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通过调查微信在线时长可以看出,接近17%的大学生全天在线,50%的大学生每天在线8 小时以上。可见微信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有近25%的大学生经常在上课时间使用微信。这反映出部分大学生正常的课堂学习受到微信干扰,往往在听课中就忍不住要打开微信看一看。长期沉迷于微信,热衷于网络虚拟世界的生活方式,不仅影响正常学习生活,也阻碍了他们正常社交能力的发展。大学生普遍都喜爱关注各类公众账号,大多数学生都关注了好几种不同类别的公众账号,教育学习类的公众账号是大学生普遍关注的。新闻媒体、娱乐影视以及休闲搞笑等方面的信息也是大学生喜爱查看的。微信满足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对于学习和娱乐的需求,为他们提供足够的信息和资源,生活充实,丰富多彩。微信中信息良莠不齐,尽管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分辨能力,但由于自身局限不能完全准确辨别出各式信息的质量。一些不良信息对大学生影响可能不是当时就能见到的,但长期接触必然腐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这些不良信息像慢性毒药一样,让大学生不知不觉中产生依赖,当完全上瘾后,他们痛苦于自由的丧失,但很难进行补救。经过统计有36%的大学生对于微信中传播的绝大多数信息都采取相信的态度,这种盲目的信任是令人担忧的。网络上发布信息所受到的限制非常少,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足够的能力编辑和鉴别信息。网络上信息的质量远不能与书籍、报刊等传统的纸质媒介相比,它们被快速地产出并传播,真实性与准确性都值得令人质疑。
大学生使用微信过程中无疑存在一些不当行为。部分学生微信全天在线,甚至上课时间使用微信,这必然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休息。沉迷于微信的虚拟世界中,必然减少对现实生活的参与度。微信提供的好友之间的交流是基于网络具有一定隐蔽性的,而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是同样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大学生微信的使用情况,避免大学生过度使用微信,鼓励他们提高自制力,合理利用手机软件,主动高效地约束自身行为,积极参与到现实校园生活中。
微信中大肆传播的信息却是虚假的新闻,更有甚者故意断章取义、胡乱拼凑信息来博人眼球,根本不在意自己传播的信息是否真实可信。长期接触这样低质量的信息,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有消极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着力于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升大学生鉴别信息的能力,通过课堂学习和讨论引导他们学会明辨是非,让他们能将充斥在微信中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合理筛选,充分利用有益信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不是在低俗、落后的不良信息牵引下成为思想不健康的人。
部分大学生对使用微信的意图仍停留在通讯和娱乐方面,但合理利用微信,对于丰富知识,获取学习资源都有很大帮助。虽然很多大学生都主动关注教育学习类的公众账号,但是否真的能很好利用这些信息与知识就不得而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对于利用微信传递给学生的理念和知识也要让学生提供一些反馈,来判定他们是否充分接受并理解了这些信息。
微信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不能被忽视。网络这一宽松自由环境,既为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也为不法分子从事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一现象需要各方面积极联合起来,共同努力,为大学生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1.国家要加大对网络环境的监管。政府各部门应重视网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违法犯罪的现象。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网络环境营造必备的秩序规范,使每一个网民做到有法可依。相关部门对微信的监督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各类不法分子大都因为觉得虚拟世界监管力度小,实施传销诈骗更容易得手才屡屡选择在微信上侵犯他人的权益,针对这一现象政府更应该对其进行严厉的打击,维护微信的和谐环境。
2.高校也应该是保障大学生拥有良好微信使用环境的有力推动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保障课堂教学工作顺利完成,也要及时关注微信中大量信息流的导向,阻止不良信息在大学生群体中盲目流传,通过发布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信息,引导学生做出正确选择。微信中流动的大量信息都只是局限于娱乐和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利用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提升微信所传播的信息的思想高度。不止是高校或者学院,越来越多的学生组织和社团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公众账号,向大学生推送各类消息。高校应充分给予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自由,但也要进行必要的监督和引导,促进大学生之间互相传递健康有益的信息,实现共同进步全面发展。
大学生是祖国接班人和建设者,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希望。研究大学生使用微信情况才能了解大学生思想状态,为其网络行为提供具体指导,为他们思想道德发展指引方向。传统思政教育已无法跟上时代步伐,思政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环境的重要性,开拓思政教育新模式。通过变革教育方法,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对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将思政教育深入大学生日常生活中,让思政教育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充满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