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2020-12-07 21:32:28
魅力中国 2020年17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思想

(西安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8)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精神食粮,也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加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文化内涵,打造鲜明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党和国家培养和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背景

(一)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高校教育应该围绕文化精神和文化自信展开,向学生充分地展开思想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念,坚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指导价值。高校要深入研究和弘扬文化精神、民族力量,利用更多的民族文化资源壮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复兴的顺利发展。作为当代一名大学生,更要积极的承担民族文化振兴的任务和责任,每代人有每代人的需要承担的使命。尤其在现代科技与精神文化共同发展的时代下,高校学生应当担负起优秀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同时高校也要积极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传播更先进、精湛的文化思想内涵。

(二)在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西方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部分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对西方外来文化盲目认同和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关注不够,这是文化自信缺失的一种具体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沉淀下来的都是各个时代社会文化的精髓,但不少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日常生活和传统的事物有着很大程度的脱离,在认为传统文化过时的同时,也在否认传统文化的价值。虽然随着时代发展文化建设得到逐渐加强,但也不难发现,一方面很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理解片面,关注度不够,很难做到把优秀精神的文化与自身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认为国外文化更优越的问题日显严重,相对于传统的生活方式,更热衷于外国的习俗文化,效仿学习外国文化成为所谓的潮流,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极大的冲击。因此,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现实的、必要的要求。只有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当代大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先进文化的承载者和引领者,才能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三)高校不仅是给学生提供知识的地方,更是进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阵地。大学生在学校中要度过的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在利用校园资源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的同时,也在逐渐构建自己的价值观。在正式踏入社会之前,大学是他们的“磨刀石”。作为大学生到社会工作的过渡平台,高校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谓不重要。高校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以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更好的实现传承精神文明、传播优秀文化、引领先进文化、培养并向社会输出杰出人才的使命,最终达到提升民族影响力与竞争力的目标。新时代当代中国大学生更应该深刻的认识到校园文化对个人在大学生涯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应该积极主动的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贡献一己之力。优秀的高校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都会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因此,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国家文化繁荣富强和个人远大前程具有重要意义。

(四)高校校园文化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的总和。高校校园文化在当今高等教育中应该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是具有永恒的生命力的,也是能够保持永恒魅力的,是能够唤起当代大学生的心灵的,也是能够激发大学生激情,是能够唤起大学生高尚的、独立的人格追求和崇高的道德追求。因此,高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让学生能够更真实地接触到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凸显了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为在校师生营造了更优越的发展环境。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老师和学生独立的人格、高尚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提高、不断进步,更能体现出一个高校的文化底蕴。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没有吸引力。受全球化浪潮冲击严重,好多崇洋媚外的不良风气弥散。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流于表面形式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和教育意义。网络对校园文化的冲击严重,大部分同学沉于网络,无心参加校园文化建设,冲淡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的意义。很多网络多元文化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很深的负面影响,导致学生只是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不愿意接受现实世界的文化滋润,更有甚者会抗拒厌恶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阻力。

(二)制度体系缺乏创新,创新中又缺乏严格监管。忽略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把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局限于学生个管理和思想教育层次上。有的高校把校园文化附属在学生管理的层面上。制度建设仅仅只有固定的那几种,辩论赛,歌唱比赛,各种晚会等。缺乏创新型比赛,很多同学没有兴趣参加。很多高校领导对活动监管不严,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执行,并没有把活动的教育意义普及给学生,而学生也未从中受益。很多活动形式古板,没有吸引力也没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目前制度体系存在落后,管理机制上缺乏有效管理,显著缺乏足够的思想和制度上的准备,缺乏与时俱进的制度体系。

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以学生为重要主体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尤为重要,高校首先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文化思想理念的传播要迎合当代学生的特点,进而激发学生自身学习意识的提升。在新时代社会发展势头下,高校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为学生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并给予更有力的支持。

(二)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势性,发挥其引导作用,营造浓厚正确的校风、校纪,学生长期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能够不自觉的提升自我综合素养。因此,高校要重视校园文化氛围的有效性,积极融合有力、优良的精神文化内容,结合高校发展综合情况,创设更有效的校园文化发展方案,提高校园文化的服务性。高校是育人的重要场所,应该积极围绕新时代思想精神,以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宗旨,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思路,吸引学生的高度注意,发挥更大的教育功能,让学生更愿意接受校园文化思想。积极营造良好、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让学生从无形中改善自身行为和思想,把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去引导,从而激发学生自身更多优秀潜能。高校可积极利用现代化技术,将信息技术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校园中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了校园思想政治传播的效率,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改善自身不足,并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引导作用,感染更多的学生进而形成教育的良性循环。

(三)树立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观念

随着社会整体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多样化,这就要求高校能够提供更有效的创新教育理念,推动高校办学效率有效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面向当代广大师生,重视改善传统教育方式和内容,营造先进优秀的文化思想环境,创新校园文化建设,进而带动专业课程教学理念的创新发展,提升高校整体的教育水平。围绕新时代发展方向,高校可积极引进先进的精神文化,组织一些活动交流,提高高校整体文化素养,并积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力量,比如新媒体资源、小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更多积极地文化精神,让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社会消息,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准备。创新精神一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深入了解新时代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更优秀的思想文化,站在学生的角度引导学生养成正确良好的思想,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人格的目的。创新理念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价值,高校应该积极找到教育改革的突破口,重新整理一些不规范的管理模式,激发在校师生的创新精神,推动其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校园整体的优势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鼓励创新发展,重视人格教育和就业引导,让学生能够少走弯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地人生价值观念,有助于学生人格的良好发展,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方式。

(四)创造具有创新氛围的校园文化环境

在创新理念的校园氛围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也符合新时代下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因此高校要积极创造具有创新氛围的校园文化环境,在浓烈的创新环境中提升办学实力。校园文化要将传统与现代思想文化有效结合,体现出浓郁的文化艺术特点,才能给学生带来更深刻地将神文化熏陶,引导学生提高民族自豪感和文化传播的责任感,进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更积极地发挥自我能动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实施育人新形势,提倡创新和创业,帮助学生建立创新的信心,为学生提供更好地发展环境,有助于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综上所述,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实际建设工作中积极改善不足,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和方法,才能促进高校整体办学质量的提升。高校应结合新时代需求,将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相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建优秀良好的校园校风,培养一批综合素质更高的大学生。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园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校园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