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现状分析

2020-12-07 21:32
魅力中国 2020年17期
关键词:宾语语法语音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一、语音掌握情况

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承载着一定的意义。现代汉语的语音标准是北京语音。但是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方言。方言的差异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诸多方面,但差异最大的体现在语音方面。有些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差异较大。比如有些地方n、l不分,有些地方平舌音z、c、s 和翘舌音zh、ch、sh 不分,有些地方f、h 不分等等。受方言的影响,有些同学在字词的读音上有时就会出现偏误。比如,“捶打”这个词正确的发音时是chuídǎ,“憔悴”这个词的正确发音是qiáo cuì,但是在方言影响下,有些学生就会读成“cuídǎ”和“qiáochuì”,这显然是平舌音和翘舌音不分造成的结果。

其实,方言的存在极大地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让语言这个大家族的成员更为多样化。但问题是,当方言土语和普通话的发音不一样,而学生又不自知时,在语音问题上就容易出错。就像有些平翘舌不分的同学,在上大学之前,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普通话有问题,因为当地的人、身边的人都是这样说的。那么,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就很难规范字词的标准读音。

当然,除了方言的影响,有些同学在语音知识积累方面,还有待进步。比如把“一丘之貉(hé)”读作“一丘之貉(hè)”,把“为(wèi)虎作伥”读作“为(wéi)虎作伥”,把“因为(wèi)”读作“因为(wéi)”,把“内疚(jiù)”读作“内疚(jiū)”,把“泥淖(nào)”读作“泥淖(zhào)”,把“按捺(nà)”读作“按捺(nài)”等等,诸如此类的发音错误层出不穷。

二、汉字书写现状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汉字是世界古老文字中唯一沿用至今的文字,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优美如画如诗的汉字,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文明发展史中发挥了也必将会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值得欣慰的是,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同学都比较重视汉字的规范书写问题,笔尖在一点一横、一撇一竖中流转,尽显汉字的魅力与风采。在汉字书写规范方面,有学生由于长期练习书法,写出来的作品形神兼备。但也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同学的汉字书写即便到了高中阶段,还是不敢让人恭维。

当然,除了书写规范问题之外,还有错别字现象。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在平时的作业、作文和考试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错别字情况。比如把“病入膏肓”写成“病入膏育”,把“唉声叹气”写成“哀声叹气”,把“按部就班”写成“按步就班”,把“再接再厉”写成“再接再励”,把“谈笑风生”写成“谈笑风声”,把“真知灼见”写成“真知卓见”,把“洁白无瑕”写成“洁白无暇”等等。由此可见,一方面,可能是早先没有注重汉字书法的练习和字词的正确写法;另一方面,可能是迫于考试的压力,每天在题海中遨游,无暇顾及汉字的书写规范与正确。总之,当前中学生在汉字书写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值得令人注意的。

三、词汇使用现状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我们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正是用一个个的词语排列成句子,来表情达意。一个人拥有词汇量的多少,以及能否正确使用词语,也是能否规范表达的关键。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有些同学因为弄不清词语的含义而产生误用现象。比如,“望其项背”的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该词多用于否定式,比如难以望其项背。但是在生活中,有些同学不了解其意思,往往当做“不能赶上或跟上”的意思来使用。再如“明日黄花”,本是苏轼在《九日次韵王巩》中说到的:“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原指重阳节一过,赏菊的节令就过去了,菊花日渐枯萎,没什么好玩赏的了。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经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但是有些同学在不了其深意的情况下,会当做很有希望的意思来用。还有“差强人意”,“差”是稍微的意思,整个成语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但是不少同学在没有深入了解词义的情况下,很多时候会当做“不能或很难使人满意”来使用。

除了误用词义之外,有些同学在词语的褒义色彩和贬义色彩使用上也会出现差错。比如“明哲保身”现在指的是“因为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可以说是一个具有贬义色彩的词语,但有同学就从字面意思上,把它当做褒义词来使用。再如“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是一个形容人文思敏捷的褒义词,但有些同学会把它当做贬义词来使用。还有“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褒义词,但是很多人会把他误做贬义词来使用。

当然,随着网络的悄然普及,网络流行语对中学生的影响也不容小觑。虽然老师和家长不停地教育学生少用手机电脑,不要沉迷网络,但是在网络发达的时代大背景下,网络词语对学生的影响也像是在悄然之间发生的。盘点每年的网络流行语,中学生也是津津乐道。比如“打卡、skr、C 位出道、打call、柠檬精、我太难了”等等,在生活口语中说,有时在写文章时也用,如果长此以往、不分好坏地一气使用,势必会对语言的规范表达造成一定的冲击。

四、语法掌握情况

语法是语言的组合规则,词语在组合为句子的时候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这个规则就是语法。相信我们很多的中学生对于语法的了解是从第二语言——英语开始的,对于主语、谓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概念的了解也是始于英语。相反,对于我们自己的母语——汉语的语法却是了解甚少。

这种情况可以导致两个最直接的结果,一个是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病句。比如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有学生写出了如下的一些句子:正是这双布满老茧的手,不断刷新国内外记录,提高了当代工人崭新的风貌。欢乐的溪流唱着清脆的歌声,跳着优美的舞姿奔向远方。互联网作为人们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的新兴媒体,它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和他十年前离乡时一样,依然是孑然一身,两手空空。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因为语法知识的欠缺,在以上展示的一些病句中出现了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重复累赘、语序不当、表意不明、用词不当等问题。

除了写作中出现语病问题,另一个情况就是在学习文言文时,搞不懂所谓的特殊句式。比如在韩愈的《马说》一文中有“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这样的一句话,句中的核心名词是“马”,“千里”是对“马”的修饰,也就是所谓的“千里之马”,如果不了解定语的主要功能是放在核心名词前起修饰作用,当定语放在核心名词之后便成为了特殊句式“定语后置”,那么学生对于老师的讲解就只能是一知半解。同样的如苏轼在《赤壁赋》中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这样的一句话,句中的核心动词是“出”和“徘徊”,“于东山之上”和“于斗牛之间”是从处所方面对核心动词的修饰。如果不了解状语的主要功能是放在核心动词之前起修饰作用,当状语放在核心动词之后便成了特殊句式“状语后置”,那么学生在学习起来也会比较吃力。同样的还有“宾语前置”,宾语一般情况下是跟在动词后面出现的,构成动宾结构,当宾语放在动词前面的时候,便成为了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一句话:“忌不自信。”其中的“自信”并非现代汉语中的一个人很有信心,而是说邹忌不相信他自己,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忌不信自”,“自”作为宾语放在了动词“信”的前面,是为宾语前置。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比较头疼,要么是一知半解,要么是完全不懂,老师怎么说他们就怎么记,等到让自己分析的时候,还是不会。究其根本,还是学生对汉语的语法知识不甚了解,换言之,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汉语的语法知识。而英语毕竟是第二语言,与汉语在语法的规则上还是有区别的,所以,当学生拿着自己仅有的一些从英语学到的语法知识来分析所谓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时,就会无所适从。

五、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学生的语言文字使用存在着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教与学的功利化、教学方式单一、网络文化的影响等多方面。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努力,改善当前状况,正确规范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猜你喜欢
宾语语法语音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用法精练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跟踪导练(二)4
宾语从句及练习
对方正在输入……
参考答案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