挑唆矛盾,陷入内战
例6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请你想想:毛泽东接到电报邀请会有怎样的心理感受?请说出有这样感受的原因。根据你对当时情况的了解,你觉得去谈判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解析】“毛泽东接到电报邀请会有怎样的心理感受?请说出有这样感受的原因”这一设问和要求让考生神入到历史环境中,“根据你对当时情况的了解,你觉得去谈判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这必须在当时的情况下思考问题,是个真实的历史问题,考生得设身处地地思考,自己就是历史的决策者或谋士。本题能考验考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预见性,很能体现考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
(四)让考生分析历史人在同一时期不同空间的可能情况
上述三种神入历史的命题路径都是侧重时间的变化,也可以有侧重空间的变化。
例7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即乾隆帝;乔治·华盛顿(1732—1799年),美国首任总统,美国之父。他们同一年去世,但却是同时不同代的人。如果华盛顿到中国访问,首次进行对话,下面对话不合理的是
[选项 华盛顿 乾隆帝 A 我建立了一个新国家 那你一定是皇帝了? B 我是总统,干几年就交给别人了 把江山拱手让给外人,疯了吗? C 江山是人民的,不是我的 你打下的江山不是你的,这是什么道理? D 国家主权属国民全体 哦,你说的是主权在民吗? ]
例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王直(1501—1559)为了通商,曾一度对官府存有幻想,但结果是:“王直以为靖海有功,官府会改变对他的态度,松动海禁,允许通番互市。可是,当他‘扣关献捷,乞通互市时,‘官府弗许。明廷不但不答应王直的请求,反趁他‘以遍舟泊列表之际,命参将俞大猷统舟师数千围攻。‘直以火箭突围去,怨中国益深,且渺官军易与也。他突围逃往日本,积蓄力量之后,又帅众驾船返回浙洋。”其最终结果是被官府诱捕、处决。
——以上摘自王加丰《历史教育应关注群体和个人的命运》
材料二:比他稍后,英国的大海盗德雷克(1540—1596)的命运与他完全不同。苏联学者曾说:“德雷克成为一个海盗并不是因为智力过人和敢于冒险,他只是一个股份公司的老板,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本人就是这个股份公司的股东之一。女王用自己的私资装备了船只,并与这些海盗们分享利润,同时从这个‘冒险事业中索取绝大部分利益。”
——以上摘自王加丰《历史教育应关注群体和个人的命运》
材料三:1581年4月,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亲自登船赐德雷克皇家爵士头衔。1588年,德雷克成为海军中将,在军旅中曾击退西班牙无敌舰队攻击。德雷克则被封为英格兰勋爵。1596年1月27日,他因痢疾病逝于巴拿马。
——百度百科:弗朗西斯·德雷克
问题:王直与德雷克的人生境遇有何不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的原因。想象一下:如果王直活在当时的英国,或者如果德雷克活在当时的中国,人生境遇会怎么样?从中能得到什么认识?
【解析】想象王直和德雷克互换生活地,人生境遇会有何不同,这实际上就是在神入历史的情况下进行历史解释。
二、神入历史试题的优点
(一)从考查的内容和要求看,凸显历史学科能力考查和历史学科特点
历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过去性,历史学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根据史料尽可能地去复原过去的历史,要尽可能地在当时的历史环境里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神入历史的试题就是要求考生必须有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能充分考查考生的历史意识和时空观念,这是其他路径命制的历史试题所无法比拟和取代的。
(二)从考查的功能看,有利于高考核心价值的落实
高考改革确立了“一核”“四层”“四翼” [1]的评价体系。“一核”就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实践表明,神入历史试题有利于“一核”目标的实现。
从“立德树人”看,神入历史试题有很突出的优势。神入历史试题使考生身临历史环境当中,成为历史中的人物,对历史有一种感同身受的同情之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有独特的优势。比如重庆谈判这道题,让考生想想毛泽东接到电报邀请会有怎样的心理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在明白了毛泽东的两难处境及其原因后,最终还是去了,毛泽东的高瞻远瞩、大无畏的伟大形象自然在考生的心中潜滋暗长,育人于无形之中,而且效果显著。
从“服务选才”看,有利于人才选拔。神入历史试题无法从教科书中找到现成的答案,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组织个性化的答案,突出思维、运用等能力的考查,能比较客观地反映考生的能力素养水平,而且是侧重于层次比较高的能力素养。因此,神入历史试题非常符合选才的要求。
从“引导教学”看,非常有利于新课改教学的推进。神入历史试题以能力和素养立意,教科书无法提供答案,只能提供思考和组织答案的知识背景,考生只能根据自己积累的课内外知识和经验,经过深入思考,能灵活运用知识才能作答,这有利于转变中学历史教学灌输式的教风和死记硬背的学风,因为这种考题让灌输式的教学和死记硬背的学习变得无用武之地。教师为适应能力和素养立意的考题,必然会改进自己的教学,注重课堂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样就会在新一轮课改中,“教”“考”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三)从命题路径看,拓宽了命题路径
以考生和命题者与历史时空的关系看,至少有四条命题路径:第一,以当下人站在历史高处回看历史,分析历史知识和解决历史问题命制试题;第二,以当下与历史有密切联系的现实问题为题材命制试题,考查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第三,让考生设身处地地以歷史人的身份来感受历史或面对当时的实际问题来命制试题;第四,以当下和历史为基础,命制展望或想象未来社会的试题。
目前绝大多数历史试题都是通过第一条路径命制的,也有些历史试题是通过第二条路径命制的,但不多,通过第三条路径命制的历史试题偶尔会有,数量更少,通过第四条路径命制的历史试题至今还未见过。本文对第三条路径如何进一步细化,以何种题型进行命制,通过这条命题路径命制的试题有何优点等问题做了粗浅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