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华
(甘肃省兰州市外国语学校,甘肃 兰州 730000)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作为课堂主体,需要将自身想象力充分发挥,并进行思维拓展,为了将此效果实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在教师问问题和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提问的方法及方向进行关注,将教材内容与问题进行结合,同时加强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全面并有效的基础。例如,在进行有理数加法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一位同学朝着东面走了8m,再向西面走了6m,若西面为正,东面为负,请同学们对这一算式进行表示。”学生则会进行针对此问题进行思考,有的同学列出的式子为:(-8)+(+6),教师可以进行提示,学生则能够很快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来,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继续提问:“在小学学习中,我们已经对了解了5+4=9,那么同学们想象,(-5)+(+4)等于多少呢?”教师将这个问题抛给学生之后,学生则可以进行分组讨论,并进行交流,获取更加精准的计算方式,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出几个比较相似的问题,让学生能够从其中发现规律,在讨论完毕之后,学生则能够认识到数学知识:两个同号数在相加的情况下,需要将绝对值进行相加,并在前面加上加数符号,两个异号在进行相加的过程中,需要将用绝对值较大的数减去绝对值较少的数,并在绝对值较大的数之前进行加数符号,在教师的提醒下,学生还可以总结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的结果为零,数和零相加结果仍不变,这些规律都是教师在积极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进行解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非常全面的锻炼,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
初中数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教师在认识到核心素养培养重要性的同时,需要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抽象化概念,这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对自己的思维方式逐渐转变,将核心素养提升,为初中教学效果奠定基础。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初中知识教学中,逻辑推理能力非常重要,学生需要根据教学环境及先关要素对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对结论进行总结,这是建立在学生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之上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使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对相关的数学定理进行推理。例如,教师在对“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一知识点的指导,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类知识点的指导需要教师进行一层一层的点拨,对学生进行逐步引导,让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积极回答及思考,不要将定理直接给到学生,让其死记硬背。
为确保教学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开展,教师一般会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但是学生经常在教师正常的教学计划中做出超出计划范围外的行为,扰乱教师教学计划,教师应该坚持科学性及灵活性的基本原则,对学生核心素养端口进行观察,将核心渗透的阻力降低,将初中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在“三角形稳定性”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学生针对教学内容提出疑问,为了对学生质疑精神进行鼓励,可以借助学生质疑的问题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并将学生学习自主性提升,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引导学生开展进一步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准备两件已经泡水的外套,准备平行四边形及正方形、梯形及三角形衣架各一个,将泡湿的外套悬挂在三角形及其他形状的衣架上,让学生对衣架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将学生心中的质疑消除,并提升核心素养的灵活渗透性。有些学生认为一根铁丝就能够将衣服的重量支撑起,并不会出现变形情况,教师可以将衣架拉直,将衣服悬挂在上面,铁丝还没有发生变形,教师应该不着急给学生答案,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及自主分析,将学生的数学思维活性激发出来,进一步渗透核心素养,经过思考,有的学生说笔直的钢丝不是图形,若将钢丝比作圆柱体,那就是平面图和立体图的对比,和实验前提条件不相符。教师让写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提升核心素养渗透的灵活性及有效性,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
为了将初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教师需要在了解并全面掌握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将核心素养意识渗透给学生,对学生知识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核心素养进行科学灵活的渗透,将课堂总结工作做到位,让教师在教学目标落实之前,对学生核心素养目的进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