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捷
每个指导学生写想象故事的教师都会发现:学生是非常善于想象的,可当我们让他们把想象的故事写下来时,往往就剩下三言两语。好不容易把故事写出来了,大概的结构也就是“三段论”:很久以前,发生了什么事,后来又怎么样了,最后结果是什么。瞧出来了吧,非常典型的“起因—经过—结果”老三段。
教师着急了,不断提醒:请大胆地写出你的想象;想到什么写什么,不要担心,不要害怕。教师不放心的时候,还会提出要求:请写具体、生动。可是,这几乎没什么用。为什么没用呢?因为我们的指导不给力。郑桂华教授早就清晰地告知我们:中小学写作教学的当务之急就是教给框架,教给模板,而不是追求文从字顺,不是在修辞上下功夫。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总给学生笼统的、非具体的路径,空泛的“大道理”。
原来,我们没有教给学生如何写具体,如何展开想象的程序性知识,而只是大而泛地发出指令。又没有给予帮助,还不断施压,当然更加无效。于是,结局就是学生写出了简单的几句话。现在,问题集中到如何让想象的故事写下来的时候,能更丰富、更具体。基于之前犯下的笼统的错误,我们尝试给出更为清晰、精准的四字诀:扁—变—编—辨。具体的指导就三步。
第一步:从“扁”到“变”
未经指导,学生自由写。确实,有的学生写得很好。但是,大多数学生写得都比较“扁”。例如,想象中的主角是人,那么文中的人很可能就是扁形人,是“纸片人”。所谓“纸片人”就是停留在文中的,没有任何特色的人物形象。看起来是人,有名字,有样子,但是写了和没写一样,读者看了与没看一样,同样都记不住。
为什么?因为这些主角都是模子印刻出来的,用套路写出来的,不立体。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努力“变”,从“扁”到“变”,实现第一次飞跃。
所谓“变”就是改变,改变主角的基本属性,借助反差,让读者读一次就具有非凡的阅读感受,就记住主角。为什么会记住?因为与“正常状态”差距太大了。例如,你的主角是一个小朋友,那么他的心里可能就装着一个大宇宙,每天都在想着如何拯救地球;如果你的主角是一只蚂蚁,那么它就拥有巨大的外形,站起身来比大象还高;如果你的主角是一粒灰尘,那么这粒灰尘可能产生于亿万年前,是陨石的好朋友,是灰尘中的“寿星公”,要知道别的灰尘可能只有短暂的数秒钟生命……
从“扁”到“变”,学生需要知道的是主角的原本属性,学生需要做的就是借助“反差”来想象,之后再动笔写下来。
第二步:从“变”到“编”
用笔让主角发生变化之后,故事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要从“变”字推演到“编”字。编就是编织,让主角与各种环境发生互动,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才会出现碰撞的火花,没有编织,怎么产生好的故事?
例如,我们常说的“虎落平阳被犬欺”,这就是一个主角和环境编织在一起的故事。故事就像手套、围巾和毛衣一样,都是编织起来的。主角与环境交织在一起,就有了故事。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用笔送主角到各种环境中去。例如,上文说到的那只巨大的蚂蚁,就可以来到城市里,接受路人甲乙丙丁惊奇的眼神;还有那粒苍老的灰尘,就可以在森林、草原、河道、城市,在不同環境中遭遇不同的事件。
除了大家所理解的物理环境外,还有一种环境叫人文环境,也就是让主角和不同的角色交往。主角在与其他对象的交往中,还会激发出更多的故事。例如,那只巨大的蚂蚁,它出门后遇到一群小个子蚂蚁,一种特别的友情就诞生了。一大一小之间,有说不完的故事。
“编”就是组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各种组合,让故事无限延展。例如,往前想,一路会发生什么,组合源于幻想;往后想,和过往的自己有什么关联,有什么瓜葛,组合源于对生活的加工和改造;往横向想,组合各种因素,让故事在“一个场景中,包容各种角色”,故事成为平台,各个角色都在这里舞蹈。
第三步:从“编”到“辨”
“辨”就是分辨,我们特别提醒的是让故事具备正能量的审美元素。
教师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有一个苦恼难以消解——想象的大胆与合理,到底如何统一?很多学生写想象故事,刚开始时很有意思,写着写着,就离谱了。无限制的自由,往往牵引出思想中深藏的暗黑因子。故事中,表达了一些反面的、灰色的思想。此时,因为老师有言在先——大胆想象。所以,面对这种灰暗的思想,面对这样不良的发展倾向,教师感觉无能为力。
从学生角度来看,他们也显得理直气壮:明明是老师让我们“怎么想就怎么写,把心中的话写出来”。可是我真写出来了,老师又觉得不正派,看来是老师的指导有问题,很虚伪。每当此时,我们都要提醒老师:像学生一样,理直气壮地告诉他们,即便是想象故事,也请表达正能量。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连老师都不敢承担起正能量审美斧正的义务,还有谁能够承担?写作,如果是肆无忌惮地表达反面思想,文章还有什么意义?
于是,我们在最后的一个指导步骤中提出:要具备正能量的审美取向,要借助想象让学生提升审美辨析能力,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美,如何追求美,如何表达美。莫言说:“故事就是你自己。”学生的故事往往反映的是最真实的自己。而这正是教师予以心灵抚慰、品性引领的最佳时机。因此,结合想象故事,指导学生确立一个满满正能量的主题,让故事在主题的指引下发展,让思想在主题的光照下发亮,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故事汲取正能量,这就是我们最后一步要做的。
比如说,那只巨大的蚂蚁在城市里,一直被误解为“妖怪”。可是它很善良,真的“不是来捣乱的”。面对着误解,顶住压力,它最后帮助人们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得到了大家的喜爱。瞧,多么有意义、多么值得传播的故事。相反,让这只大蚂蚁成为“灾难”,肆无忌惮地到处打打杀杀,看起来热闹,可这样的文章写出来有什么意义呢?能流传多久呢?
正能量,并不是让学生在想象作文的最后喊口号,说大话,表决心,而是顺着故事的脉络,自然而然地让人世间最真、最善、最美的情感流露出来。读一个故事,存一点美感,故事在读者的体验中得到升华,也就被人记住了。
想象故事写不具体,更大的原因是指导方法有误。一句话总结:想象虽好,但要写成故事,真的还需要恰当的指导。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