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体育教育专业适应体育教育新任务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20-12-07 21:32
魅力中国 2020年17期
关键词:性格特点新课程改革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唐山 063700)

随着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们开始对传统的理论教学进行了一些新的摸索,提出了新的想法和新要求,高校体育是对当代新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的新起点,也是社会体育的衔接点,现在倡导全民终身学习,也应该倡导终身体育,与学习一样结合学生的特点和个性,打破传统的课程化大纲化的“填鸭式”体育教学符合新时代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热爱体育的,让学生在大学也能学到体育知识加强自身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做到终身体育能力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专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为整体研究对象,以准考体育教育专业课为研究改革的实践点,与实践对象。在查阅文献、参考上级下发的文件的同时,重新进行设计。通过对比之前的实时效果,进行理论分析。

(一)什么是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形式多种多样,日益丰富。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强烈。在举国办义务教育的形势下,基础教育与办学形式也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学校办学体制的多样化,校内运行机制化多样化,一改过去千校一面尴尬局面,使基础教育的发展更加完善。

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历史上,曾一度过于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忽视了人的个性独特性,耽误了一代人。随后教育又走向了以“应试”为目的的误区,在“应试教育”的独木桥上,多少青年学子理想破灭。素质教育的提出,打响了向“应试教育”的攻坚战,在一次次交锋中,教育本来的面目逐渐清晰起来。新课程的实施,真正把教育从社会功利、个人功利的歧途上拉回来,使之成了“尊重人的存在与发展的活动”,也真正把全社会的视角聚焦到了教育本身:这表现在人们对教育多样化需求上;表现在家长关注孩子的“童年快乐”上;表现在社会对人才的标准变化上;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上;表现在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发挥上;表现在社会对教育的评价上……

新课程重视对课程资源的优化与提升。十年改革硬件资源向上提了一大步。教育教学设施,得到很大改善,逐渐适应了课程要求,与课程相适应的信息资源、社区资源得到优化。学校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校长及教育干部职业专业化水平在提高,在从行政命令型向业务指导型的转变;广大教师伴随新课程的实施迅速成长,表现在职业道德的不断完善,职业操守的自我约束力在增强,表现在学科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表现在教育教学技能的成熟。尤其是在全社会高度关注下,校长与老师自身的责任意识、岗位意识、效益意识、拓新意识、危机意识得到空前加强,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独树一帜。

(二)体育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方案

1.注重个性培养、因材施教

大学生都是个人性格表现最突出的年龄阶段,了解学生们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育教育是最为明智的选择。可以在上课交流中观察学生,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疏导行的教育,在尊重学生的同时,有效地进行体育教育。

2.可以直接进行体育比赛在实战中老师教学

勇于争取是每个人的天性,举办比赛性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创新且有意义的活动。没有人不想做第一名,也没有人愿意做最后一名,竞技类的活动中大学生们都是向着第一名去的,如何才能成功的夺取第一名呢?这就是比赛中教学的意义了,为了取得冠军,学生们自然少不了向老师请教学习,体育教育的目的也就轻而易举的达到了。

3.课程体育模式可以改为大类俱乐部教学模式

传统的大学体育都是单一的选择一个项目进行体育教育。年轻人的性格特点通常会对其感到枯燥、乏味。改为大类俱乐部教学模式,可将之分为球类、体操类、田径类等多种体育类型。

体操类则可以相互间观赏、交流。田径类的学生们可以一起训练,互相帮助,互相提升。

二、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前景

体育教学在近几年在不断的被重视,我国的教育行业也在不断强调全面发展,体育教学也在一步一步的向前迈进。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逐渐成熟,体育教育也将是下一个重点项目,基础教育让学生们丰富、增长知识,体育教育则是为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前提。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去学习其他更多的东西,所以说,体育教育改革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总结

随着教育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体育教育也在不断的被重视并且在不断的强化体育教育。课程改革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容易接收知识,也是以学生为根本进行教育方式的改变,根据我国体育教育的现状,体育教育的改革是有必要的,也是急需一个完整的方案。

猜你喜欢
性格特点新课程改革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从团建工作经验中剖析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