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理工大学 心理与精神卫生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当前是一个教育创新时代,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高校高层领导要加强对专业教师的科学指导工作,促使他们能够树立起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注重提升自我实践创新意识和能力,结合市场人才培养要求和专业课程性质,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优化设计教学方案,形成符合本校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除了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还必须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通过科学采用实践教学模式,实现现代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
存在一些高校在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设置不够合理,仅仅将其描述为培养成一个达标的“心理学工作者”,而不是成为复合型实践应用人才,这样无疑难以提升专业学生在未来就业市场的竞争力。这些高校虽然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在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上作出了一定的优化调整,但是核心目标还是单一以培养“中等专业票心理学教师”为主。这种单一化的培养目标定位将会导致该项专业教育设置的具体化,专业学生将来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会由于受到该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无法进行多元化岗位工作的竞争选择,从而走向社会后学生在择业方面会受到很大影响[1],不利于高校培养出更多个性化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此外,有些高校未能够明确自身办学定位,并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和条件去合理设置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目标,为了吸引到更多学生,高校在该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描述过于夸大,定位过高会难以达到预期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高校部分教师在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上缺乏创新意识,仍然在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一味按照课程教材内容向学生单方面传授讲解知识,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和需求,优化设计课堂实践教学方案,引导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践学习活动中。应用心理学专业本身作为一门具有很强应用性的学科,如果专业教师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将课堂学习掌握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科学应用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学生虽然专业理论水平能够达到一定标准,但是却无法有效形成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专业学习的全面发展。针对于此,高校领导必须引导教师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完善工作,根据课程性质要求和学生学习情况,合理引进应用先进的教学模式,确保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应用型专业人才。
现代高校要想培养出更多高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就必须首先组建起优秀的师资人才队伍,确保每个专业教师具备良好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履行好的自身职责,按照人才培养要求创新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充分保障专业人才教育质量。然而,实际情况是部分高校并没有重视该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一方面高校行政人事管理人员未能够从社会上聘请高水平的优秀教师人才,在招聘环节缺乏对入职教师的综合考核工作,导致一些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和专业不够达标的教师进入到专业教育工作岗位中,这样将会影响到本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另一方面高校缺乏对专业师资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工作的投入力度,未能够定期组织全体教师人员参与到专业化的培训教育工作[2],有效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促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各项先进的教学模式,这样一来也会影响到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的整体水平,不利于高校专业师资人才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在教育发展形势下,高校在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工作中,要根据市场人才培养要求和自身办学条件,优化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努力将学生培养成具备一定就业市场竞争力的心理学应用专业人才,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各地区高校要结合教育发展实际情况,明确自身人才培养定位,确保本校培养出来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能够顺利进入到各个领域岗位工作中,而不只是从事学校的心理学教师,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爱好需求,去选择到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心理咨询服务、科学研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多项工作。现代高校要综合考虑到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向定位工作,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问题,高校可以将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目标从单一化的心理学教师培养,有效转移到心理健康咨询人才、心理学领域研究人才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多维度目标中[3],不能限制未来学生的多元就业发展方向,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综合素质,能够满足不同领域岗位的工作要求。
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要及时转变自身教育理念,注重创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需求,优化改善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确保能够实现专业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比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创新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将学生科学合理分成不同层次学习群体,然后围绕不同群体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规律特点,优化制定教学方案和学习活动开展形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同时满足学生当前阶段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自信心。在针对学习基础水平较弱的学生,教师要先普及讲解好相关专业知识,并引进利用一些经典的心理咨询服务社会案例,让学生能够在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接触了解最新的心理咨询技巧[4],逐渐提高学生的心理学应用水平。在针对专业学习能力优越的专业学生群体,教师要经常组织引导他们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为社会心理咨询服务需求者提供实践帮助,将所学知识创新实践应用实际问题解决中,强化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促进他们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提升。除此之外,高校教师还可以通过在实践教学课堂上采用翻转教学、微课教学等方式,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收集到更多元化的学习资源,精心制作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需求的教育视频,满足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创造性,教师要以指导者身份,让学生在网络平台展开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问题思考分析解决能力。
为了保障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必须适当加大对复合型师资人才队伍的组建培养投资力度,人事招聘人员要根据本校专业教育发展情况和需求,合理聘请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和优秀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人才,要在选拔环节加强对入职教师综合考核工作,确保这些教师能够达到本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工作要求,最终组成专兼职的复合型师资人才队伍。此外,高校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的培训教育工作,引导全体教师定期参与到各项学习活动中。比如,邀请社会心理学研究专家学者到校进行座谈交流会,与老师分享最新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丰富教师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高校也可以加强与社会企事业单位的合作联系,安排教师到社会工作单位展开实践实训学习,强化锻炼教师实践能力,能够将更多社会案例引进到课堂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高校还可以联合企业在校内搭建实训学习基地,发挥出双方的教育优势资源,组织引导师生进行心理主题项目实践学习,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选择开发学习项目,完成学习项目的自主设计和构建,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高校要想保障自身教育建设稳定持续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完善工作。高校要组建起高能力、高素质的教师人才队伍,指导教师科学引进应用教学内容和方式,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和需求,合理设置教育目标和方向,努力将学生培养成复合型实践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