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2020-12-07 13:00张宏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2期
关键词:隐匿性后处理胫骨

张宏伟

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隐匿性骨折一般是患者通过常规的X线或CT检查不能发现的骨折类型,但是患者存在明显的骨折表现[1]。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存在骨折程度较轻、没有发生明显移位等多种的表现,患者的骨折面积相对较小,所以这会对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挑战。为患者选择采用CT和X线进行骨折诊断是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手段,但这种诊断准确性不高,很容易在诊断过程中出现漏诊和误诊,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病症的治疗产生影响[2]。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最近这几年被广泛应用在临床的诊断中,能在对患者治疗时发挥较高的作用和效果。本文基于此,主要分析将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应用在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同时将主要情况进行如下的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42例确诊为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患者,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2.16±10.33)岁。本文所有患者均为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其中存在外侧平台骨折16例,内侧平台骨折14例,平台中线踝间隆突/前、后边缘骨折12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和认可。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存在显著的外伤史;②所有患者均通过CT和X线进行诊断,均未发现有明显的骨折征象;③患者受伤部位存在肢体肿胀,并且存在疼痛;④所有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

1.2.2排除标准 ①经临床诊断为开放性骨折的患者;②患者机体和其他器官存在严重的障碍患者;③患者对本文不配合的;④因各种原因退出本研究者。

1.3方法 对患者入院以后选择采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进行骨折部位的检查,在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当中,均在受伤后24 h以内对患者进行膝关节的正位、侧位X线侧位进行检查。对所有患者在1~3 d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选择多层螺旋CT对膝关节容积进行扫描,指导患者选择仰卧位,在扫描的过程中将电压电流分别设置为110 kV和210 mA,将扫描的层厚设置为3 mm,并且重建层厚为1.5 mm,扫描的范围需要参照X线平片,从患者股骨内侧和外侧上踝一直到胫骨骨折线远端。将采集所得的原始数据均使用Simenz后处理软件进行MPR、MIP、VR图像的重建。MPR图像重建需要从上到下进行横断面图像的重建,然后由前向后为患者进行冠状面图像的重建,矢状面图像的重建则需要由内向外进行重建,然后根据诊断需求进行斜面图像的重建,通过不同角度观察骨折状况。MIP和VR图像的重建要根据人体解剖的作者围绕着人体左右横轴(X轴)和人体上下纵轴(Z轴)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图像旋转观察,以便于能够充分显示患者骨折部位和形态,并且全面进行前后位、后前位、左侧位、右侧位、鸟瞰位的图像观察,部分病例要根据不同骨折的部位拍取斜位图像,同时在鸟瞰位图像上,在患者的胫骨踝间隆突的部位做出一条前后方的直线,并选择该线终点做一个横线,然后将胫骨平台分为前外、前内、后内、后外4个象限。

需要通过两个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共同阅片,评估患者胫骨平台骨折的细节,骨折根据AO分类方法主要划分为两种类型共6组。分别为B型和C型。B1患者存在部分关节面骨折,为简单的劈裂骨折;B2部分关节面出现骨折,为简单的压缩骨折;B3存在部分关节面骨折,为劈裂压缩骨折;C1为完全关节面骨折,为干骺端简单骨折;C2存在关节面完全骨折,为干骺端端粉碎骨折;C3属于完全关节面骨折,为关节面粉碎性骨折[3]。

1.4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的骨折类型根据多层螺旋CT后处理3D重建技术的诊断结果进行诊断。比较3D重建与MPR诊断准确率。

1.5诊断标准 ①患者有明显的外伤史,存在受伤部位红肿,疼痛和活动障碍,但是经过常规的X线和CT检查,并没有存在骨折征象;②对骨折部位进行观察,判断患者是否有骨皮质损伤或骨小梁连续性中断,如出现以上一项即可确诊[4]。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3D重建进行检查,共检查出13例患者为外侧平台骨折,12例患者为内侧平台骨折,10例患者为平台中线踝间隆突/前、后边缘骨折,3D重建共诊断出35例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诊断的准确率为83.33%;3D重建诊断外侧平台、内侧平台、平台中线踝间隆突/前、后边缘骨折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MPR对患者进行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16例患者为外侧平台骨折,14例患者为内侧平台骨折,12例患者为平台中线踝间隆突/前、后边缘骨折,共诊断出42例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诊断准确率为100.00%。MPR诊断准确率高于3D重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多层螺旋CT后处理3D重建技术与MPR诊断准确率比较[n(%)]

3 讨论

最近几年临床上出现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发生几率在逐年提高,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髓腔内血管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这样就会导致患者髓腔当中出现出血和水肿表现,很多患者还可能伴随韧带等相关组织的损伤,因此这种病情会导致患者出现肿胀和疼痛等不同程度的症状,严重的对患者的肢体活动产生影响。本文主要分析通过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手段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进行诊断的价值,通过对本文结果的分析,能够看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进行诊断能够提高诊断整体效率。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可以有效减少对病变部位产生的干扰和掩盖,能够对患者的病灶进行良好的显示,而且能够从冠状位、矢状位和横断面进行不同的检查和观察,能够有效调节合适的检查参数,缩短重复时间和回拨时间,获得骨折位的3D重建,这样就能对患者骨折的程度进行准确判断。

综上所述,临床对隐匿性骨折患者通过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进行检查有效可行,虽然对患者进行MPR的检查能有效提升对患者检查的准确率,但建议为患者综合进行MPR和3D重建,以便提升整体的诊断效果。

猜你喜欢
隐匿性后处理胫骨
车身接附点动刚度后处理方法对比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雷公藤多甙联合降糖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警惕隐匿性肾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胫骨假体旋转角度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对王维山水田园诗“隐匿性”描写的参悟
胫骨远端骨折术后陈旧性踝关节前脱位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