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两个维护”的理论逻辑

2020-12-07 06:01董学宾
宁夏党校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两个维护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

董学宾

摘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它包含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即无产阶级运动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无产阶级的最高组织形式,始终代表着整个运动的利益,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显著标志;坚持党的领导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无产阶级政党应该由革命领袖来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维护最高领袖的核心地位。

关键词:“两个维护”;中国共产党;理论逻辑

中图分类号:D2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91(2020)06-064-008

坚持党的领导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政治责任和最高政治原则,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两个维护”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然而,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实际行动上,人们往往偏重于从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角度去要求,而忽视了对其理论上的深刻把握。实际上,如果没有理论上的坚定和透彻,就没有政治上的坚定和清醒,也就缺乏思想自觉,行动起来不仅困难重重还极易发生偏差。因此,很有必要从理论上讲清楚做到“两个维护”的马克思主义逻辑依据。

一、无产阶级运动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1]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理想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共产党人的终极奋斗目标。但是,实现共产主义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并为之进行长期持续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一)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最高组织形式,始终代表着整个运动的利益

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阶级的政治组织,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无产阶级政党是社会一切阶级的最高组织形式,是领导无产阶级运动的核心力量。无产阶级是现代机器大工业的产物,与社会化大生产紧密相联系,是最先进、最有前途、革命最彻底的阶级。无产阶级的整个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只有完全消灭一切阶级统治、一切奴役和一切剥削,才能解放自己。”[2](P724)这也充分说明,只有实现共产主义才能实现无产阶级自身的彻底解放。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社会理想、一种社会制度,更是一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未来社会必将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一步一步实现。而这种现实运动的需要,必然要求无产阶级组成自己的独立政党来领导整个运动。

第一,无产阶级只有建立自己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而行动。政党是阶级斗争最严整的表现。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中指出,无产阶级“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为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革命的最高目标——消灭阶级,无产阶级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2](P173-174)恩格斯也说要取得革命胜利,工人阶级必须“组成一个不同于其他所有政党并与它们对立的特殊政党,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3](P578)这充分表明,建立自己的政党,是无产阶级在政治上独立和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其获得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

第二,无产阶级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团结并不断发展壮大。一方面,无产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运动,人数固然是一个重要的成功因素,但只靠人数众多是不行的,“只有当工人通过组织而联合起来并获得知识的指导时,人数才能起举足轻重的作用。”[2](P10)由此可以看出,无产阶级只有在自己政党的领导下才能联合起来并获得科学理论的指导,才能发挥人数上的优势。另一方面,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4](P413)。只有这样大公无私的政党才能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才能最有远见、最具革命性和组织纪律性,才能一以贯之地将革命斗争进行到底,肩负起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历史重任。

(二)坚持共產党的领导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显著标志

邓小平说:“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5]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即第一阶段或初级阶段(社会主义阶段)、高级阶段(共产主义阶段),只有在社会主义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向更高级的共产主义阶段过渡。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沿着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一步一步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这样一个大公无私、没有任何自身特殊利益的政治领导力量,无产阶级革命就不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也就难以实现;放弃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必然偏离正确方向,社会主义国家必然变质变色乃至走向灭亡。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历史悲剧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可以说,是否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科学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最显著标志。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经过艰辛探索和努力,我们党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成功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创新和发展,是中国逐步走向共产主义的一个必经历史阶段,也是我们党近百年来领导全国人民历经磨难困苦、不断艰苦奋斗取得的根本成就。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6]。为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认识与科学把握实现共产主义的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把实现共产主义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坚定不移地沿着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

第二,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本质是事物固有的根本的属性。社会主义本质就是指是社会主义本身固有的根本的属性,是对社会主义普遍规律的深刻揭示。虽包含有“中国特色”四个字,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其坚持了最能体现科学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基本原则,因而它仍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主义,因此,在本质特征的界定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是同样适用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7]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表明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极大地深化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现实版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其展现出的强大生机活力而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同时还为解决全球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坚定不移地实践、领导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之无愧的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揭示者和最忠实践行者。

二、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需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切实贯穿于无产阶级事业的全部活动之中,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那么,究竟如何才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呢?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动摇。”[8]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维护中央权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针对性。

(一)坚持党的领导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

维护党中央权威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来剖析权威和权威现象。他们认为权威并不都是坏的东西,很多时候权威是必要的,甚至是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的。权威对工人阶级革命来个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没有这种统一的和指导性的意志,要进行任何合作都是不可能的。”[3](P372)作为工人阶级革命的领导核心,共产党更需要权威,“革命无疑是天下最权威的东西。革命就是……用非常权威的手段强迫另一部分人接受自己的意志。”[2](P277)无产阶级革命不是一般的革命,而是要消灭剥削、消除私有制的最深刻、最彻底的伟大社會革命,革命任务极其艰巨繁重,斗争环境极其复杂尖锐,没有权威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正所谓“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对共产党来说,最重要、最关键的是党中央一定要有权威。党是由一个个党员组成的有机体,如果党中央没有权威就难以有效地把全党组织起来,也就不能形成一个共同奋斗的战斗整体。正如恩格斯说:“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3](P375)列宁在创立和领导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也同样高度重视维护党的权威。针对当时一些激进分子否定权威的错误主张,列宁坚决给予了严厉的批评,他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要取得彻底解放,就必须有权威的观点。为此,他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民主集中制这一无产阶级专政的政党建设的重大理论原则。列宁始终坚持“党是直接执政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是领导者”[9](P423),执政党必须加强权威,严明党的纪律,反对派别活动,加强对其他政党的领导,以确保保卫革命胜利果实、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

维护党中央权威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最重要体现。坚持党的领导,不是一句空的口号,而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必须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的新时代长征路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都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时刻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首先从历史经验来看,在实践中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党中央,始终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是共产党人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党中央一旦丧失了权威,党内就会各自为政、各行其道,造成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就会被当作儿戏,党的轰然倒塌也就不可避免了。中苏两国共产党所取得的历史成就及不同结局的鲜明对比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其次,从实践要求来看,维护党中央权威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根本保证。在中国,党是领导一切的最高政治力量。作为一个拥有9 000多万党员,460多万个党组织的大党,要想把党管好治好,凝聚全党意志向着共同目标不断奋进,就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有威望的党中央。正如邓小平反复强调的说:“中央要有权威”“中央定了措施,各地各部门就要坚决执行,不但要迅速,而且要很有力,否则就治理不下来。”[10](P277)

(二)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坚持集中统一领导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创建和领导无产阶级政党过程中,对如何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方面作出了诸多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共同构成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思想,为如何强化党中央权威提供了基本遵循。

树立政党权威,必须坚持集中统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政党要有权威,但这种权威不是对基于专制或独裁权力的绝对服从,而是建立在党内民主基础之上的一种自愿的服从和支持,这样才能“堵塞了任何要求独裁的密谋狂的道路”[11](P207)。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实践中始终贯穿了这一原则。他们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的《章程》中,对盟员条件及组织机构都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所有盟员必须“服从同盟的一切决议”“保守同盟一切事务的秘密”,并规定同盟最高权力机关不是中央委员会而是代表大会,各级领导机构及其代表由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罢免。这些规定都体现了权威与民主相统一的思想。列宁在继承这一思想的基础上,从俄国党内组织涣散的现状出发,认为要树立党中央权威,就要把全党集中统一起来,建立一个“集中制的党”。列宁在《怎么办》中明确指出,要取得俄国革命胜利就要建立“一个能使政治斗争具有力量、具有稳定性和继承性的革命家组织”[12](P386),这种组织应当由职业革命家组成,是又红又专的革命领袖集团,但“必须以集中化为前提,并且绝对需要有集中化”[12](P409)。列宁还认为,党应该具有铁的纪律和严密的组织,意志统一、令行禁止,只有这样集中统一的党才是一个“真正钢铁般的组织”。这是因为用组织上的物质统一来巩固和保证思想上的一致,是无产阶级不可战胜的重要保证。此后,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中始终强调坚持集中统一的重要性。1905年他提出“进一步地、更全面更严格地贯彻集中制”[13],1920年提出“无产阶级实现无条件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9](P135),1923年提出“我们中央委员会已经形成为一个严格集中的和威信很高的集体”[9](P782)。这些论述充分表明,列宁始终把集中统一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织原则,以集中统一来巩固和强化党中央权威,又通过党中央权威来动员、组织、教育和团结全党同志,从而把党凝聚成一个战斗的组织。

坚持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首先,在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应该是民主的。党是由一个个党员组成的集合体,党的事业要靠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而不能只靠少数领导者,少数人的力量和智慧是有限的,只有绝大多数人团结起来才能形成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磅礴力量。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没有民主就会死气沉沉,就不能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努力奋斗。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政党“组织本身是完全民主的”[11](P207),只有保障了党员的民主权利,才能避免党组织成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马克思恩格斯还特别注重党内民主的实现形式和组织制度,他们提出了定期召开代表大会的方式来确保民主的实现,并强调“让全党哪怕一年有一次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一般说来也是重要的。”[14]列宁也十分重视党内民主,他曾说只召集代表开会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全党就重大决策问题讨论,“都能人人独立地发表自己的意见”[15]。其次,无产阶级政党内部也必须实行集中领导。无产阶级政党本身就是集中统一的,它必须有统一的纲领和章程,有革命的权威。任何人只要加入了党的组织,就必须服从党的教育和管理,服从组织上安排的一切工作和任务,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议。只有实行这样的集中,才能使党的全部力量拧成一股绳,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离开了这样的集中,往往会导致失败或遭到挫折,正如巴黎公社之所以只持续了短短的72天就失败了,就是没有实行正确的集中。综合党内的民主和党内的集中,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指出,不能把它们任何一方面加以绝对化,他们都是相对的东西,是历史的、具体的,条件变化了他们的应用范围也会发生变化。他们还指出,在无产阶级政党内部“没有无义务的权力,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2](P172)。由此可以认为,这实际上已经是民主集中制思想最初表达。在此基础上,列宁进一步完善了民主集中制思想。1905年7月,列宁提出了民主集中的六条原则[16](P345),这些原则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权力行使,又有党员权利保护。1906年,俄国社会民主党第四次代表大会正式确立民主集中制的建党组织原则。后来,列宁又指出:“加入共产国际的党,应该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9](P254)如果不能按照这个原則建党,就不能称之为共产党。

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捍卫最高领袖的核心地位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历史是由人民群众而不是由什么英雄人物创造的,只有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进步和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但唯物史观从不否认个人的巨大作用,而是认为所有的英雄人物都来自于人民群众,是人民群众的杰出代表,是带领人民群众前进的指导者和领路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4](P502)无产阶级的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事业,推进这样伟大的事业必然要求无产阶级要有带领自己不断前进的领袖人物。由革命领袖来领导是无产阶级政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内在要求。

(一)无产阶级政党应该由革命领袖来领导

马克思恩格斯虽未明确提出党的“领导核心”问题,但却始终高度重视“工人领袖”的重要作用,而马克思也一直是第一国际的真正领袖。正如恩格斯说:“每届总委员会的灵魂都是马克思”[2](P721),“没有他,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11](P558)但由于第一国际未能形成一个成熟稳定的领导集体,没有自己的领导核心,这使之很难消除各种派别活动及其错误思潮的影响,以至于难以保障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应有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列宁认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而政党则是需要革命领袖来领导的。他指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16](P344)领袖应是职业革命家中“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人组成的领导集团,其职责就是带领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当然,一般来说,我们所说的领袖并不是特指某一个人,而应是一个持续稳定的领导集体。所以列宁说一个好的领袖集团是坚持不懈进行斗争的重要保证。

建立“职业革命家组织”来领导革命,是列宁在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个重要思想。列宁认为,要把分散的社会民主党组织建设成一个集中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首先必须要把那些能够造成全党统一的骨干力量,即政治上最坚定、对革命最忠诚、同无产阶级保持密切联系的职业革命家组织起来,建立一个中央领导集体。他认为任何革命运动的顺利推进和持久进行,都离不开稳定的和能够保持继承性的领导集体,没有这样的领导组织则运动必将归于失败。列宁在《怎么办》中批判了否定党的领导和领袖权威的错误思想,他说:“假如没有‘十来个富有天才……经过考验、受过专业训练和长期教育并且彼此配合得很好的领袖,无论哪个阶级都无法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12](P401)由此可以看出,列宁认为领袖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权威,如果没有“一批领袖”的领导,无产阶级就会群龙无首,难以凝聚起来组织成一个战斗整体进行持久的斗争,也就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他还指出,造就和培养一批革命领袖不是简简单单、轻轻松松的事,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和奋斗,但如果没有革命领袖,“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话。”[16](P344)领袖作为职业革命家中的杰出代表,一般来说都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斗争经验、高超的领导艺术以及独特的个人魅力,可以很好地把全党团结起来,组织凝聚成一个战斗整体,向着既定目标前进。此外,领袖权威是坚持不懈践行群众路线的内在需要。领袖一般都是善于做群众工作的高手,加之领袖本身也是群众中的一员,往往都能深入群众,乐于为群众办事,在群众中具有很高的威望,深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因而便于动员、组织和教育群众,进而为革命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保障。列宁历来注重革命领袖在群众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指出“革命领袖的职责是引导群众走向革命”[17],“哪里有群众,就一定到哪里去工作”[9](P163)。这些都充分表明,领袖权威是政党权威的集中体现,推进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必须要维护领袖权威,这是全党统一意志和行动的重要保证。

(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与维护最高领袖的核心地位是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需要一个“领导核心”来行使最终决定权,以确保全党的统一意志和行动。这是因为,艰巨繁重的历史任务,尖锐复杂的斗争环境,决定了无产阶级革命不仅需要一批革命领袖,还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这个“核心”代表党中央来行使最终决定权,以保证全党在议而不决或生死存亡之际继续持有团结统一和共同行动的能力。对于这种以“集中”为标志的核心体制,恩格斯在《论权威》中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指出:“能最清楚地说明需要权威,而且是需要专断的权威的,要算是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了。那里,在危急关头,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2](P276)领导核心是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主心骨”,是“班长”,只有从革命领袖这个“稳定的集团”中产生,才能得到全党的一致拥护和支持,才能具有领导全党的权威。在中共话语体系下,“核心”是一种制度设计,它所体现的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顶层设计,这种设计把原本是对立的民主与集中有机结合起来,既有正确集中,又有充分民主,是二者的辩证统一体。可以说,能否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全党是否能够自觉维护这个核心的领导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党的近百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证明:一个正确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遵义会议之前,我们党之所以屡遭挫折,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成熟稳定的领导核心。此后,我们党逐步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地位,中国革命从此焕然一新。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又确立了邓小平的核心地位,成功开辟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领导核心问题,毛泽东说:“实行一元化的领导很重要,要建立领导核心”[18]。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10](P310)为此,他还特别强调,国家的未来,党和人民的前途命运都需要一个坚强领导集体,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这是基于对党的历史的深刻把握得出的科学结论。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在党中央、全党的核心地位并写入党的全会文件,正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和发展规律的坚守和继承,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符合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维护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权威并不否认革命领袖个人的权威,二者是有机统一的,统一于伟大的无产阶级事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是空喊口号,喊空头政治,而是要切实体现在实际行动上。那么,新时代条件下如何才能维护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呢?答案就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这是因为,新时代背景下,维护党中央权威和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统一的。在当代中国,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就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就是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中央权威,就是维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其首要任务就是要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中的核心地位,而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毫无疑问的,必然是全党的核心,这是由党的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决定的。作为世界第一大党,要治理好14亿人口的大国,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就会政出多门,各行其是,最终必将导致“九龙治水”的混乱局面,党的团结统一也将是一句空话。所以,全党一定要有一個成熟稳定的坚强领导集体,并且要有一个“最有威望、最有经验、最有影响力”的革命领袖作为核心,只有这样,才能凝聚党中央各位成员的智慧,汇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集体智慧。为此,全党都要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确保党中央权威和政令畅通,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总之,做到“两个维护”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是新时代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首要任务,也是共产党人党性坚强的重要体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人民的期盼,都要求我们在做到“两个维护”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同志一定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态度鲜明,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和情感自觉,紧紧跟随,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对一切损害核心的错误言行,都要敢于挺身而出,旗帜鲜明地与之作坚决的斗争,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0.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 邓小平文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四):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05.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1.

[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0.

[8]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

[9]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2]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3] 列宁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25.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74.

[15] 列宁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49.

[16]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专题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7] 列宁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86-187.

[18] 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69.

猜你喜欢
两个维护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把“两个维护”要求贯穿始终
抓住关键词巧记知识点
牢牢把握“两个维护”根本政治责任担负起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特殊使命
充分发挥工会维护作用积极推动和谐企业建设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依赖与超越
列宁从严治党的思想实践及其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