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在阅读教学课中融入“讲故事”机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对阅读兴趣与促进学生思考的动力。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应在课前导入、文本转换、课堂语言、多媒体运用作为重要的落脚点。
关键词:阅读教学、游戏化、讲故事、情境
一、前言
自从20世纪计算机与互联网发展代以来,电子游戏逐渐风靡全球,吸引了心理学、教育学、脑科学等学科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游戏及其教育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比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展的Game-To-Teach(游戏化教学)项目、印第安纳大学开展的Quest Atlantis(探索亞特兰蒂斯)项目、哈佛大学的River City(河城)项目。从这些研究项目可以看到,游戏对教育具有不少价值:利用游戏机制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游戏者在游戏的故事情境中学习到各种知识;教师可在课堂中融入游戏元素以更高好教学目标等等。
基本上任何一款优秀的电子游戏都有它的“故事”,比如经典的游戏《扫雷》,实际上是一个逻辑推理游戏,只不过加入了“清扫地雷”的故事元素,把推理失败的按钮变成了“地雷”。电子逻辑游戏有许多,而“扫雷”的故事元素则让该游戏成为了经典。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在小学语文的学习阶段,提高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引领学生理解文本,激发深入思考的动力是阅读教学的重难点。游戏并不只带来热火朝天、激情澎湃的场面,游戏也能给学生带来安静的思考、兴致勃勃地探究,“讲故事”机制与阅读教学的融合,也能让学生沉下心进行思考,去品味语言文字背后的思辨价值、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等。
二、实践策略
游戏元素中的“讲故事”机制就是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富有情境,在情境之中激发学习动力,引发思考,深入品味语言。以下是具体的几点策略:
(一)依据文本背景,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此策略通常用于课堂的开始阶段,教师根据文本内容,用游戏化的方式呈现文本背景,并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教室想象成一台时光机,整节课则是在穿梭时空,探索秘密。
比如在上《将相和》这一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课堂的开始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一种战国时期战火硝烟,七国争霸的争战情境,并利用多媒体的渲染,设置悬念。老师配上图片和背景音乐解说:
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出现了秦、魏、韩、赵、楚、燕、齐七大诸侯国,他们为了争夺霸权发动了许多变革与战争。当时秦国实力最为强大,想通过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吞并其他国家。这一天,秦国预谋已久,向赵国送来一封特别的书信……
设置优质的情境体验,让学生沉静在战国争霸的意境之中,让学生充满阅读与思考的动力。
(二)依据文本,还原意境
游戏中的“讲故事”机制是游戏设计师设计情境,并利用声音和画面将玩家带入情境之中,以增强玩游戏的动机与游戏体验。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想象,将文字中的意境进行还原,老师通过有意识地语言渲染,学生能沉浸在这样的意境场中反复品读,已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执教《山居秋暝》这一课时,教师欲还原“明月松间照”的意境,于是提问:“诗人仰望夜空,可能看到的是一轮怎样的明月?”学生发挥想象:“白无瑕,且玲珑剔透的明月”、“因为一颗颗松树可能遮住了月光,所以是破碎的明月”。因为诗中有“明月”一词,因此可激发想象,在学生心中的意境中先挂上一轮明月。
老师相机继续激发学生的想象:“诗人漫步山林,仰头看见:一轮洁白无瑕的明月悄悄地悬挂天空,它悄悄地为大地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素白色的纱衣。发挥想象,明月为谁披上了素白的纱衣?”学生继续想象并分享:可能为山间的树林、清泉……
至此,学生在自我想象和倾听想象中对还原了诗歌的意境。老师再带着学生反复读文本:“所以月亮给山间的树林、清泉,给山里的一切都披上了纱衣,所以空山不空,山中——”接着,学生跟着老师的引读语反复读:“明月松间照”。
教室在阅读教学时有意识地还原文本场景,引导学生通过情景化的体验,可以将意境不断打开、呈现并交织成学生能听到、感受到的画面。最后的反复读诗看似平静,实则学生的想象力被一步步激发,并在脑海里产生诗的意境,美的感受。至此,对文字的体验、认识与理解便水到渠成。
(三)教师语言富有情境性
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作用,富有吸引力的语言肯定是能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若是想要将课堂富有情境体验,教师的语言需要自始至终富有情境性,语调语速及表达方式符合课堂所设置的情境,才能将学生带入所创设的情境中,奔腾在想象力构造的情境之中。
比如我们在上《将相和》以及《草船借箭》的时候,老师可以用语言制造年代、争斗激烈的情境感。在组织课堂发言,与学生交流的时候,可以用类似古装剧的半文言半白语言。例如在提问“哪位同学有不同意见?”可以变成“何人对此尚有高见?”,比如对学生回答表示肯定的时候,可以说成“此言妙哉!”
想要学生保留在情境之中,并且对课堂有持续的专注与吸引,语言是一定需要切合意境,并且给予持续性的听觉刺激。
(四)利用多媒体渲染情境
老师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声音、视频,让学生对情境的体验更加直观,让学生更加有身临其境之感。这里特指多媒体工具用来渲染情境的作用,而不是一般课堂上用来解读、解释材料。教师教授记叙文或者小说的时候,可以依据时代背景,或者根据文本内容发生的时间进行情境的设置。
比如我在上《将军胡同》的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时,引用日军侵华的视频资料作为导入材料,教学课件的文字以人物对话形式出现,并以北京方言加以配音,也在其中多次加入小说中出现的“蛐蛐”配音,在关键或者揭晓悬念时配上紧张的音乐。
多媒体能给人更加直观的视觉与听觉的刺激,学生也能有更好的情境体验,对课堂保持有一定的兴趣。
三、总结与反思
因游戏而产生的各种行为本身并不吸引人,而促使人做出各种行为的游戏机制才吸引人。游戏能让游戏者乐此不疲地跑、跳、注视屏幕、点击鼠标,而游戏机制同样也能激发学习者更有动力地进行阅读与探索,吸引学生安静又紧张地思考,兴致勃勃地阅读与思辨。
情境的创设应该从文本出发,课堂上应有意识地将情境贯穿于课前的导入语到下课的所有环节,学生因情境而对阅读产生吸引,也因在“境中”,从而对阅读材料有更深一步地认识与理解。
作者介绍
冯文正,福田区百花小学语文教师,陶红松工作室成员,致力于研究小学游戏化阅读教学,所执教课例曾获区级特等奖、一等奖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