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贵州 贵阳 550002)
博物馆是融合先人智慧和当代艺术的重要园地,收藏并展出了众多古代艺术产品、当代创意新品及科学研究成果。博物馆的存在不仅拓宽了人们的文明视野,而且满足了教育和启蒙需求。在新的经济发展背景下,精神文明需求日子增长,再加上政府的重视与投入,博物馆得到了大量建设资金和新技术的支撑,逐渐向着数字化、网络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其实,数字化技术的前身就是计算机技术,数字化展览就是拍摄、扫描、修复、存储并展览实体物品。
20 世纪中期计算机技术诞生了,并在20 世纪末期得到广泛的推广与使用。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为数字化技术营造了更好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所以,数字化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机会。数字化技术能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物体与计算机相结合,并且能进行数字化处理活动,还能将数据信息存于计算机系统内部。在人们需要收集某种信息时,计算机可以将数字信息转化为人脑可识别的信息。这种方式不仅便利了人们的生活,而且强化了人类与物体之间的体验。早期展览活动证明,由于受到空间因素、参观者文化基础及展览形式的制约,藏品的真正含义很难被充分体现出来。在较大的博物馆中普及数字化技术,有利于突破传统展览方式的局限,拓宽展览内容的数量,也有利于提高宣传展览方式的效率,宣传产品的内涵意义。在这里所谈到的数字化技术,主要包括多媒体网络、虚拟现实、计算机控制、3D、4D 等多维技术。
这项技术具体是指,展览馆工作人员利用扫描仪或摄影机等输入设备,近距离扫描或拍摄实物藏品,进一步形成藏品电子图像,再利用专业图像处理软件剪辑、修复并细化调节图片状态,最终实现实体产品向数字图像转变的一个过程。这类技术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空间就狭小的博物馆里面,如果不能合理运用这项数字技术,部分藏品只能放在仓库落灰,即使安排轮流展示活动,也会产生部分缺失现象。相反的,若是利用了该项技术,就能够以平面数字成像技术将所有藏品展现给参观人员。第二,在特殊产品的展览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氧化损坏现象。比如说,在展览古代布帛、绢画或铜制品时,一旦接触氧气就会产生氧化褪色反应,展览品收藏价值就会不断减弱,而静态平面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展览物品,使其避免不同程度的损坏现象。第三,有些藏品价值非常高,容易引起盗窃现象。第四,通常情况下,博物馆集中于大中城市,并未深入广大乡村城镇。然而,人们的精神文明需求越来越多,数字化技术能够提供共享的资源,能够让人们了解到不同地区的、不同国家的文物藏品。
这项技术具体说的是利用三维软件、成像技术、测量仪器或视频构建物体模型。在这种技术条件下,可以从多个角度展示藏品形态,为广大参观者群体提供更加清晰的、全面的展览品数据。通常情况下,三维建模主要以立方体或球体等几何元素为基础,综合运用缩放、拉伸、扭曲等运算手段,再依靠3DMAX 一类的建模软件构建而成的。在利用三维扫描仪时,工作人员可以了解到实体内部的结构信息,并采集多个样本点的空间坐标,为构建三维立体模型提供数据参考。在图像或视频的基础之上构建模型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建模方式,涉及到了图形学的实用技术和几何变换思想,最贴近真实藏品的实物面貌。除此之外,通过丰富现场的数字设备,参观者体验到了智能播报服务,进一步了解了藏品的基本情况。
这项技术具体涉及到了数字二维动画、平面交互及影视媒体技术。数字二维动画模式下最经典的代表是FLASH 动画。在博物馆场馆构建相对完善的网络信息体系,定期展出藏品图片,有助于形成安全的防护体系,进而避免盗窃现象。除此之外,博物馆利用触屏和投影等设备,能够输出更丰富的藏品信息,帮助参观者进一步了解不同藏品的产生和存在背景。在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各大博物馆相继建立了藏品网络平台,推出了更多的共享资源,形成了不到博物馆就可以享受参观效果的虚拟展览系统,不仅拓宽了资源搜集的渠道,而且缓和了不同地区文化资源的紧张程度。
人们通常将该项技术简单的理解为三维动画。通过计算机软件设定展示对象的尺寸并构建模型,再结合其他要求调整运动轨迹或现场环境,进一步形成三维立体动画。比如说,当遭遇较大藏品转移展馆现象时,必须考虑到实体庞大物件转移的危险性,而消除这一危险性的最佳方式,就是利用三维动画技术创造替代型“动画藏品”。
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和更新给经济社会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变,博物馆的数字化发展恰巧体现了数字化技术与展览活动的有机融合,为广大参观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视觉美感和从观内容。实际上,数字化技术就是不同环境和需求共同刺激下出现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它的出现符合信息化发展大趋势,也符合规范化、合理化、智能化博物馆的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