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健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乔利乡红旗湖小学,广西 南宁 530601)
核心素养的定义是利用创新的头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其从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入手,运用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性的教学手段,注重能力的养成,知识的拓展,不局限于应试。就小学数学而言,传统教学理念渗透之下的学生掌握死板的解题技巧,而缺乏灵活多变的解题思路,在面临如今开放型的题目时,难免会措手不及。核心素养的提出,就是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老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更加高效的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近几年,小学数学学科的考试题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考题中出现的一道题,“有两个同样的长方形,它们的长和宽分别是17cm和6cm,把这两个长方形拼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长方形,请问:新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由此题目可知,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有很多种组合方法,而且每一种方法得出的答案都是截然不同的,这就是小学数学中的新题型,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且答案不唯一。从以往重视基础知识的考察,到如今注重综合能力的考察,考试题型的变化提醒老师,不得不改变教学的策略和方向。核心素养的提出,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倘若能合理利用,便可以为小学数学老师助下一臂之力。
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反馈出的结果显示,一部分老师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解题方法,不惜布置大量的练习,强制要求学生完成。这样的做法带来的结果就是,学生不理解解题步骤的来由,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这种所谓的“掌握”充满了讽刺性,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忌讳急于求成,为人师就需要大量的耐心,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中的困惑。当核心素养进入小学数学课堂,就要求老师注重教学的过程。全身心的投入教学过程,自然会收获满意的结果。拔苗助长的教育理念是不可取的,核心素养的介入是必需的,也是必然的。
小学数学学科具有解题方法不唯一,解题思路多元化的特点。而核心素养的关键恰恰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倡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勇敢积极地提出质疑和新思路。两者相结合,相辅相成,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在小学数学课堂增设讨论环节是有必要的,讨论的过程也是思路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多样的解决方案。数学学科常常需要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局限于常规思路,课堂中的讨论环节能体现数学学科的这一特点。例如,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材中有一道课后题,一批服装共500件,A工厂单独生产需要10小时,B工厂单独生产需要15小时,C工厂单独生产需要20小时,试问:A工厂和B工厂合作,需要多少个小时完成?这道题有多种解题思路,有的学生采用代数运算的方法得出结果,有的同学采用画图假设法解决问题……在课堂中的讨论环节,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在团队合作中,做到想法的中和,总结出小组中最满意的解题方案。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还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
数学建模看似很专业,很深奥的名词,实际上其含义是建立数学模型,构造思路框架。理清思路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建立数学模型抽象且客观的展现问题本质,帮助学生从根源处解决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既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又能让他们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核心素养要求老师遵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也是基本途径之一。譬如,数学老师指导学生针对购物中出现的数学问题,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老师通过模型的准备、设计、建构、填充和应用等步骤,和学生共同完成一个数学模型的建设。在过程中解决购物中面临的不同数学问题,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独立思考、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将核心素养理念进行到底。
素质教育盛行的当下,为核心素养的培育赋予了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概念是小学数学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改革向老师提出的新任务。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中培育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有很多,老师需要积极的践行。唯有这样,才能将素质教育的理念普及至小学数学的课堂,改变小学数学令人头疼的刻版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