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
(江苏省昆山市民办珠江学校,江苏 昆山 215300)
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巨大的帮助,本文就对如何开展历史课堂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开展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研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效果的方法,帮助初中历史教师更好地完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工作。
初中阶段学生正在逐渐形成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终生的影响。很多初中学生都有模仿优秀人物的习惯,无论是历史名人、当代偶像都是他们的模仿对象。历史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了解一些知名历史人物的行为、道德情操,也能促使学生模仿和学习,让学生接受感染,也逐渐形成历史名人身上所具有的自主精神。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一门科目的教学不会仅仅是传授知识,也要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和使用知识,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好培养工作。所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也成为历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任务,通过在历史教学中融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能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在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能力,就能正确认识历史人物、事件,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也能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传统的以熟练掌握知识为目的教学工作的唯一目的,因此只注重学生能否取得考试成绩,但是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对历史的作用,能否接受唯物史观并不看中。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给学生拓展相关的历史背景,仅仅僵化地让学生背诵,也极少会在教学过程中讨论能力,学生对历史的见解是机械的,无法实现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真正有效提升。
很多老师在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工作时,都是进行空洞的说教,并没有根据历史的学科内容、特点来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工作,很多学生在感受到教师教课内容的空洞后,也会一定程度地抗拒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还有的历史老师,联系历史人物、事件时比较牵强,并没有真正地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历史联系起来,也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工作需要联系生活才能让学生产生实感,使学生受到感染之后才能接受。但是很多老师都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很少将生活中的例子分享到教学工作中。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缺少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并不能发现生活中具有教育意义的例子。而且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初中生也有可能对生活中的例子有错误的认识,形成片面的理解。
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认识到是历史教学和品德教育结合的重要性,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将对学生人格、道德的培养也列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人物的经历是值得去分析的,他们身上的自主能力值得学生去学习,老师通过和学生探讨,让学生了解一些历史人物的自主能力,在学生学习历史的同时,也是完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比如勾践的卧薪尝胆,用坚定的意志一雪前耻,就是十分值得学生学习的。
对于历史教学来说,只是一味重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内容是不能实现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历史教学之间统一的,为了能避免课堂的枯燥和乏味,教师有必要采用多种方式完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工作,以便学生能欣然接受,也能实现知识体系的教学工作。例如,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把一些历史事件让学生以表演的方式完成学习,学生在准备表演的过程中,能都对历史情况、历史背景、历史人物都有深刻的理解,通过亲身体验能降低对知识理解的难度,并且用表演来实践历史人物身上的精神,就能保证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当中,也更能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解决了过去教学工作空洞的问题。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将生活和历史的教学工作融合,挖掘生活当中的事件,通过在讲解历史时联系生活实际,既能让学生对历史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同时也完成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目的。比如结合大禹治水的精神,让学生联系当代中国人在困难面前不屈的精神,就能给学生共鸣,也能让学生坚定奋斗的意志。
结束语:通过联系历史,能真正认识自主能力对人生的意义,初中教师需要将历史教学的内容和自主能力教学联系起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受到感染,保证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效果,促进他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