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倩倩
(浙江省瑞安市汀田实验小学,浙江 瑞安 325200)
德育教育工作落实在小学美术剪纸教学实践中,应符合学生特点与个性差异性,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美术剪纸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动手实践能力上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德育教育更加关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小学美术剪纸课程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了解到理解与看法的多角度与丰富性,提升学生艺术之美的感知能力,帮助其塑造审美价值观。提升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不仅是思政教育的责任,也需将其渗透到各科素质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获得情感价值判断,调动学生的剪纸参与积极性,并在剪纸中获得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与感性思维。
德育教育工作渗透在美术剪纸教学中,对塑造学生性格与人格有积极作用。在剪纸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内容,对学生思想道德提供文化指引与熏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道德水平。在剪纸作品中,往往渗透着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与德育教育思想,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进而重视文化学习与传播,更改地推进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性。
美术剪纸课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承载着人文情感与历史文化底蕴。小学剪纸教学,在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感受到剪纸文化的魅力,进而生成内在情感,利于学生内化为和谐且健康的心理素质。并且,剪纸渗透的文化教育思想,利于学生产生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进而产生愉快且美化的直观感受,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剪纸作品,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审美判断力与品格。
剪纸艺术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文化历史悠久,沉淀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丰富的创作题材和表现形式,都赋予了剪纸艺术本身独特的审美价值,教育工作者,更应有义务与责任将其引入到美术课程中。
小学生经验多来自生活,剪纸教学中展开德育教育工作,应强调下生活化方式,积极搜索身边素材并进行二次创造,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如平时生活中,教师应抓住学生与家长接触的机会,渗透孝敬长辈的思想。如教师组织进行剪纸活动,确定活动主题为“我和家人”,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确定场景后,先指导学生在纸上画下来,然后进行剪裁。有的学生剪纸图案是一家人,有的学生剪出我是劳动者,有的学生剪出做饭等。这些素材都是来源于生活,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提升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得学生孝敬或尊重长辈思想,获得德育与智育教育双效果。
文化标志是文化内涵的发展载体,有助于提升学生思想素养,帮助学生获得一些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提升人格品质。并鼓励大胆创新和个性发挥,即着眼于实际成绩,更注重未来发展。教师可以围绕文化主题,以班级为标志单位,培养学生集体与文化意识。首先是班徽文化的渗透,教师组织学生设计班徽,有的是燕子、有的是小鱼、有的是树枝等,都象征小学生活泼好动性格。教师将学生设计的班徽为主体,再设计班级的旗帜,张贴在教室里,促使学生加强自信心与班级荣誉感。或者是教师带领学生写歌“剪纸花”,组织学生根据主题设计纸花样子,并与歌词贴在墙上。
小学美术课程剪纸活动对于培养小学生灵动性思维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并且培养了其美术素养,其德育教育功能较为重要。落实到剪纸教学实践中,美术教师予以针对性地指导,在讲解理论知识以后,学生剪出自己喜欢的纸质造型,进而在实践中感受到剪纸的乐趣,提升其剪纸艺术的情怀。在小学美术剪纸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剪纸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并且,教师选择的美术剪纸应该符合小学生兴趣方向与审美需求,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更好地解读剪纸文化内涵。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学生的理解力与思维,为保障课程教学有效性,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美术教材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美感,构建剪纸鉴赏交流平台,如学生通过展示自己制作的特别“春联、福”,通过多元化方式促使学生感知到文化认知,进而更好地理解与鉴赏剪纸美术文化,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了解中国文化思想与传统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