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接连爆发冷链进口食品成罪魁祸首

2020-12-07 05:53张卫
中国食品 2020年21期
关键词:冷链核酸病例

张卫

今年下半年,在北京、大连、山东、新疆爆发的这四次疫情让我们已经落地的心又一次紧张地提到了嗓子眼。前有专家预言秋冬会爆发二次疫情,后有几个城市不断出现零星病例,经历过年初一场大战“疫”的我们现在已经草木皆兵。面对即将到来的冬季,活跃的新冠病毒会否再次袭来?我们又该如何应对?从北京、大连、山东、新疆爆发的这几次疫情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应对办法。

疫情小高峰接连出现病毒源头指向冷链进口食品

6月11日,已经暂停好几天的北京市政府新闻办的疫情发布会突然召开,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发布了一条爆炸性的消息——北京的一位“西城大爷”在北京宣武医院被确诊为新冠肺炎。这是北京连续56天没有新增病例后的第一例,“西城大爷”的确诊开启了北京战“疫”的第二季。在11日傍晚,北京大兴区也报告了一例患者通过咽拭子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经过对这两例确认患者的调查发现,他们均与北京新发地市场有关,于是疾控中心人员立即锁定新发地,认为它可能就是传染源头。随后,新发地市场538名员工接受病毒核酸筛查,又有45人呈阳性,40份来自北京新发地市场的环境样本也呈现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北京市有关部门果断对新发地市场采取关闭措施,并开始在全市开展核酸检测,以遏止疫情的蔓延。

6月中旬,北京经过进一步核酸筛查,共发现368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这些感染者均与新发地市场有直接或者间接关联:其中169人是新发地市场的工作人员,103人于5月30日至6月12日期间去过新发地市场,其余96人均为上述人员的接触者。6月18日,在疫情出现的第7天,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便称:北京疫情已经控制住了。

当我们在为北京仅用22小时就锁定疫情源头、7天就控制疫情蔓延的神速而惊叹时,关于病毒是从何处而来的,也是大家十分關心的问题。10月23日,清华大学、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联合在《国家科学评论》发文,通过分析相关病例、环境与食品等样品的核酸测序和病毒基因组序列,结合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大数据分析,研究人员揭示,北京疫情中病毒源头极有可能是境外疫情高发区的冷链进口食品,并提出冷链运输或为新冠病毒传播新途径。

在北京疫情发生之初,所有确认病例均与新发地有关,未发现独立于该市场的早期传播链或独立传播链,这表示新发地市场是此次疫情爆发的单一源头。结合新发地市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人员又初步确定综合交易大厅地下一层(牛羊肉大厅)水产区S14号摊位可能是感染的源头:S14号摊位的7位工作人员均为新冠确诊病例,且症状出现时间相对较早。根据流行病学模型推断的疫情开始时间范围内,共有5位顾客新冠抗体检测阳性,且这5位顾客都到访过S14号摊位。这5位顾客及其密切接触者在过去14天内都未到访过中高风险区域或接触来自中高风险区域的人员,这进一步提示疫情是由新发地市场向外传播。

新发地市场聚集性疫情中的病例和环境样本中获得病毒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其病毒序列具有明显的突变特征,和我国之前所发现的本土及输入病例均不相同,揭示该次疫情应为单一性的境外输入。研究团队进一步利用自主开发的低病毒载量样品处理方法,对110个病例和环境样本进行了高通量核酸测序,共获得了72条高质量的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这些序列均具有8个特征性突变位点,这些位点在我国此前的本土和输入病例中从未发现过。与新冠病毒基因序列数据库比对,发现除C6026T突变位点之外,具有其它7个突变位点的病毒主要存在于欧洲。这些结果进一步提示,本次疫情的病毒应为单一性的新发境外输入。

综合上述结果,同时确认S14号摊位的工作人员未接触过疑似或确诊新冠病毒感染者,且5月至6月初期北京也无报告新增感染病例,提示病毒极可能来源于境外输入。进一步调查显示,S14号摊位售卖的物品中冰鲜三文鱼是唯一来自境外的商品,且摊主曾于5月30日从某供应商处采买过从存在新冠病毒疫情国家进口、包装完整的三文鱼,在市场内切割处理后零售。为此,研究人员对新发地市场内所有三文鱼供应商的冷库进行了采样检测,发现某供应商有5份鱼体拭子样本呈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其中1份未开封鱼体拭子样本中测序获得的病毒基因组序列与本次疫情中人和环境样本中的病毒高度同源。

因未能从鱼体上分离获得活病毒,因此尚无法证明鱼体上的病毒活力。但是将高质量病毒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与流行病学调查结合,提示来自境外疫情高发区的冷链进口食品极有可能为本次新发地市场聚集性疫情病毒源头。

北京疫情刚刚控制住,谁知一个月后的7月22日,大连再次爆发疫情。7月22日,大连市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该病例系某海产品加工企业员工(该企业从事进口及国产水产品加工、冷藏等业务)。该病例自述发病前14天未离开大连,无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重点关注地区来返大连人员接触史。7月16日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自服药物无明显改善。7月21日17时左右到大连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就诊,22日晨核酸检测阳性,当日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测阳性。疫情发生后,市区两级疾控中心立即赶到医院和患者所在的凯洋公司进行调查,并对凯洋公司及大连湾地区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最终,大连市累计报告本地新冠肺炎病毒阳性感染者118例,其中本地确诊病例92例,本地无症状感染者26例。

8月3日,大连市卫生健康委主任赵作伟在当地政府举行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称,大连的本次疫情是与冷链海鲜产品加工相关的聚集性爆发,通过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本次疫情最早于7月9日发病,凯洋海鲜公司的病例发病时间早于该公司之外的病例,提示本次疫情可能起始于凯洋公司海鲜加工车间,之后在加工车间迅速传播,并向外面扩散。截至8月3日,该车间共有60余名工人和管理人员感染,患病率高达61.9%。

北京、大连的疫情过去后,10月11日,山东青岛又新增3名无症状感染者。随后,青岛市立即组织开展大规模的流调排查和分类检测,截至10月11日23时,青岛市共发现6例确诊病例。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所有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均与市胸科医院高度关联。

不过,10月1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又发布最新消息称,中国疾控中心在对青岛此次疫情溯源调查过程中,从工人搬运的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到新冠活病毒,并证实接触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感染。中国疾控中心发文称,本次从青岛冷链食品外包装分离出活病毒,是首次在实验室外证实在冷链运输特殊条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装上存活较长时间,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具备远距离跨境输入的可能。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物品表面存活的病毒可能导致无有效防护的易感接触者发生感染,感染风险人群主要为冷链物品从业人员。本发现提示,在防范境外感染者输入的同时,需注意在境外被病毒污染的冷链物品将病毒输入的风险。

10月21日,山东乳山市在开展进口冷链食品抽检中发现一份外包装样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疑似阳性,后经威海市疾控中心复核,外包装样本呈阳性。乳山市第一时间对涉疫产品全部进行封存,对相关企业及周边全部进行消杀,对追踪到的该批产品密切接触者全部进行集中隔离和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通过分析以上几个城市的疫情我们可以发现,冷链进口食品是新冠病毒的载体。基于此,上至国务院下至地方政府,均针对冷链进口食品出台了相关的管控措施,以防止新冠病毒借助冷链进口食品传入我国。

冷链食品成防控重点各地密集出台措施加强管控

10月22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和《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

《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是为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指导正常运营的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在生产、装卸、运输、贮存、销售和餐饮服务等过程中做好新冠病毒污染防控工作而制定的,具体阐述了针对上述各个不同环节的人员和物品的防控措施。此外,本指南还给出了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核酸检测阳性样品情形下的应急处置指导建议,结合食品冷链特点,以防止食品污染和疫情扩散为原则,指导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冷链关键环节,科学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食品、环境和人员受到污染和感染。本指南规定,对于进口冷链食品,进口商或货主应当配合相关部门对食品及其包装进行采样检测。对于外埠食品,经销商应当主动向供应商索取相关食品安全和防疫相关检测信息。对于本地肉类屠宰、加工、经营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冷链食品的相关质量管理和操作规范,加强环境卫生管理。进口商或货主如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运输、仓储等服务,在货物交付第三方物流公司时,应当主动将相关食品安全和防疫需求的检测信息提供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在冷链物流过程中,物流包装内如需加装支撑物或衬垫,应当符合相关食品安全卫生要求,物流包装上应当注明冷链食品储运的温度条件。加强对货物装卸搬运等操作的管理,不能使货物直接接触地面,不能随意打开冷链食品包装。应当保障在运输、贮存、分拣等过程中冷链食品的温度始终处于允许波动范围内,做好各交接货环节的时间、温度等信息记录并留存。

《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是为规范指导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工作,防止食品、食品包装材料被新冠病毒污染而制定。用于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正常运营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在生产、装卸、运输、贮存及销售等过程中对来自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区冷链食品的消毒。指南規定,进入作业区域的食品生产加工人员,应确认身体健康、个人防护满足相关要求,定时用含酒精的免洗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来自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国家)的冷链食品原料和半成品进入企业或者入库前,应对其外包装进行严格、有效消毒;用于搬运冷链食品原料或半成品的工器具(如转运箱、勺子、钳子等),每次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洗和消毒。生产加工前、加工后使用的器具应当分开放置并妥善保管,避免交叉污染。对生产加工后(或生产加工过程必要时)的所有设备和器具应当进行有效的清洗和消毒,并确保选用的清洁消毒程序和消毒剂能够有效杀灭新冠病毒。加大对冷链食品原料加工处理各环节生产车间环境、即食和熟食食品各生产环节车间环境、储存冷库等高风险区域的消毒频次,生产加工过程、生产完毕后需对环境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特别应当加强对生产加工过程中人接触的各种操作台面、接触面/点(如门把手、开关、器具把手、电话、厕所等)、人流密集环境的清洁和消毒频次。

10月26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商务局发布《关于推广应用北京市冷链食品追溯平台的通告》,要求自2020年11月1日起,本市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均需在“北京冷链”中如实上传进口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来源、流向等追溯数据,落实电子追溯码赋码、贴码等。“北京冷链”实行“首站赋码”管理,即从京外采购进口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并运入北京的本市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作为首站,在“北京冷链”中上传相关产品品种、规格、批次、产地、检验检疫等追溯数据,并使用“北京冷链”按批次为相关产品进行电子追溯码赋码。如产品包装上已有符合GS1编码和追溯标准的追溯码,则无需另行赋码,实现“一码到底”。进口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在京销售、流转的各个环节,本市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均可通过扫码方式便捷上传产品收发货等数据,为精准防控再添助力。对未上传追溯数据的相关产品,本市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做到不采购、不销售、不使用。此外,食品经营单位在面向消费者进行销售时,应在进口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产品包装或货柜明显处加贴“北京冷链”电子追溯码。广大消费者在购买进口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时,可通过微信、支付宝中的“北京冷链”小程序扫描产品包装或销售货柜上的电子追溯码,更加便捷地查询所购食品的质量安全和产品追溯信息。

在山东疫情爆发后,为进一步落实“人物同防”、“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巩固冷链食品疫情防控成果,山东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发布通告,推广应用“山东冷链食品疫情防控管理系统”。自2020年10月1日起,凡在山东省区域内从事冷链畜禽肉、水产品进口、屠宰加工、生产经营、运输、储存的相关单位或个人,需通过“山东冷链食品疫情防控管理系统”上传冷链食品来源及流向等信息,已有追溯系统的可采用系统对接方式上传相关数据。冷链食品相关单位(或个人)必须严格履行冷链食品追溯主体责任,按照要求完成冷链食品信息上传工作,并对上传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负责。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工业和信息化、商务、交通、邮政管理、海关、畜牧兽医等部门依职责督促指导冷链食品相关单位(或个人)规范使用“山东冷链食品疫情防控管理系统”,及时上传冷链食品来源及流向等信息。

此外,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发布了《关于加强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的消杀工作。加强人员健康管理,各环节工作人员应当根据新冠肺炎防控及消毒方法的原理和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特别是手部清洁卫生要求。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依法如实记录并保存食品及原料进货查验、出厂检验、食品销售等信息。做好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及其制品的合格证明、交易凭证等进货查验和台账记录,其中进口的肉类、水产品及其制品必须具有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生猪产品必须具有“两证一报告”(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非洲猪瘟检测报告)。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责任,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与落实进货查验制度电子化管理相衔接。应将采购、销售的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的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相关合格证明以及供货者(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和凭证上传至“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并可以从“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打印追溯单,随货同行。

虽然冷链食品是新冠病毒的一个载体,但公众也不必担忧,据中国疾控中心报告,近期我国有关部门对冷链食品开展了新冠病毒核酸抽检,全国24个省份共报送了冷链食品及包装样品67万份、从业人员样品124万份、环境样品107万份,仅在22件食品及包装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病毒核酸载量较低。而且,现有研究和防控实践显示,新冠肺炎不是食源性疾病,未发现通过摄入食物导致感染的情况。迄今为止,也尚未发现消费者因接触污染的冷链海产品而感染的病例,我国消费者感染风险极低。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仍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同时,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加大了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监测、消毒等措施,普通公众只要注意保持清洁、生熟分开,可以正常购买和食用進口生鲜。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冷链食品相关行业从业人员需加强日常防护。中国疾控中心建议工作中经常与具有较高新冠病毒污染可能的冷链产品密切接触的行业从业人员,如从事冷链产品装卸、加工、销售等的人员,需增强防护意识,做好日常防护,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可能被污染的冷链产品,接触冷链产品后未脱掉可能被污染的工作服并洗手消毒前不摸口鼻眼,工作完成后需立即洗手消毒,定期进行核酸筛查。

近期,新疆再次爆发新冠肺炎疫情,结合之前专家说的秋冬爆发二次疫情“基本上是肯定的”这一说法,不少民众担心疫情会卷土重来。对此,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专家杨功焕认为,综合多方面因素,新冠疫情秋冬季反弹确实已经开始,第二波疫情的发作已拉开序幕。但随着人类应对新冠疫情经验的不断积累,死亡率已在下降,所以不必像第一波疫情出现时那么担忧。

猜你喜欢
冷链核酸病例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中国冷链物流:应对冬奥的技术大考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病例”和“病历”
本土现有确诊病例降至10例以下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基于Cell—SELEX的核酸适配体在生化分析与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核酸适配体在多肽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