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纯真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沙湾中学,甘肃 陇南 748500)
对于初中物理来说,其所涉及到的知识体系较为分散,教师在对其进行习题课程讲解的时候,往往还是以习题的解题过程作为主要讲解内容,并没有意识到对易错题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很多时候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解题错误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其对物理概念以及公式的理解存在偏差,也有可能是对物理知识体系隐含的解题过程了解不够清晰。但是很多教师往往没有将其当做习题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这也使得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解题出错的根本原因,这也使得习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教师在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物理课程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对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予以明确,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但是目前来看,很多时候教师在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往往没有意识到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仍然是以教师自身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很多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强大部分时间都利用到了课堂笔记的记录上,没有时间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同时,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是一味的进行知识灌输,自顾自地讲解内容,并没有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予以充分关注,也没有构架起实施的课堂反馈机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缺乏交流。
对于很多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正式接触物理这一学科的时间并不长,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学习热情不高,觉得物理知识难度较高。很多学生都不喜欢习题课,课堂参与意识较低,这也使得物理习题课程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物理习题课程教学的时候,可以尝试将实验化教学模式融入其中,通过这种方式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物理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例如:
例题1
在水平放置的玻璃瓶中注水,水中会产生一气泡,当玻璃瓶由静止开始向右进行运动的时候,此时的小气泡会向什么方向移动?
对于这种问题来说,其在初中物理习题中经常是以选择或者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很多学生往往容易出现理解偏差的现象,主要由于其对惯性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那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解答出这一类问题呢?教师可以在习题讲解课堂上利用矿泉水瓶对这一实验进行模拟,要注意矿泉水中所预留出的气泡大小应该适中,气泡不能过大,这样会导致现象不明显;气泡也不能过小,这样很难观察到实验现象。当教师用手将注水的矿泉水瓶向右推动的时候,学生会观察到这是矿泉水瓶中的气泡开始向左移动。通过教师对习题的实验化演示,使得学生对这一习题有了更加清晰具体的了解,也使得实验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得到了有效体现。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在对问题进行思考的时候,还是以形象化思维为主,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而对于初中物理知识体系来说,往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就需要教师设定出更加生活化的实验,通过这种方式来为学生更加具象化的展示物理实验,有利于学生物理题水平的全面提升。例如:
例题2
一个能装5 千克水的桶,能否装下5 千克的油?
对于这一习题来说,主要是对学生“密度”这一方面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考察,同时这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题型。教师在对学生讲解这一题目的时候,应该先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油桶的规格,结合实际情况来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学生会发现在我们生活中油桶的计量单位往往是以“升”为主,并且学生还要对水的密度以及油的密度进行比较分析。教师要为学生进行演示操作,将1.8 升的金龙鱼油带到实验室,让学生测量油桶装满油以及装满水时的质量分别是多少。通过测量之后,学生会发现同样体积的油与同样体积的水往往在质量上存在较大差别,这也使得学生意识到水的密度比油大,能装5 千克水的桶,不一定能装下5千克的油。
总而言之,将初中物理习题教学通过实验化的方式展示出来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点进行具象化理解,使得学生解题能力得到了持续性的培养。教师将物理习题实验化之后,有助于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探索以及解决,从而使得学生逐渐掌握了物理解题技巧,也可以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来实现对问题的自主探索,这样一来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