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1)
动画的创作不能脱离观看群众的审美需求,而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熏陶下的人民群众可以十分容易地接受在动画创作中融入剪纸艺术的动画创作手法。本文将会具体介绍剪纸艺术在动画中的表现特点、剪纸艺术表现形式的应用、艺术造型的应用、传统图案的应用、色彩特点的应用、平面化特点的应用等方面内容。
剪纸艺术在动画中的表现主要有三方面:分别是极度概括的形象轮廓模式、线条语言的表现、意境美学的表现。物质的轮廓是组织形象最突出的特征,是塑造形象的关键。在中国动画形象的创作中,就使用了各种轮廓造型艺术,用线条勾勒出人物的形象,这种轮廓艺术主要表现的是人物的神韵。如剪纸动画中猴子等人物的形象就是用粗粗细细的线条勾勒出来的,形象往往是用一笔勾勒出来的,保证人物形象的完整性。在轮廓的描绘上主要注重人物脸部和手足的各种线条。受我国传统古代人物造型的影响,剪纸动画中表达人物形象时,其人物服侍也具有构图简洁的特点。而在线条语言的表达中,线条是图像的根本语言。绘画的基础因素便是线条。线条可以组成图像的基本轮廓和内部形象。融入剪纸艺术的动画创作中也是以线条为曲线的,线条或弯曲或尖锐的利用可以塑造出各种人物形象。这种线条的利用在剪纸动画中还体现在建筑的设计上。线条通过高低起伏和弯曲变化可以给人们带来独特的视觉冲击。剪纸人物的细节设计中也生动地体现了线条的流畅度和准确度如人物的服饰上衣服褶皱的表现、人物走坐形态的表现。剪纸动画中还有意境美学的深刻体现。在中国传统的绘画作品中,都讲究写意的特点。这种多视角的人物形象是通过人物角色的面部特点和表情等建立的,增加了剪纸动画的艺术性和真实性。同时还应该注重剪纸动画中,人物表情的表达,这种表情的传递可以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剪纸动画创作中会应用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而具体来说是利用套色剪纸、分色剪纸、点色剪纸等表达形式来进行创作的。同时将阳刻线条和阴刻块面融合运用。融合运用后,可以取长补短,并且在使用线条简化地表现各种操作流程。这种表现形式还可以剔除块面呆板的特性,让其更具有灵活性和灵动性。例如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这部动画是在二十世纪末期被创作出来的。在塑造猪八戒和孙悟空两个形象时,便充分利用了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猪八戒的人物形象定位是憨态可掬的,因此在利用套色剪纸的表现手法时,需要将人物的造型效果表现地更加丰满,其人物五官在套色剪纸的烘托下更具艺术特色[2]。
剪纸艺术本身在创作人物形象时,便会利用阳刻的表现手法。这种人物造型的塑造,其人物造型的正面和四分之三的侧面都会出现眉毛、鼻子、嘴巴连接的情况。特别是在塑造人物的侧面形象的时候,会将人物塑造地十分夸张,普遍的人物形象特点便是狭长的人物眼睛。比如剪纸动画《火童》,其中便运用了特别的造型手法,可以充分表达民族特色。
剪纸动画的创作离不开图案的利用,而在剪纸动画中利用的大多都是剪纸艺术中的传统图案。这种丰富剪纸图案的利用使剪纸动画的内容更加丰富具体,每一个剪纸动画形象也可以得到充分的表现。如《狐狸打猎人》运用了多种剪纸图案如野猪的传鬃毛使用了锯齿状的图案,将猪毛本身坚硬的特点表现了出来,还有狐狸和狼的皮毛使用细密的锯齿图案来暗示其皮毛的柔软。还有《刺猬背西瓜》中的刺猬和兔子的毛发设计等,这些图案都来源于传统的剪纸图案。
一般情况下,剪纸动画中不会使用太多的色彩层次,一般在创作人物时,只是单纯地使用平涂的染色手法,利用多种色彩进行相应的平涂[3]。在《猴子捞月》的创作中,设计师的用色十分厚重,将五行颜色作为基础色,然后进行色彩渐变色的利用。在这种色彩渐变的过程中,调整色彩之间的表现形式,使其过渡的更加自然。而且还避免了猴子形象过于单一的情况。在《桃花源记》中,还利用了一种强烈的中国画的设计风格,在色彩地表达上使用了复杂多变的色彩主调。充分地体现桃花源神圣梦幻的特点,让人从视觉上产生向往之情。为了使画面更加真实,技术人员在画面的亮度和纯度上也下了一番功夫。
中国传统艺术因素在动画创作中地运用在20 世纪末期便已经达到顶峰,渐渐地中国动画创作中已经不再融入传统因素,而许多外国动画中却开始应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随着科技地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因素被利用,传统的艺术在动画创作中地应用更是被设计师们逐渐遗忘。而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中国的剪纸艺术在动画创作中还是有很大的利用空间的,设计师们应该改变创作思路,在动画创作中更多地利用传统文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