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角干学校,内蒙古 通辽 028017)
社会的发展,对当前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重点要求提高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综合素养。众所周知,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够有效地提升我国的幼师整体教学水平,这也意味着能够有效地提升我国学前教育的质量。基于此,各高职院校需要认真审视传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缺陷和问题,结合社会发展特征,积极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构建强化实践的创新教学模式,为学前教育培养更多合格的实用型应用人才。
现代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理念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提出过,“少年强则中国强”说的是当代的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大学生今后是新时代社会的中坚力量,也即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所以步入新世纪之后,我国更加重视在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工作中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锻炼。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指的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样的教育机制体现了我国对于人才培养的长远眼光和教育创新思想,在新时代和新社会形势下,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坚持“立德树人”和实践的思想与观念,在教育格局上建立人才培养高地,为我国伟大复兴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各个大学是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主要地方,根据对师资培养以及对当下幼儿园师资的调查,总结出了几点问题。一些大学培养出的学前教育人才,他们大都学习能力较强,在专业知识上掌握的还是不错的,但缺乏实践能力。在教育过程中他们无法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起来,渐渐也会受到传统学前教育的影响。对于幼儿的教学、习惯培养、观察等都没有合适的方法,实践能力较弱。为适应当下教育需求,需要各大学校改变教育模式,培养出一批实用性、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
具体来说,校方将已经在校进行一年以上专业学习的学生分配到各个实训基地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在这个实习过程之中,学生将会转变身份,由原本的“求学”身份转变成“施教”身份,能够以一个教师的身份将已学的知识进行实践,加深学生对教育的理解,提升学生职业责任感。同时,在这个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不足及问题,在学生再次回到学校进行学习的时候,他们经过反思之后会更加认真学习,同时努力提升自己。同样的,人才的供求也是双向的,企业也能够考核学生,以决定学生是否能够继续工作。这样的双向标准一方面能够约束学生,保证学生能够在实习过程中好好表现,另外一方面也能够增加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这样的模式可以总结为“学校专业学习+实训基地实习+学校专业学习+就业双向选择”,这是一套完整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具有明确的目标,而且这种目标要科学而合理,要能够结合社会的现实需求,并且体现时代发展特征,体现学校专业特色。这些教学目标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实践应用技能、职业素养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要能够对高校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发挥指导作用。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应用人才培养要坚持特色培养、专业发展、全面提升相结合。要基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谋略学前教育的战略规划和发展前景。基于此,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用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基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幼教需求,培养幼师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全球化幼教视野,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科学的精神、深厚的人文素养、热爱学前教育、有志于幼教事业的学前教育教师。
课程结构主要包含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个性化选修课程和自主创新创业活动等板块,体现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以及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充分结合。通识课程有利于全面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而学科专业课程有利于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最终让学生实现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专长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努力做到合理设置,给予学生个性化发展空间,在课程设置及学分比例上,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等通识教育课程、支撑幼儿教育各领域的课程及教师教育课程的学分,均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西南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学分明确、课程设置安排合理,有利于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
总之,在开展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认清现代教育发展形势,从时间、空间等多个层次入手,构建现代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提升课程的实践性和专业程度,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