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永书法的传播与影响研究

2020-12-07 21:32
魅力中国 2020年17期
关键词:虞世南文征明千字文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智永开创了隋代以后书家临写《真草千字文》的风气,其创举在书法史上具有深远意义。智永《真草千字文》可谓“隋唐间工书者鲜不临学”,到了宋代又被广泛刊刻成帖,传播甚广,更加方便后世书家临习,可从中学到正宗的王氏用笔。而元代赵孟頫则大量临习智永《真草千字文》,其书写数量堪比智永,亦有揭傒斯临写智永《真草千字文》。明代仍有名家受智永影响,如文征明、王宠,其小楷皆有受智永笔法影响。到了清代,虽碑学日渐兴盛,但一些帖学书家仍在书写《千字文》。到了现当代,智永《真草千字文》已成为学习“二王”书风的代表佳作。

历代书家对智永评价极高,称赞不已,更加说明了智永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中国书法史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作为“二王”一脉颇具代表性的书家之一,智永的影响可谓久远。

一、隋唐:学书宗匠 鲜不临学

隋唐时期,智永《真草千字文》广泛流传。初唐时,唐太宗推崇王羲之,而太宗书法又受虞世南的影响,虞世南又胎息智永。因此,智永和虞世南是隋、初唐时期王书传播的代表人物。

虞世南书法胎息智永,擅于真、行二体。楷书宽博典雅,姿荣秀出,比之智永笔画形质亦见遒润,结体平整中见崎岖。所书《孔子庙堂碑》可与王羲之《乐毅论》媲美,观其丰腴处又近于智永。在唐初日益推崇学习王书的风气中,虞世南的书法则是学习王书法度的代表。因唐太宗和虞世南提倡王书,有唐一代的书风基本上不脱离“二王”法,由此我们可知智永在这一格局奠定中的重要作用。

智永发扬“永字八法”,随即成为学书者的基本法则。郑构《衍极》并刘有定注中称:“隋释智永,羲之七世孙也,颇能传其学,又亲受法于萧子云,虞世南亲见永师,故其法复传于唐焉。欧阳询得于世南,褚遂良亲师欧阳,或云虞、褚同师史陵,陵,隋人也。欧阳询传陆柬之,柬之及见永师,又世南之甥也。陆传子彦远,彦远传张旭……释怀素闻于邬彤、柳公权亦得之,其流实出于永师也。”这其中提到的有初唐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盛唐颜真卿,晚唐柳公权、张旭、怀素,他们都得益于智永传授的“永字八法”。所以说智永是“隋唐间工书者鲜不临学”的典范是非常贴切的,非过分赞誉。

二、宋代:名家临习 亦有翻刻

古人学书,只能依托当时时代的客观条件去选择学习的范本,直接以前代名家墨迹或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为临摹对象虽是最为理想的,但终归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绝大多数的学书者只能以碑刻拓本和阁帖的翻刻本作为学习对象。宋代虽然刻帖盛行,但刻拓精良者很少,北宋书家对刻帖与真迹之间存在差异的事实是基本认可和接受的。智永《真草千字文》关中本即宋代薛昌嗣摹刻本,北宋大观三年(公元1109 年)薛昌嗣据长安崔氏所藏真迹刊刻而成,这是智永《真草千字文》两个最为多见的版本之一,后世书家可从中领略王氏书法之风韵。

宋代米芾非常喜爱书写《千字文》,作有《米元章临智永千文真草帖》、《米芾小楷千字文》和《米芾行书千字文》。米友仁认为米芾所临《真草千字文》与智永《真草千字文》不相上下,并对此做出一番比较:“赞曰:永之法,研以婉;芾之体,峭以健。马牛其风,神合志通,彼妍我峭,惟神克肖……”此番比较说明了二人不同的审美追求,智永追求“妍婉”之风,而米芾则追求“峭健”之风。从中可知,米芾临智永《真草千字文》的目的不只是简单的临写,更是为了抒发个性,加入个人的见解,达到“神合志通”的境界,从而呈现出带有个人风格特色的作品。

史料中记载,宋高宗也曾临写智永《千字文》,清吴其贞《书画记》卷二中载宋高宗临智永千字文一卷,卷上记“是为草书,书在绢上,气色如新。书法圆健,风神藻丽,为高宗绝妙之书。”智永在宋代的影响可谓显而易见。

三、元代:古意为宗 直追魏晋

元代力求古意,上溯晋唐。赵孟頫初学书时,智永《千文》临习背写,尽五百纸,《兰亭序》亦然。智永将王羲之笔法传递给赵孟頫,赵孟頫学习书法首先就是以“二王”为本的,智永《真草千字文》是赵孟頫早年临习最多的经典之一,智永秀润圆劲的用笔对赵孟頫的大楷书风产生了不小影响。从赵孟頫《真草千字文》墨迹来看,其与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非常相似,形神俱备。

赵孟頫虽恪守古法,师法“二王”,但却师古而不泥古。经过反复临摹,深入思考,在笔法、结字、章法等方面得到启发,更是化古为新,这样的“新”才是真正的把握了艺术的本质,是一种再创造。赵孟頫能够化古为我,最终形成个人风格。

揭傒斯晚年时也曾临写智永《真草千字文》,揭傒斯《临智永真草千字文卷》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明人刘瑞在卷尾跋云:“作书亦精卓如此,迥出元代诸家之外,真能得永师之骨髓,不专以赵吴兴面目尽其长也。”揭傒斯在学习赵孟頫的同时,能够注意追寻赵氏源头,诚是可贵。

四、明清:影响渐微 余风犹在

明代文征明、王宠、董其昌等都有《千字文》作品传世,而文征明小楷深得智永笔法,王宠小楷也得力于钟、王、智永等诸家。清代较为特殊,虽碑学日渐兴盛而帖学渐微,但帖学一派书家如傅山、梁同书、刘墉等仍在书写《千字文》。

文征明书法从宋元上溯晋唐,悟宋元笔意熟悉后弃之而专法晋、唐。临写智永《真草千字文》是上追王羲之的正确途径,元代赵孟頫就是走的这条路。所以从文征明早期传世作品来看,尤其楷、行二体与赵孟頫有相似之处。中年后的文征明已是一位诸体兼善的书家,在众多书体中以小楷最为称道,清劲秀雅,深得智永笔法。文征明七十六岁时所书《小楷千字文》,通篇笔法精谨,如同一气呵成,是晚年的精心制作。

王宠书法初学蔡羽,后规范晋唐,小楷得力于钟繇、“二王”、智永、虞世南等诸家,颇有晋人韵味。《历代千字文墨宝》中载有《王宠小楷千文》,作于嘉靖六年(1527),笔画圆润,笔势精妙,给人以工稳、超逸之感,是其小楷代表作之一。

从古籍著录中可知,清代虽没留下名家临摹智永《真草千字文》,但却有不少具有个人风格的《千字文》墨宝。《历代千字文墨宝》中载有《傅山小楷千字文》、《刘墉草书千字文》等,《千字文》作品众多,亦可进行学习和研究。

五、现当代:“二王”帖学 蔚然成风

唐以后,王羲之书迹世所罕见。自智永《真草千字文》八百本问世后,便因其可复制性而被广泛传播,智永《真草千字文》成为后人学习“二王”书法的桥梁。

“二王”帖学一脉的创作现状已是高等书法学科教学的重点之一,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黄惇先生认为:“学行书又要从楷书入手,以便先打好点画、结构之基础,又要有运动感,以便无障碍地进入行书学习,那么选择晋楷一系楷书入手,则是唯一正确的途径,推荐临摹作品如《智永真草千字文》(楷书部分)。”黄惇先生更是强调智永《真草千字文》真书作为向行书过渡的基础有着积极意义,是由楷入行的正确途径,熟练掌握后再练习王羲之一脉的行书则会事半功倍。许多高校已将智永《真草千字文》真书作为书法课程必练书体,不仅有利于楷书书写,使其更加灵动,在进入行书学习的过程中更是起到过渡作用,智永书法的影响不容小视。

六、结语

智永《真草千字文》作为学习“二王”书风的重要代表,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如今,智永《真草千字文》成为楷书向行书过渡的范本被广泛临摹,许多高校已将智永《真草千字文》真书作为书法课程必练书体,而学书者们对其真书的认识和理解略有不同,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则是书法学习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这个艺术审美趋于多元化的时代,我们必须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增强书法理论知识的储备,若没有文字学、美学及书法理论等相关知识作支撑,一味的照搬硬套,便只是比葫芦画瓢,徒有其形而不得其法。智永《真草千字文》的确是极具创造性地传承家法,不断进行探索。因此,我们在学习古代经典碑帖时,也要摹古出新,更以智永的习书精神为目标,创作出更多具有新意的书法作品。

猜你喜欢
虞世南文征明千字文
翻翻他的“朋友圈”,见证一段书法史
《真草千字文》
春夜
文征明习字
《文征明 雨馀春树图诗》
何诗铭?《千字文》等
千字文
祝枝山闹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