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莉
(贵州省遵义市第十二中学,贵州 遵义 563000)
“问水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学生拥有活水般敏捷的思维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登高致远,而问题就是思维的泉眼。
2017 年10 月,党的十九大会议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我国发展的新方位,这意味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航船进入“深水区”后还需把握新时代的航向,必须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2018 年9 月10 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在新时代背景下,在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引领下,提出了“新要求”和“新加强”,教育要求“塑造灵瑰、塑造生命、塑造新人”,教师要求具有“大胸怀、大境界、大格局”。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八个统一(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①的具体要求,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基层工作者,我们可以敏锐感知新时代对思想政治课堂变革发出的急迫而强烈的变革要求,在面向新时代的又一个10 年开启之际,新教材《道德与法治》自2017 年投入使用已经走过了近3 年的时间,而“道法”课依旧存在课堂变革的区域、校际、教师差异。
新时代有着新矛盾,提出新问题才能解决新矛盾,《道德与法治》课堂必须以新时代为课堂的新方位,提出新问题是新时代教师的时代使命,也是学生的课堂灵魂所在。
问题类型可以分为开放式、封闭式,曲线式和直线式,也可以分为直答式、讨论式、探究式,还可以分为辨析式、冲突式、陷阱式提问等等,根据不同的标准,问题的形态也因人而异。第一,研读课程标准,要把握课程性质,抓好课程基本理念。很多同学将会长成你我身边的普通人,帮助学生过健康生活成为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坚持价值观引领是课程的基本原则,所以教师的课堂提问应关注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社会生活,多采用开放式、讨论式和探究式问题类型,从关注知识走向人的关怀。第二,聚焦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课程的长期目标,针对长时目标课堂设问应变“直问”为“曲问”,注重学生从问题情景和材料中去感知、体会、领悟;能力目标为中期目标,课堂提问应注重学生的知识运用,信息收集与处理,应反映国家、社会、学校、学生的实际关注,针对这类课程目标提问时教师应综合使用讨论式、探究式、冲突式、主题式提问,针对能力目标建立课堂问题串,也可以针对认知冲突提出陷阱式和辨析式问题;知识类课程目标属于短期目标,教师可以采用直答式、封闭式提问。不同的课程目标对应不同的问题类型,研读课程标准是决定问题类型的前题。
问题提出的依托内容是问题设计的主体,问题的提出应该以怎样的内容为依托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和体现学科特性?鲜明的时代性和政治性是思想品德课与生俱来的特征,关注时政是每一名思政教师的必修课,难以想象埋头教书的老师可以培育出放眼世界的学生。关注时政并不是简单的罗列国家、社会大事件而是以时政来解读国情国策,以时政来关注社会、服务社会,以时政来塑造学生的公民人格,学生能够从时政事件中连接起知识与生活的桥梁,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学科素养。但时政材料并非越多越好,中考带有极强的地方性特色,将时政热点结合市情进行整合,让学生对问题产生亲近感和熟悉感是学生解答问题的开端。教师在选取时政材料进行提问情景设计的时候应把握时政材料与学生生活的连接度,把握时政材料与课程目标的连接度,把握时政材料与社会的连接度。
课堂是教学的阵地也是目标评价的场所,每一次的测试都是一次教学评价,进行及时有效的试卷质量分析,直面学生的错误答案,会让教师从试卷生成中找到问题所在。习大大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时代这份长卷不应只有一位答卷人也不应只有一个阅卷人,提出问题的人不应只是教师,更应该是学生,如何让学生敢提问,喜欢提问,提出好问?这是教师面临的现实课堂难题,要学生敢于提问需要长期的课堂文化建设,在课堂上教师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建议犯错文化,引导学生认识错误答案的正面的意义,把每次出乎意料的课堂生成看作教学相长的契机,只有学生感知到课堂的犯错的正常性,学生才会敢于提出问题。喜欢提问的同学必定是有好学之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来自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其中课程的实用性和课堂的趣味性尤其重要,以生活场景为题材,知识点为工具,答学生所难,解学生之惑,会让学生认识到课程的实用性,以时政热点、社会焦点、学生关注点为依托丰富设问类型,发散学生思维、开展活动答题、合作答题、竞技答题模式可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问题教学法是广大一线“道法”教师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引领才能激发“道法”课堂的生命力,提一个好问并非一朝一夕之努力,提一个好问需要以政治信仰、教学情怀、创新思维、广阔视野、严谨自律和正向人格为讲台。
注释:
①坚持“八个统一”创新思政教学——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2019.3.21.新华网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19n/2019_zl17/201903/t20190321_374585.html