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护理管理在手术室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0-12-07 09:34:06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大连116033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22期
关键词:器械规范化手术室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33)

内容提要: 目的:观察手术室器械管理中采取规范化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手术室管理有关手术资料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另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手术室器械管理有关手术资料为观察组(规范化护理管理),对比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无菌情况(95.10±1.26)分、护理记录(89.44±2.00)分、知识考核(95.02±3.14)分、科室测评评分(98.02±1.44)分、手术时间间隔(65.47±11.52)min、器械准备时间(5.78±1.26)min、器械完好率100.00%均优于对照组(90.44±2.00)分、(75.14±2.10)分、(85.20±1.04)分、(80.10±1.16)分、(94.67±17.23)min、(9.22±2.18)min、86.89%,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管理可有效提升手术各有关指标,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应用。

在医院中,医疗器械投入的重点部门是手术室,并且在医学技术快速发展下,医疗模式发生改变,外科手术量也是不断增多,从而增加了医院投入在手术室力度[1]。但是应关注的是,现阶段手术器械管理水平对上述要求不能有效满足,呈现较多弊端[2]。以此为前提,手术室器械管理水平如何有效提升,同时确保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手术室管理意义重大。本研究分析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在手术室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手术室管理有关手术资料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共实施手术4135次;另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手术室器械管理有关手术资料为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共进行手术5354次。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包括:①确定手术室器械管理分工。不明确的责任分工是出现差错、遗漏的主要原因,为了使工作效率提升,应确定责任分工,由专业人员,专岗负责手术室器械的清洗、收集、准确等工作,强化手术室器械准备人员同医护人员交流,促使良性循环形成,降低遗漏和误差,使工作效率提升;②强化使用手术室器械的培训。因为手术室器械会直接穿过黏膜或皮肤,与人体器官或组织直接接触,为高危险器械,所以,在使用期间应对有关要求严格执行,防止出现危险事件。在科室中组织有关人员定时对手术室器械的使用、保养、清洁知识进行学习,让其对手术室器械的操作流程、性能、特点熟练掌握。提升患者自愿保护手术器械的积极性,并对器械使用要求严格执行,保证使用器械的安全,促使使用寿命的延长;③手术室器械准备规范化管理。作为重要的手术室工作环节,准备器械为其中一个,所以对此进行规范化管理非常重要。需对器械准备指南的有关要求严格执行准备工作。特别是新进入、特殊、使用率低的器械,应分类,从而保存。结合手术类型不同而配置不同器械包,查验核对每天器械灭菌、数量、是否过期等。如果出现过期或损坏的器械应马上更换。手术前,提前1d同医师交流,备好特殊器械;④手术室消毒和清洗管理规范化。确保每次术后及时清洗器械,同时检查表面,确保正常使用器械。针对锈斑器械,使用除锈剂刷洗,不可用力过大。完成除锈后及时保养,确保器械完好。将规范化消毒管理工作做好。器械不同使用不同消毒方法,从而建立规范的消毒制度,保证手术需求。

1.3 观察指标

①无菌情况、护理记录、知识考核、科室测评评分;

②手术时间间隔时间、器械准备时间;

③手术量、器械完好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分析数据,计数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统计学成立。

2.结果

2.1 有关指标情况

两组有关指标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有关指标情况比较(±s)

表1.有关指标情况比较(±s)

有关指标 观察组(n=5354)对照组(n=4135) t P无菌情况(分) 95.10±1.26 90.44±2.00 6.145 0.037护理记录(分) 89.44±2.00 75.14±2.10 6.412知识考核(分) 95.02±3.14 85.20±1.04 6.271 0.044科室测评(分) 98.02±1.44 80.10±1.16 5.671器械准备时间(min) 5.78±1.26 9.22±2.18 7.032 0.035手术时间间隔(min) 65.47±11.52 94.67±17.23 7.547 0.042

2.2 手术量、器械完好率

观察组手术量为5354次,对照组为4135次,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器械完好率100.00%(5354/5354),对照组为86.89%(3593/413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根据相关研究指出[3],手术室为各类治疗、手术和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及主要科室,近年来,在医院中,随着不断增加的外科手术数量,提升了对于手术质量和效率的要求,因此,手术室器械规范化管理工作就非常重要,可同医生默契配合,减少手术时间,提升手术患者的安全性。手术室是临床外科手术治疗的重点科室,手术的效率、成功率同手术室各项护理工作的质量息息相关,同时也会影响手术患者术后的康复速度。手术室护理质量关系手术是否成功,而其质量又同手术室管理效果密切相关。在常规的手术室器械管理模式中,其规范性较缺乏,出现效率低、分工混淆的情况,使得管理质量不理想,对于医院感染不能有效防控,影响医院的远期发展。在手术操作中,手术器械为基本工具,是否合格决定着手术操作是否成功。因此,应选取一种规范、合理、科学的手术室器械管理模式,从而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为现阶段手术室管理的关注问题,也是目前医院发展的方向。特此,本院在2017年7月开始采取规范化护理管理,为对其效果进行了解,同常规护理管理效果比较。本次结果为,观察组各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说明规范化护理管理可有效提升手术室器械准备效率,严格进行器械无菌管理,利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降低。并且经过规范化护理管理,不合理利用手术室器械的情况显著改善,器械利用率也得到提升,闲置器械明显减少,方便手术有效、准确、快速进行,在使手术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的同时也使医院成本降低。除此之外,本院同样重视培训手术室器械管理人员的技术,通过宣教、讲座等方式使其专业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器械的合格率更是明显提升,确保手术器械的管理工作达到一定标准[4]。

总而言之,在手术室器械管理中,规范化护理管理较常规管理的效果更佳,可有效减少手术等待时间,使手术量提高,保证器械的完好率和合格率,从而使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促进提升医院管理质量,从而为医院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所以,规范化护理管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器械规范化手术室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商周刊(2017年23期)2017-11-24 03:24:09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40:03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外来器械实行集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淮海医药(2015年1期)2016-01-12 04:33:11
幼儿园自制户外体育器械一览表
健身器械
意林(2015年20期)2015-10-21 11:21:08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