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拓展·创新
——疫情背景下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思考与探索

2020-12-07 01:07王针桂
台州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研习实习生师范生

罗 华,王针桂

(台州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师范生教育实践是教师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增强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教师培养质量”[1]具有重要作用。2016年3月 17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教师〔2016〕2号),主要针对“师范生教育实践存在着目标不够清晰,内容不够丰富,形式相对单一,指导力量不强,管理评价和组织保障相对薄弱”等问题,从九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要求:明确教育实践的目标任务、构建全方位的教育实践内容体系、丰富创新教育实践的形式、组织开展规范化的教育实习、全面推行教育实践“双导师制”、完善多方参与的教育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协同建设长期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健全指导教师激励机制、切实保障教育实践经费投入等[1]。这一文件的颁布,对全面提升师范生教育实践质量,意义重大。

《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中,教育实践的时间长度是惟一明确的量化指标。“在师范生培养方案中设置足量的教育实践课程,以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为主要模块,……切实落实师范生教育实践累计不少于1个学期制度。”[1]从而以制度的形式,保障了教育实践的时间。

常规情况下,从时间长度、重视程度和资源配置等方面考察,教育实习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比如从时间设定看,相当一部分师范院校直接将教育实习时间设定为“1个学期”,以满足教育部“累计不少于1个学期”的刚性规定。比较而言,教育见习和教育研习的时间过短,重视程度和资源配置也较弱。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这样的状态一直是一种默认状态。

但2020年的疫情,使既定的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模式受到全方位的冲击。突发的疫情导致开学延迟,教育实习时间缩短。特别是一些升学率要求较高的实习学校,一方面顾虑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另一方面顾虑疫情的不确定因素,而进一步缩减了实习时间。如,笔者所带队的两个教育实习小组(30位实习生),在实习学校实际只有一个月左右的实习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带队教师的组织管理工作就完全突破了原先的要求和套路。如何安抚实习生的焦虑和不满情绪?如何填补实习时间短缺的空白?最重要的是,如何在疫情背景下思考和探索师范生教育实习改革的路径,为未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制约下的教育实习,提出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笔者作为教育实习带队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逐渐形成了融合、拓展、创新的理念,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融合教育研习模块

整体设计、精心组织,在教育实习中分阶段安排实习和研习,涵盖职业精神教育、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教研实践和就业指导等内容。

第一阶段,实习生进入实习学校,进行教育实习。从实习学校看,由于疫情影响,实习学校对接收实习生有诸多顾虑,但一旦接收后,从实习工作安排、实习生见面会到实习考核等,有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有序而高效,反映了实习学校长期以来作为实习基地,所具有的实力和能力。从实习指导教师看,大部分指导教师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指导实习生经验,对实习生既严格要求又耐心友善。在教学实践方面,课前对备课讲稿反复修改,课后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在班级管理方面,传授给实习生的班级管理技巧实用有效。实习生对指导教师的评价普遍较好,信任度较高。

第二阶段,一个月后实习生应实习学校的要求,结束实习,带队教师为实习生量身定制了内容丰富的研训方案(见表1)。

表1 教育实习(第二阶段)设计方案

① 指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入职考试。

第一阶段的教育实习,对于实习生而言,可谓喜忧参半。既有初为人师的成就感,也有囿于能力的挫败感,更多的是个人在职业体验、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就业方向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困惑。但这些问题和困惑,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很难在第一阶段的实习过程中得到系统的梳理和理性的疏导。事实上,即便是在以往教学实习时间能够保证的情况下,实习指导教师或带队教师都难以静下心来全方位地为实习生的困扰“把脉问诊”。

于是,笔者在第二阶段的研习中,安排了专题讲座、教学案例研讨、教学视频制作、就业指导实操、反思与交流等5大类、25场研习活动,涵盖职业精神教育、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教研实践和就业指导等内容。特别是8场专题讲座,邀请了既有长期实践经验又有系统思考探索的名师开讲。如,浙江省功勋教师郑青岳的讲座《教学研究历程的几个足迹》,以个人的成长为例,从职业理想、教育理念到实践成果等方面展开,给实习生上了一堂有情怀有思想的职业精神教育课。浙派名教师、中学副校长徐林建的讲座《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实务》围绕“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结合大量的案例,阐述了班主任工作中的理念、策略和能力养成,深化了实习生对班级管理的认识。浙江省特级教师包建新的讲座《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从认知、方法、思维等维度探讨中学作文教学,有理论分析又有实践操作。这些讲座针对实习生的“痛点”,解决实习生的“难题”。特别是经过一个月的教育实习,实习生对自身能力优劣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安排名师讲座和名师教学案例研讨,能够帮助实习生有效深化实践层面的认知,促使实习生将碎片化的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思考,也弥补了教育实习中指导教师较为单纯的经验化指导。实习生听了讲座后,撰写了总计60篇、8万多字的思考和体会文章。这种实习体验后的反思,是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思考,有一定的深度,有效地提升实习生对教育工作的认知,也提高了实习生的专业水平。

在教育实习中融合教育研习模块,能够使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中《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三级)》“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递进贯通”[2]的要求在教育实习阶段就得以体现。

二、拓展教育实习形式

采取多种形式,丰富教育实习的体验,提升教育实习效果,培养实习生自主研训能力。

以往的教育实习,实习生的活动空间是实习学校,主要参加实习学校的教研活动,形式比较单一,随机性较强,系统性较弱。疫情背景下,实习生不得已缩减了在实习学校的时间,但返校后的研习活动却使教育实习的形式更为多样化。笔者设计的《教育实习(第二阶段)实施方案》,分为三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目标,比如,第一单元主要针对第一阶段的教育实习,第三单元则主要针对就业。各单元以各种形式进行探究、行动和反思。

第一单元的研训(见表2),主要安排了三类活动:第一阶段教育实习总结与成果交流,名师教学视频观摩研讨,关于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教研实践的专题讲座。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实习生尚能保持实习现场感的时候,以体验者、观察者、反思者的多重视角,形成对过程和问题的较为整体性的认知与思考。

表2 教育实习(第二阶段)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教育实习反思与交流”是圆桌座谈形式,要求实习生做好10分钟发言的思维导图,有条理有重点地就第一阶段的教育实习工作发表看法。4场8个名师教学视频,要求实习生分小组自主研讨,结合第一阶段实习中上课、听课情况,进行比照、讨论和辨析。4场专题讲座主要围绕教学、班级管理、教研等实践性活动,要求实习生在听了讲座后,撰写思考和体会文章。

第二、三单元的研训(见表3、表4),主要有五类活动。除了专题讲座和总结交流外,还有视频制作、外出观摩学习、仿真模拟面试等。专题讲座主要是职业精神教育与就业指导,力求将价值观引领与学生的现实需要相结合,获得最佳的效果。总结交流的重点是“教育实习活动材料汇编”,实习生分工合作编撰了总计79页图文并茂的教育实习活动材料,这份材料记录了他们的成长历程,很有价值。当然,编撰的过程也是一种能力训练。“分组录制教学视频”本身就是教育实习的一个环节,因为有前面的培训打底,加上时间也较充裕,视频录制质量明显提高。此外,还组织实习生赴中学观摩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亲身体验特殊情境下的教学活动。仿真模拟面试则是重要的实操演练,下文将具体论及。

表3 教育实习(第二阶段)实施方案

表4 教育实习(第二阶段)实施方案

三、创新教育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培训方式

将教育实习与就业有机结合,通过实操演练提升实习生就业竞争力。

当前,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入职考试,仍然是大部分师范生要面对的竞争性考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面试环节,大家普遍感到有难度、压力大。因此,帮助实习生熟悉面试流程,掌握方式方法,从而正常发挥、自如应对,是教育实习与就业培训的契合点。浙江省特级教师王针桂《考证、考职面试指导》和台州市名教师、中学校长陈斌官《积十年,成一学——从评委角度看模拟上课》的专题讲座,全景式地介绍和分析了考证、考职面试中的关键点,实习生受益匪浅。

同时,安排了4场仿真模拟面试,创设了全程仿真模拟和全员仿真模拟的教学现场,以实操演练的形式,帮助实习生充分体验面试的流程和现场感。

全程仿真模拟就是流程仿真、操作仿真、现场仿真等,实习生从备考室开始备考,到进入面试室完成面试,全程沉浸于面试氛围,明确每一步骤的内容和要求,知道应该如何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并在面试结束后自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全员仿真模拟则是实习生不但模拟面试者,还轮流模拟面试考官和工作人员。实习生通过扮演考官和工作人员,转换角色,换位思考,从考官和工作人员的角度感受和理解面试。这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实验,比如,当实习生变身为考官时,他们对面试者的提问相当犀利,也能够提出一些很好的问题,并能针对面试者的表现进行具体的点评。当他们站在考官的立场,才真正认识到面试者条理清晰的陈述、流畅准确的表达、自信有度的仪态有多么重要。这种实习生的相互教育与自我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效果强于教师苦口婆心地讲道理。

进行仿真模拟面试,不仅给实习生提供了实操演练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创设了互动开放的学习环境,实习生以主动学习的姿态,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他们跃跃欲试,尝试各种角色,而不是被动接受培训。所以,这样的培训形式得到了实习生的高度肯定。坦率地说,如果不是疫情的影响,教育实习阶段是不太可能有时间安排实习生进行类似的研训,但事实上,这类研训的效果相当显著,对实习生的能力,特别是应对面试的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综上,在教育实习中融合教育研习模块、拓展教育实习形式、创新教育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培训方式等,对于实习生而言,成效显著,正如他们所言,“这段原本倍感迷茫的时间里,我们30位实习生,人人有事做,天天有活动,收获满满。”对于实习带队教师而言,其设计与实施过程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最初因为疫情的影响,从学生学业的角度考虑,但在全力投入工作的过程中,在实习生倾力参与的过程中,逐步体悟到其多方面的价值:一是很好弥补了实习时间的不足,解决了实习生提前返校后造成的学业上和心理上的“空档期”,提高了实习生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充分认识到教育实习中加强教育研习的重要性,在实习生成长的同时,也提高了带队教师的水平;三是促进高校与中学的合作,推动更多中学名师进大学课堂。特别是在教育实习这一师范生学业成长的重要节点上,这样的面对面交流尤为重要。

对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思考与探索,其现实意义首先在于更好地应对疫情。2020年的疫情,明示我们每一个人,不确定性已成为一种常态。近期,许多师范院校《关于做好2020年师范生教育实习工作的通知》中,都有这样的备注,“如因疫情原因,根据上级安排,实习工作有所调整,学校将另作通知。”所以,及早做好应对方案,防患于未然,才能降低疫情对教育实习的影响,保证教育实习质量。

但更重要的是,疫情期间的思考和探索为改进教育实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笔者认为,教育实习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亟需改进的问题,如,由于实习学校的层次差异、实习指导教师的能力差异,对实习生的指导在“质”和“量”上都存在很大差距;实习形式相对单一;与就业对接的意识不强等等。所以,学校、院系和带队教师需要整体设计、精心组织,在实习过程中融合研习活动,使研习与实习过程相蕴相含、相辅相成,并促进实习形式的丰富多样。同时,强化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就业意识,不仅要通过仿真模拟面试之类的研训提高就业竞争力,更要引导实习生重视身份代入与意识认同。这样,势必能够有效提高师范生教育实习质量,促进师范生的专业成长。

猜你喜欢
研习实习生师范生
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历史学师范生说课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泰拳的研习方法及身体的生物适应性研究
2016年中国校园足球教练员赴英留学研习点滴
最牛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